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2.4《滕王阁序》2教案 鲁人版必修4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445383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2.4《滕王阁序》2教案 鲁人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2.4《滕王阁序》2教案 鲁人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2.4《滕王阁序》2教案 鲁人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2.4《滕王阁序》2教案 鲁人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2.4《滕王阁序》2教案 鲁人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2.4《滕王阁序》2教案 鲁人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2.4《滕王阁序》2教案 鲁人版必修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2.4滕王阁序2教案 鲁人版必修4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一、知识背景介绍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2.介绍作者 王勃生于公元650

2、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3、)。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二、解题1.介绍“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

4、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2.介绍“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三、 通读全文。1. 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2. 看注释,粗通文意。3. 集体齐读课文。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

5、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二二三式”。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读法有四种:(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之雅望。4. 熟读课文。四、整体把握全文框架

6、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 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扣“洪 府”)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扣“秋日登阁”)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扣“饯”)第四部分(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扣“别”)详细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

7、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第二部分:。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明确:色彩变化之美;远近错落之美;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相映之美。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

8、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

9、乘风破浪的志向“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五、赏析情感1.溢美之辞是本文的一个幌子在那样的场合,王勃是不可能提起笔来就大发其牢骚的,既有失身份,也不得众宾爱悦。“人情练达即文章”,王勃的前半篇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应景,说白一

10、点,就是让大家高兴。阎某人重修滕王阁,至少是为了说明当时的洪州物阜民丰、太平乐业的政治,而集会群英,自然是一种标榜。王勃清楚地了解这种心理,就在文章中大下溢美之辞。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们的眼帘。 “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腾蛟起凤” 面对人才辈出,贤士如云的洪州,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百姓乐业,天清气净的风俗画卷。 2.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文章的本质 文章的原题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在自己的锦绣文章的关键之处用“遥襟甫畅,逸

11、兴遄飞”一语转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中来。 A . 宇宙没有穷尽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据说,王勃曾撰周易发挥五卷,对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这两个句子表明他深受术数之学的影响,从而造成他内心的悲凉 。 B. 人生难免失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孤独无依中的悲凉心境彻底透露出来。举目无亲,无人理解,这种感受岂止一天两天? C. 壮志难酬的痛苦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 两句话说尽了壮志难酬的痛苦。他一方面只能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不得志而叹息,另一方面,又只

12、能以孟尝、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辙之鱼以强作乐观开朗,或者以“酌贪泉”而仍然能够保持纯正本色来自勉。这是多么无奈和痛苦啊! 不仅如此,他还要把自己的痛苦隐得更深,带着满脸欢笑说自己“喜托龙门”,说阎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作序,可谓曲尽衷肠。六、赏析语言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

13、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14、共长天一色”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七、赏析特色1. 工整的对偶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