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本科自主招生报名流程参考示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450050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华大学本科自主招生报名流程参考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东华大学本科自主招生报名流程参考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东华大学本科自主招生报名流程参考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东华大学本科自主招生报名流程参考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东华大学本科自主招生报名流程参考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华大学本科自主招生报名流程参考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华大学本科自主招生报名流程参考示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模(m)样 夹(ji)袄 事迹(j) 谬(mi)种 B咀(j)嚼 牲醴(n) 凫(f)水 讥诮(qio) C朱拓(t) 瘦削(xio) 讪讪(shn) 不更(gng)事 D吮(shn)血 膝(x)盖 捞(1o)出 沸(fi)反盈天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告诫 寒喧 蹒姗 筋疲力尽 B支吾 必竟 踌躇 百无聊赖 c哆嗦 滑稽 陆续 兴高采烈 D蹙缩 诡秘 惶惑 大母指3下列词语后括号内的文字分别是加点字的注音、词语的同义词或反义词、词语的含义。其中所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惊吓(h) 辖制(

2、管束) 周济(用财物帮助穷人) B孤僻(b) 怂恿(唆使) 歹毒(阴险狠毒) C游说(shu) 谗言(忠言)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某事) D降服(xing) 讥诮(瞧不起,说风凉话) 癖好(对某种事的特别爱好)4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 )进了荷花淀。 (2)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 )在水里。 (3)那一望无边的( )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4)忽然从他们的船底下( )出一个人来。 A开 立 挤 冒 B蹿 立 长 冒 c蹿 长 长 钻 D蹿 长 挤 冒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外面风传咱门厂

3、的厂长要辞职,有人说这是谣言,但我想,空穴来风,恐怕总是会有点儿实事的影子吧。B他经常蹲在窗下听私塾先生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凑了学费,让他登堂入室,成了那里最年幼的学生。C想起那时节,金风阵阵,菊香遍野,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真是好极了。D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华里,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6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夕阳落下 满天的彩霞, (2)目前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主要的是“增效”。 (3)当前, 繁体字的现象极其严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A换成 不止

4、 滥用 B幻成 不止 乱用 C幻成 不只 滥用 D换成 不只 乱用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院士诚恳地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B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 C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 D这本书具体描写了我国北冰洋考察船是如何根据气候和洋流的状况,度过一个个难关,获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

5、个笔名发表作品。他的原名周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B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名著,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典型形象胆小怕事,反对一切杜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 C孙犁的小说风格独特,融写景抒情于一炉,他的作品被称为“诗体小说”,有“白洋淀派”之说。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白洋淀纪事是他的散文集。 D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有人称赞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课文只节选了原小说的一部分。9祥林嫂向“我”三次提出“灵魂有无”的问题,表现了祥林嫂( ) A对有关灵魂地狱

6、和鬼神的存在,由相信到怀疑,终于与命运开始了抗争。 B面对穷困的煎熬和死亡的威胁,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希望死后能够与亲人团聚, 去享受另一个世界的快乐,又怕被锯成两半的矛盾心理。 C临终前的矛盾心理:既希望死后能见到丈夫和儿子,又怕被锯成两半;既希望灵 魂存在,又怕真有灵魂;既认命,又不甘心认命。这种矛盾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识。 D心中的偶像已经倒塌,对鬼神的恐慌正在消失,终于与神权决裂,初步萌发了反封建的意识。10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柯瓦连科姐弟的一推、一笑,别里科夫的一滚一死,这样描写的作用最准确的一项是( )A 表现华连卡的爽朗活泼,柯瓦连科的正直、勇敢。B 表现套中人的实质虚弱、腐朽,预示新

7、生事物必战胜腐朽势力。C 讽刺别里科夫的可笑滑稽,表现他外强中干,不堪一击。D 预示柯瓦连科姐弟所代表的进步思想新生势力的强大。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连那削铅笔的小刀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

8、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11、依次填入此段方框内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A. 尽管 也 甚至 总是 就 也就 因为 B. 尽管 还 甚至 不仅 则 也 因为C. 即使 也 而且 总是 就 也 因为 D. 即使 还 而且 不仅 则 也就 因为12、此段前后两个加点的“雨鞋”和“雨伞”是同一意思吗?选出正确答案( )A.两处的“雨鞋”“雨伞”是同一意思,都是指实物。B.两处的“雨鞋”“雨伞”是同一意思,都比喻别里科夫的顽固守旧思想

