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导游词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843819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瘦西湖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瘦西湖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瘦西湖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瘦西湖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瘦西湖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瘦西湖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瘦西湖导游词(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瘦西湖导游词作为一名静默奉献的导游,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观赏景观,以达到巡游的最佳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瘦西湖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瘦西湖导游词1敬爱的旅客挚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好季节来到瘦西湖游玩,我是大家的导游员霍雨佳,大家可以叫我小霍。希望大家能有个奇妙的瘦西湖之旅。旅客挚友们,“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可为何唯独扬州的西湖以瘦为名呢?这可不是瘦西湖也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赶时髦哦。而是它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

2、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输河的一段水道。远远望去,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如同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假如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很多多诗人的佳句。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现在呢,我们来到了我们瘦西湖之旅的第一站御码头。御码头是当年大清皇

3、帝南巡时登舟的地方,但在今日看来,它几乎已没有什么皇家气派。从这一层层石级走向河边的时候,你或许根本不觉得自己行走在万乘之君专用的御道上,却觉得仿佛是从喧嚣的都市里来到了郊野的村庄。但当你迈起你的左脚,落下你的右脚的时候,你其实已经跨越过了历史的时空。用当下非常流行的词来说,就是我们也穿越了。时间无情,它把皇家的浓脂艳粉洗去,而让当年戒备森严的御码头变成了老百姓随意漫步的乡间小道。游瘦西湖,必需坐画舫,画舫是瘦西湖的特色。请大家登上画舫,起先我们的水上之旅。请大家登船时留意平安。在画舫上,我们可以看到岸边有几间草庐和水榭,这是久享盛名的冶春茶社,茶社为古典式建筑,临河水阁数间,金色稻草为顶,木

4、板为壁,玻璃为窗,茶肆之间,曲廊相接,相掩于清溪翠柳之中,颇为幽静。从窗户里飘出蒸饺、干丝、蟹黄包子、三丁包子等淮扬茶点迷人的缕缕香气。朱自清先生曾在“扬州的夏日”一文对维扬茶点赞叹不已。随着游船的行进,岸边的树木愈来愈多,湖面愈来愈开阔,空气也愈来愈簇新。荡漾的碧波上,一座长虹似的拱桥飞架于两岸。这便是大虹桥,也是清代文人实行红桥修禊的所在。虹桥景色美丽,曾吸引了多数文人骚客在此指引江山、吟诗作颂,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墨迹和动人的故事。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许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

5、,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吩咐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真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隐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请大家向岸边看去,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全长600米。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为清初盐

6、商黄为蒲所筑。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这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伸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闲逛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而我们的前方,也就是长堤的终点就是我们的下一站了。好了,敬爱的旅客挚友们,我们的水上之旅到此结束,请大家整理好随身物品随我上岸。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徐园、小金山、白塔以及二十四桥景区等闻名景点,请大家当心登岸。瘦西湖导游词2各位游客:特别欢迎到瘦西湖参观巡游。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

7、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很多闻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忙”最为出名。“长堤

8、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闲逛的这段长堤叫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明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闲逛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慢慢拉开全园的“序幕”。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终点。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其次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闻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

9、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特别精致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来宾;“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

10、进入高潮。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会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珍贵的是四座桥的形态和色调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呈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连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殊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筐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筐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虚心,从等级上来说,好像

11、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须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致。”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事实上“小筐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筐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筐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筐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闻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照旧,羡他烟水全

12、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筐山顶上所领会的景致是特别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筐山的妙处。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时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特别焦急。一次睡梦中望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马上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真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立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后来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筐山。关于“小筐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闻。当年扬州和

13、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筐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输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殊喜爱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立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

14、义,被遗忘扬州。转到小筐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巡游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也可以坐船巡游;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欣赏。现在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纳了时放时收的手法,好像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终点,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究竟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欣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

15、个小院造得最胜利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态,像一把扇子一样慢慢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同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假如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欣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闻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

16、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特别宝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特别清楚;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抠;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筐山虽然微乎其微,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