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生物选修汇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43819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3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生物选修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太原市生物选修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太原市生物选修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太原市生物选修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太原市生物选修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原市生物选修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生物选修汇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一:39(13年一模)【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请回答有关胡萝卜素提取的内容:(1)工业上可以用微生物的发酵来获得一胡萝卜素。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营养物质主要有 。为了使发酵菌种迅速繁殖,应用 培养基。发酵过程中应采用 技术来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保证发酵正常进行。(2)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石油醚是理想的萃取剂,因为它具有: 、 、 等优点。萃取过程采用水浴加热,不用明火加热的原因是 。(3)若用胡萝卜的根尖细胞组织培养,则培养成的植株叶片的颜色为,说明根尖细胞 。(4)可以用 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1)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液体 无菌(2)沸点高 充分溶解胡萝

2、卜素 不与水混合 有机溶剂易燃(3)绿色 且具有全能性(或含本物种全部遗传信息)(4)纸层析39(13年二模)【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有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 (1)从用途上来说,I号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仅以淀粉作为 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II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一般加入 作为凝固剂。 (2)I、II号培养基配制和来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 ;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 法灭菌。 (3)部分嗜热菌在I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 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出透明圈 (大或小)的菌落,接种到号培养基。

3、(4)若对样品中的嗜热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若要长期保存嗜热 菌,应采用 的方法。(1)选择 (唯一)碳源 琼脂(2)先调节pH,后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3)淀粉酶 大(4)稀释涂布平板法39(12年一模)【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15分)人们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可以培:养植物或微生物。请回答: (1)取某种植物长势相同并经过消毒的花芽若干,并均分为5份,分别培养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花芽的生长状况如下表所示。在此过程中能实现脱分化的花芽是 组。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能诱导新芽形成的条件是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芽和根分化的关键是 。在

4、生产中,欲快速、大量获得此植物的花芽,可选用 组的培养基进行大量生产。 (2)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配方如下: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能否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能不能),原因是 。要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宜采用 法接种。 (3)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培养中要获得纯的培养物,操作的关键是 。(1)BCD 细胞分裂素浓度大于生长素浓度 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与生长素含量的比例(或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的比例) D(2) 不能 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氮源,不能选择出只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稀释涂布平板法(3)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39(12年二模)【

5、生物一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小张同学在没有设置对照的情况下,从对应106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的稀释度下只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 经过大家的讨论,认为小张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了,培养基中混入了除尿素以外含氮物质,导致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也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所选用的土壤样品不同。请你论证同学们的论点: 【实验一】实验目的: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组: 。实验组: 。 【实验二】实验目的:排除培养基的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组: 。实验组: 。预

6、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若对照组未筛选出菌落,则 。若 ,则 。【实验三】为排除因土壤样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学们还可以利用小张同学采集的土壤样 品进行 实验。实验一:对照组,不接种106的土壤稀释液(土壤稀释菌悬液)实验组:接种106的土壤稀释液(土壤稀释菌悬液)实验二:对照组,用不含尿素的尿素分解细菌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实验组:用含尿素的尿素分解细菌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说明培养基的成分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对照组筛选出菌落 说明培养基的成分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实验三:重复39(12年三模)【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面A图表示酵母菌、硝化细菌和乳酸菌在半固体

7、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B图表示这三种菌的增殖速度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作答: (1)A中2、3号试管中分别培养的是 和 。 (2)B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号试管中微生物在不同氧气浓度中的增殖速度。 (3)如果培养基中混杂了这三类微生物,请设计实验,利用改变培养基成分等培养条件,将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分离出来。(要求写出主要步骤和结果)主要步骤:a分别配制不含 的培养基(A)和加 的培养基(B),分别灭菌。b分别接种混合液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c观察结果。结果:在A培养基上生存的是 ,在B培养基上生存的是_。(4)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其中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

8、。 (5)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_制成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1)酵母菌 乳酸菌(2)3、2、1(3)a.有机碳源 青霉素 硝化细菌 酵母菌(4)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 干热灭菌(5)有机磷农药 稀释涂布平板法39(11年二模)【生物技术实践一选修l】(15分)生物乙醇是以生物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生产乙醇,其技术流程为:纤维素酶解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纤维素酶的成本能否下降,是能否实现乙醇工业化让产的关键因素。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

9、了如下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1)最好选择怎样的环境采集土样? 。 (2)以下是一种培养基配方:纤维素粉5g、NaNO3 1g、Na2HPO47H2O 1.2g、KHPO4 0.9g、MgSO47H2O 0.5g、KCl 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该培养基能够增加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其原理是 。 (3)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上加入_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方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 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4)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

10、产量如何呢?在生产中需要定量检测,请提出定量检测纤维素酶含量的实验思路。_ 。(1)选择纤维素丰富的土壤环境(2)培养基中纤维素是主要碳源,有利于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同时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3)刚果红 稀释涂布平板法 透明圈(4)向定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加入定量纤维素,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选修三:40(13年一模)【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选取A、B植株的细胞进行如下图操作,请回答:(1)实现图中的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 。(2)过程的发生,必须进行 ,其方法有 和 两类。(3)若细胞A内含a个染色体,细胞B内含b个染色体,则“杂种细胞”内含 个染色体;若A、B植株采用常规杂

11、交育种方法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含 个染色体,必须用 来处理幼苗,才能得到可育的杂种植株,其中含有 个染色体。这两种方法相比,体细胞杂交方法的优点是:(4)如果原生质体A为小鼠的浆细胞,原生质体B为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诱导二者融合时,独特的方法是用 处理。(1)酶解法(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2)诱导融合 物理法 化学法(3)(a+b) (a+b)/2 秋水仙素 a+b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4)灭火的病毒40(13年二模)【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 5分)下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1)X、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 、 、 。(2)过程类

12、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 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 。过程的实质是 。(3)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浆细胞,主要原因是 。(4)处需要筛选,从而得到 细胞,且培养该细胞的气体环境为 。(1)骨髓瘤细胞 抗原刺激过的B细胞(或浆细胞) 杂交瘤细胞(2)脱分化 高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无限(大量)增殖(4)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 95空气+5CO240(12年一模)【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 。 (2)图甲中过程常在 诱导下完成,过程与体外培养相比,其优点是 。 (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 的特点。 (4)克隆羊的性别由哪只羊决定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