9、。C.前面的“雨鞋”“雨伞”是实有的物品,后面的“雨鞋”“雨伞”比喻别里科夫的职业古代语言。D.前面的“雨鞋”“雨伞”借喻套子,后面的“雨鞋”“雨伞”暗喻“套子”式的思想。13、对此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此段重在叙写别里科夫的怪诞行为,突出他逃避现实的思想。B.此段抓住细节描写别里科夫肖像,显示其与世隔绝的外貌特征,作者还评述了他的内在思想,突出其顽固守旧的性格特征。C.含蓄的讥讽,用对比手法显示。D.滑稽的行为心理,用尖刻的语言描写。(二)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疆了。” “一到军队

10、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14对文中加点词语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慌:着急;新:新娘子;拴马桩:比喻媳妇 B慌:紧张;新:新娘子;拴马桩:比喻家里人 C慌:高兴;新:新娘子;拴马桩:比喻媳妇 D慌:高兴;新:媳妇;拴马桩:比喻家里人15上述对话中所反映出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 含有有对丈夫微微的责备B. 更多是对丈夫积极参军抗日的自豪和夸耀。C. 反映了青年妇女们识大局、明大义的境界D. 说明青年妇女对丈夫的不理解三、课外阅读悟 供电局的柳书记每天下班一进屋,孙女小娟就捧出一杯茶,甜甜地说:“爷爷,您喝茶。”而大娟却在屋里埋头写作业。 因此,柳书记非常喜爱小娟。其实她们是孪生姐

11、妹大娟比小娟只大四十分钟。 一天,柳书记头晕发烧,小娟妈怕她们缠着爷爷讲故事,就谎说爷爷的病传染。于是小娟远远地躲着爷爷。大娟见爷爷脸红喘粗气,就(甲)(学习仿效)妈妈以往的样子,把毛巾用凉水浸湿拧干,(乙)(轻轻慢慢)地放在半睡着的爷爷的额头。然后用蒲扇给爷爷扇风。柳书记觉得凉爽了许多渐渐地睡实了,梦里夸着:“小娟真是好孩子。” 他醒来一看,咦?坐在身边的是大娟。他揉揉眼,定定神,确实是大娟。 小娟见大娟一直在爷爷身边,才知道爷爷的病不传染,准是妈妈骗她。又听见爷爷的说话声,知道爷爷醒了,便急忙进去说:“爷爷,您喝”茶字还没出口,发现捧在手里的杯子是空的。她赶忙去泡茶,只见小娟(丙)(吃力

12、费劲)地拎起水瓶,摇摇晃晃把开水洒了一地,慌忙之间居然倒了半杯茶叶,她不知所措了,(丁)(呆望 乞望)着大娟,这时大娟走过去,(戊)(麻利迅速)地纠正了这一切 柳书记一怔,每天的茶莫非只见大娟熟练地取荼倒水,一缕茶香顿时飘过来,小娟赶忙捧过杯子微笑着递到爷爷手里。 柳书记看着她俩,突然想起耿秘书常说的那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柳书记悟出了其中的滋味,又想起了前头那个重要会议,赶忙下床穿鞋。大娟见时,忙扶住爷爷,说:“您头晕,要注意。”柳书记摇摇头说:“清醒了,清醒了。”说着出门直奔组织部长家去了。16为文中甲一戊处选取填充词语正确的一项( ) A甲 乙 丙 丁 戊 B甲 乙 丙 丁 戊 c甲 乙 丙 丁 戊 D甲 乙 丙 丁 戊17小说对大娟的描写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现了大娟什么性格?答 18促使柳书记清醒的原因是什么?答 19联系上下文说说柳书记去组织部长家干什么?答: 20“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答: 21小说的最后柳书记连声说:“清醒了,清醒了。”用了哪两种修辞?包含了哪几层意思?答:A. 睡觉睡醒了。B. 病情好转,烧退了,头脑清醒了。C. 认清了大娟和小娟真实的一面。D. 彻悟工作上应该如何认识人,如何使用人。22指出小说标题“悟”的深刻含义。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