思想从高思想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8451993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从高思想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思想从高思想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思想从高思想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思想从高思想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思想从高思想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从高思想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从高思想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高二新教材中积累高考作文写作思想、素材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沛县湖西中学 马立伟 2009年11月【内容提要】许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感觉到写作素材匮乏,这使得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而实际上高中语文新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些个个心中有但又人人笔下无的写作资源,那么,我们就可能为学生提供一条开掘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新教材 积累 写作 思想 素材 对象 方法 过程 成果l.问题的提出本课题的核心就是研究新教材中有哪些具有思想价值、素材价值、写作技法价值的文本,争取在文本教学中有意识地积累思想、积累素材、积累写作技巧、积累语言,从而让高二语文教学瞄

2、准高考的阅读与写作,提高高二新教材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的题材和自身真实的体验一直是困扰作文教学的两大瓶颈,千篇一律、空洞无物也就成了当前学生作文所呈现的两大弊端。如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是课堂学习生活,我们觉得作文资源的开发的触角应该伸向课堂学习生活,回收和再生鲜活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记录真实生活,体悟抒怀,尽情表达,真正体现作文与其他课程资源的整合,使课堂教学成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让作文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生活的乐园。11高中新教材是学生写作素材汲取的有力凭借课程资源对于作文素材来说,就像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美术课中,信手涂鸦给人享受和快乐;音乐课上,

3、美妙的乐曲给人的感动和震撼;体育课上,快乐的运动给人的激情和勇气,数学课上一个“圆”给人的遐想和思索等等,都是作文的素材,而这些都是学生作文最有力和鲜活的凭借。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正处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师为作文教学教材“寻寻觅觅”,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却是“教师作文”、“模式作文”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有机地将学科课堂教学资源,直接与作文教学相联系。减少为寻找作文素材而带来的烦恼,从准备作文教材而绞尽脑汁的状况中解放出来。使作文教学得到变革与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1.2高中新教材是学生生活作文的一个全新视角陶行知认为写作文“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

4、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呢?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生活是具体的,是真实的,作文就是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中习作。小学生的生活,相当一部分是课堂学习生活,课堂学习生活又是教育资源创生的过程。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鲜活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回收”与“再生”,精彩的课堂细节,因缺少“放大”而致使教育资源流失。如果我们能把丰富的课程资源加于开发利用,让作文与各们学科有机地整合,通过写作让学生去感受课堂的多姿多彩,感悟学习的奥妙无穷,去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交往的愉悦,品尝生活的美好,品尝探究的乐趣,品尝失败的教训,品尝磨难的艰辛。套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学习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

5、,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课程资源整合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自由地流露学习情感。以学科课堂学习为题材,让学生写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写做过的事,写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教学及学科教学,利用学生自由表达,使学生对于作文学习,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由怕作文到想作文。学生在自然的作文中,展示鲜活的生命,为学生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作文学习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1.3高中新教材是作文教学中亟待开发的新领域。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学科本位和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影响,学科之间缺乏沟通、联系,更谈不上学科整合。形成数学老师研究数学教数学,语文老师思考语文教语

6、文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作文老师探索作文教作文,最多也只是将作文融入到语文学科之中。因此,作文教学改革虽然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进行生活作文、想象作文等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仍不尽人意,问题还较多。就作文功能来说,偏重应试作文训练;就作文主体来说,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写作;在写作形式上,采用模式导向,范文听写或复制;作文材料来源,偏离课堂学习生活;而作文的内容,或按季节写“春夏秋冬”,或按人物写“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妈妈”,或者结合开学、节假日、纪念日写“打算”、写“好事”。这样的作文教学为作文而作文,缺失了人文性和教育功能,高耗低能,往往过早就造成学生厌学作文

7、,不仅影响作文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湖西中学高二学生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总结法等。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教育文件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国内外有关作文教学方法改革的文献。 2.2.2调查法。 问卷调查:发放高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与分析。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与沛县语文教学界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修改与完善,并在问卷正式发放前对实验班做了预实验,确保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2.2.3访谈法。深入高中一线,与语文教师、高中学生一起交流、座谈写作教学与高中语文教材的关系,获

8、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还对部分教师和学生做了随机访谈和跟踪访谈。 2.2.4 总结法。对文献研究、调查结果、测试进行分析3.研究内容与措施3.1高中新教材与作文题材的开发。首先应该承认,不是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可以作为作文教学的素材的,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作文题材的开发。3.1.1寻找高中新教材中的习作点作为参与这一课题研究的老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习作点”,要善于挖掘课堂教学中显性或隐性的课程资源。重点要能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要有目的。教师要明确某一习作点的习作功能是什么?育人的功能又什么?二是对要有趣味。作文题材的选择要适合学生年龄特

