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7周)每周一测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44138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7周)每周一测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7周)每周一测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7周)每周一测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7周)每周一测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7周)每周一测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7周)每周一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7周)每周一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周一测12月14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伙合同。双方商定,本着“平等合伙、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建立全方位、多领域、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伙关系。这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是垄断行为,旨在战略合伙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有助于发挥强强联合优势、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表白公司敢于承当社会责任,不忽视社会效益BC.2.国内政府工作报告拟定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城乡新增就业机会10万(比多00万),城乡登记失业率4的目的”。如下措施有助于实现该目的的是生产智能化,提高公司劳动生产率实行法律援助,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完善增进就

2、业的税收和金融扶持政策A.BCD.看下面四幅图,它们的共同寓意是求职就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求职就业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求职就业需要树立职业平等观求职就业需要树立自主择业观A.C.D.4.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达,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构造升级的重要力量,是增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进一步。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劳动者应当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创新创业新机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树立对的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CD.5月初召开的国务院

3、常务会议强调指出,切实解决好农民工欠薪问题,进一步开展专项整治和督查,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件,严肃查处欠薪违法行为涉及欠薪陈案,坚决打击歹意欠薪违法犯罪,特别要坚决解决波及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导致欠薪问题。这表白要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需要国家自觉履行劳动义务,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C.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失信惩戒制度D制定并完善劳动合同法,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6.商业银行如果没有收回货币资金,那么其就没有了流动性,而银行赖以发放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居民储蓄。一方面,储户要支取存款;另一方面,银行却没有收回货币资金,如

4、果浮现这种状况,银行就也许发生支付危机,最后导致金融风险。这阐明A.贷款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B贷款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营利的重要来源C.国内吸取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银行D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应本着安全性原则7,某银行的年报显示,吸取的存款中,活期储蓄存款占1.67%,定期储蓄存款占291。这是由于定期储蓄A存期长、积累性强,有助于居民积少成多B存期长、比较稳定,银行可以多用于长期贷款C存期长、比较固定,适合居民大宗用款的需要.存期长有助于培养居民的筹划消费行为8.李先生在3月8日在银行存入人民币000元,存期一年。月6日,利率上调,见下表:日期3月日月日活期存款005整存整取(一年)753.

5、2注:一年按36天计算。为获得更高的利息,4月7日,李先生到银行重新办理一年期转存业务(利息不转存)。从3月日至4月日,李先生获得利息收入的对的计算措施是A.00002.%+10003.25B.000(2.75%/360)31000.25%C.000(036%/60)3+0325%D.1000(.50/30)30+0003.25%9.阅读材料,完毕下列规定。,国内进一步推动中央公司(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公司)的兼并重组。材料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领导指出,稳步推动公司集团层面兼并重组,加快推动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在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产业、产能过剩长期亏损的僵尸公司以及

6、除去改革的制度死角等方面,做好“加减乘除法”,进而达到“J1”的效果。材料二 随着中央公司兼并重组步伐的加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文献指出,要妥善安顿好职工,保证公司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不发生因职工安顿引起规模性失业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中央公司兼并重组的重要意义。(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国家妥善解决兼并重组公司职工安顿工作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10.3月3日到3月1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人民网在调查两会热点时发现,人们对“就业”的关注度排第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

7、。近来几年,国内城乡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保就业成绩明显。但同步,稳定就业面临多种新压力,例如劳动力市场需要消化每年新增长的150万就业人口,招工难与就业难存在构造性矛盾等等。这很容易让就业困难群体患上“失业焦急症”。同步,日益剧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也会让“就上业”但又想“更好岗”的人群,染上“职场掉队焦急”。材料二 两会期间,有诸多有关就业和维权的声音。刘振林:我在事业单位上班,每天和正式工做同样的工作,在同样的环境下却不能与正式工获得同样的报酬。但愿新的一年里国家能在同工同酬上有新举措,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曲东绪:有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引起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农民工是我们国家建设领域不

8、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快完善她们的合法保障体系迫在眉睫,但愿政府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纳入到公安管辖范畴,减少农民工维权的成本和时间,完善农民工维权的机制。()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国内存在就业新压力的因素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中的“两会声音”,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别从国家和劳动者的角度谈谈应如何维护合法权益。(3)解决大学就业难的问题是保就业的一种重要方面。请你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两条具体建议,反映给本地的人大代表。1D 【解析】本题考察公司经营的有关知识。观点错误,强强联合的目的并不是获得垄断利润,也不是垄断行为;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波及公司承当社会责任;材料中两公司的

9、强强联合,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资源运用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可见符合题意。故选D。. 【解析】选项表述错误,生产智能化不利于实现该目的。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国内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就业,可以通过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及完善增进就业的税收和金融扶持政策等方式进行,故入选。选。5.C【解析】作答时注意抓住题干设问中的核心信息“国家”,由此,直接排除、B两项,A、两项的主体应是劳动者;种“制定”劳动合同法的表述错误,排除;C表述对的且符合题意,答案对的。6D 【解析】只有坚持安全性原则,才干防备金融风险,项符合题意。A、B观点对的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国内吸取存款

10、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错误,排除。7.B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理解不同类型储蓄存款的特点,定期储蓄的存期长,银行可以多用于长期贷款,因此利率就高,故选。8. 【解析】定期存款未到期提前支出按活期计算利息,故李先生从月8日4月7日期间获得的活期利息为1000(0.3%/0)30,定期一年利息为0003.2%,故符合题意,、B、D均与题意不符。.【答案】()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扩大中央公司规模,提高中央公司的经济效益,增强中央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 提高中央公司和整个社会的资源运用效率,增进国家经济发展。 ()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免费提供就业指引、职业简介、政策征询服务

11、。 开展转岗培训或技能提高培训,提高分流职T职业技能。 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有针对性地提供创业帮扶政策。10.【答案】(1)国内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多; 劳动者的素质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规定不相匹配,导致“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构造性失业现象; 部分劳动者没有树立对的的择业观和积极的就业心理。 (2)国家: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同步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法规体系,加大劳动法规执法及执法监督力度;完善劳动争议的协商、调解、仲裁机制。 劳动者:依法履行劳动义务。这是维护权益的前提;依法与

12、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权的保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仲裁、起诉等合理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利。 (3)大学可以开设某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讲座,引导大学生树立对的的择业现。如职业平等观、竞争择业观等。 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减少就业成本。 【解析】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本题以人民网在调查两会热点时发现,人们对“就业”的关注度排第四为载体,重要考察目前国内就业形势的特点、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知识。 (1)本题规定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国内存在就业新压力的因素有哪些,属于因素类的解答题生在分析阐明时,可以从国内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多、劳动者的素质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规定不相匹配,导致“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构造性失业现象、部分劳动者没有树立对的的择业观和积极的就业心理等角度进行分析阐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