9、点、心理特点、知识特点,突出趣味性,让学生乐于玩、乐于写。三是要有意义。习作点的选择使学生在习作中提高认识,提高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懂得真善美。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把作文与育人统一在活动之中。3.1.2高中新教材利用策略回收将课堂学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精彩场景、心理体验等进行个性化表达,保留其原汁原味。再现将学习生活的重要事件,通过各种手段,如照片、影像等,有选择在课堂习作中进行有目的的展示,并进行习作练习。放大对所选择的习作点进行拓展和延伸,突出对课堂生活的细节把握和表达。再生依托课堂教学实践原形,设计新的作文教学的题材。3.2高中新教材整合环境下作文教学的设计将课程资源转化为作文教学设

10、计是此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3.2.1体现学科的特征。如科学学科与作文的整合,要能体现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过程,养成观察、想象等作文习惯。又如音乐学科与作文的整合,更多的则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体验。3.2.2要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作文教学的设计必须始终凸现趣味这一主旨,切忌枯燥乏味。3.2.3要适合学生自由表达。 教学的设计不要成为学生习作的模版,而应该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的催化剂。3.3作文课堂操作的策略3.3.1自由表达型。淡化作文方法、作文形式的指导,让作文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但必须注重对作文题材的把握,切忌漫无目的。3.3.2半指导

11、型这种课堂操作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习作材料的把握,教师在不影响本学科教学的前提下,指导习作于无形之中。或者说是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如科学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生态瓶”,这是一个观察周期比较长的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每天观察的情况作简要的记录,然后在把它写成一篇作文。3.3.3指导型教师把作文素材有目的的进行设计,并在课堂上加于实施,使其成为一般意义上的作文课。4.研究过程 4.1调查摸底阶段。4.1.1课题研究前期,主要利用座谈会形式,了解学生的作文心态。 2008年11月,我召开了高二部分同学座谈会。会上, 同学们都清楚地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也很心急于自己的作文现状,都急

12、切于作文的提高,只是苦于作文之路漫漫且茫茫-学生的写作动机明确而强烈,这为后续的作文指导与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础。4.1.2课题研究开始,2008年12月,我对我们高二段的学生同时还对高一和高三学生(因为这是我们学生的过去和未来)进行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视野,为写作资源的开发提供路径和方向。 A、调查结果与分析说明我制定了高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在我校三个年级组发放了400份问卷,收回了400份,其中在高二发了200份,高一和高三分别发了100份。整理统计后得到以下结果: 调查问题:你觉得中学生应该阅读吗?A、应该86% B、不应该0% C、随便14%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13、 A、喜欢60% B、一般36% C、不喜欢4% 老师对同学课外阅读的态度如何?A、支持51% B、反对15% C、任你自己34% (说明:理科班的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略低于文科班,理科班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文科班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所有课任老师中,被调查学生中普遍认为文科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最高,达到。重点班的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略低于普通班;高一高二的课任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高于高三的课任老师,随着年级的递增,课任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越呈递减趋势;高三年级的课任老师中除语文老师外其他课任老师态度几乎一致,学生只能看看作文书刊和与考试密切

14、相关的复习资料,其他书刊一律不能看。) 家长对子女课外阅读的态度如何? A、支持42% B、反对12% C、任你自己46% (说明:理科班学生的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大低于文科班学生的家长,理科班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文科班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重点班的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略低于普通班的学生家长;高一高二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高于高三学生的学生家长;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越呈递减趋势;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的态度与学校课任老师态度几乎惊人的一致,学生只能看看作文书刊,其他书刊一律不能看。甚至有学生在座谈会上反映:有些家长连电

15、视上的新闻都不让看,更不用提课外书了。)你通过何种途径取得课外书的?A、亲自去找62% B、同学介绍33%C、老师介绍15% (说明:座谈会上许多同学反映,除语文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除学习辅导资料以外的课外读物外,其他老师很少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偶尔推荐一两回,也只是教辅资料) 你喜爱哪一类的课外书刊?A、文学52%B、娱乐33%C、武侠1% 你阅读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A、课外52%B、一有时间就看(包括上课)16%C、学习之后32% 你阅读课外书的方式是A、通读71%B、精读24%C、边读边玩5% 你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无帮助?A、有帮助7%B、没有帮助%C、妨碍学习提高% 、经过对一些同学们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举行座谈会,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觉得应该进行课外阅读,有少部分同学对课外阅读不在意。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有3% 学生的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帮助甚至妨碍学习。不喜欢阅读的同学只占少数,这说明课外阅读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课外也是支持的比例高与不赞成和反对的比例。那么为什么同学们总是整天捧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