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回归课本集合、逻辑用语、函数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436301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1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回归课本集合、逻辑用语、函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前回归课本集合、逻辑用语、函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前回归课本集合、逻辑用语、函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前回归课本集合、逻辑用语、函数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前回归课本集合、逻辑用语、函数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前回归课本集合、逻辑用语、函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回归课本集合、逻辑用语、函数(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届高三数学回归课本(艺术)回归课本(一)集合、逻辑用语、函数1.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共有个,可以取0,1,2,3,4,5这六个数中的_2直线与函数的图象的公共点的个数可能为_.3已知,则_ _ (用表示).4. 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适当的一种填空:(1)“”是“”的” ; (2)“”是“”的 ; (3)“”是“”的 ;(4)“”是“函数是上的奇函数”是 ;(5) 已知都是的必要条件,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充分条件,那么 是的_条件 是的_条件 是的_条件.5. 命题:“不存在实数,”,命题的否定是_.6.我国计划GDP从2000年至

2、2010年翻一番,则年平均增长率为_7若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_8函数的奇偶性为_9. 函数的定义域为,则的定义域为 . 10.(1)已知函数_. (2)已知函数_.11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_.12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3若方程在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14. 已知定义在的函数,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5. 某地高山上温度从山脚起每升高100米降低已知山顶的温度是,山脚的温度是,则山高为_16.对于任意的若函数, (比较大小关系)17.某店从水果批发市场购得椰子两筐,连同运费总共花了300元,回来后发现有12个是坏

3、的,不能将它们出售,余下的椰子按高出成本价1元/个售出,售完后共赚得78元.问:这两筐椰子原来共有_个.18已知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偶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19若关于x的方程3tx+(3-7t)x+4=0的两个实根20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回归课本(二)立体几何一.知识要点常用定理: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垂直:;所成角900;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二面角900; ;二.回归课本1.已知与平面,指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 若,则与相交;(2) 若,则(3) 若,则2 在三棱锥p-ABC中,顶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三角形ABC的

4、外心求证:PA=PB=PC3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O是三角形ABC的垂心;求证:PABC4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若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分别与平面平行,则与平行(2) 若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行(3)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 过已知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5) 过已知平面外一条直线,必能做出与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5一个正三棱台的两个底面的边长分别等于8cm和18cm,侧棱长等于13cm,求它的侧面积 6正方体,等边圆柱(底面直径和高相等的圆柱),球的体积相等,则哪一个表面积最小?7.有一根长为5cm,底面半径为

5、1cm的圆柱形铁管,用一段铁丝在铁管上缠绕4圈,并使铁丝的两个端点落在圆柱的同一母线的两端,则铁丝的最短长度为多少厘米?(精确到0.1cm)8.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D1所成角为600的表面的对角线有( )A、4条 B、6条 C、8条 D、10条9.设是球面上的四个点,两两垂直,且,求球的体积与表面积 回归课本(三)平面解析几何、平面向量一.知识要点1、倾斜角0,),=900斜率不存在; a90,斜率k=tan=2、两直线平行和垂直若斜率存在l1: y=k1x+b1, l2:y=k2x+b2则l1l2k1k2,b1b2; l1l2k1k2= -1若l1:A1x+B1y+C10

6、,l2:A2x+B2y+C20,则l1l2A1A2+B1B20; 平行或相交A1B2-A2B10(验证)若A1、A2、B1、B2都不为零l1l2 ;l1l2则化为同x、y系数后距离d= ; 点线距d=;3、圆:标准方程(xa)2+(yb)2=r2; 一般方程: x2+y2+Dx+Ey+F=0(D2+E2-4F0)参数方程:; 直径式方程(xx1)(xx2)+(yy1)(yy2)=0 4、若(x0-a)2+(y0-b)2r2),则 P(x0, y0)在圆(x-a)2+(y-b)2=r2内(上、外) 5、直线与圆关系,常化为线心距与半径关系,如:用垂径定理,构造Rt解决弦长问题,又:r相离; d=

7、r相切; dr+R两圆相离; dr+R两圆相外切; |Rr|dr+R两圆相交;d|Rr|两圆相内切; db0); 参数方程 定义:=e2ce=,a2=b2+c2 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 9、双曲线: 方程(a,b0) 定义:=e1; |PF1|-|PF2|=2a2c e=, c2=a2+b2四点坐标?x,y范围? 渐进线或; 焦点到渐进线距离为b; 10. 抛物线: 方程y2=2px 定义:|PF|=d准 顶点为焦点到准线垂线段的中点;x,y范围?焦点F(,0),准线x= -, 11. 平面向量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设a=(x1,y1),b=(x2,y2),为实数(1)向量式:ab(b0

8、)a=b; (2)坐标式:ab(b0)x1y2x2y1=0。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a=(x1,y1),b=(x2,y2),(1)向量式:ab(b0)ab=0; (2)坐标式:abx1x2+y1y2=0。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其几何意义是ab等于a的长度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1)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2)若a=(x,y),则a2=aa=x2+y2,重要提醒:1、设直线方程时,一般可设直线的斜率为k,你是否注意到直线垂直于x轴时,斜率k不存在的情况2、在解

9、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而在立体几何中一般提到的两条直线可以理解为它们不重合.3、 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方程可以设为,但不要忘记当a=0时,直线y=kx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0,也是截距相等4、 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判别式.一般来说,前者更简捷5、 处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两圆的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6、 在圆中,注意利用半径、半弦长、及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7、 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

10、是否为零?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二、回归课本1直线的倾斜角是 2直线过点,它在轴上的截距是轴上的截距的2倍,则此直线的方程为 3.已知直线与平行,则它们的距离为 4.设点是点关于面的对称点,则等于 5已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6若三条直线,和不能围成三角形,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7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8已知平面内两点,直线与线段恒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9设集合,当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0已知点,在轴上取一点,使得最大,则点的坐标是 1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与圆柱底面成30度角的平面截这个圆柱得到一个椭

11、圆,则椭圆的离心率是_12已知的一条内角平分线的方程,两个顶点为,求第三个顶点的坐标。 13.圆:,是否存在斜率为的直线,使以被圆截得的弦为直径的圆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已知椭圆方程为,求椭圆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时k的取值范围: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15、椭圆短轴上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两个焦点构成一个正方形,求椭圆的离心率。16、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5,0),F2(5,0),双曲线上一点P到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8,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7、已知双曲线一个焦点为(0,3),则k的值为_18、已知双曲线上一点M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求

12、点M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19、已知双曲线的焦点为F1,F2,点P在双曲线上,且F1PF2=900,求F1PF2的面积。20、求过点M(3,4),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21、已知两条直线l1:,l2:,当m为何值时,l1与l2:(1)相交;(2)平行;(3)垂直。22、若三条直线x+y+1=0,和共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求a满足的条件。23、过点P(3,0)作直线l,使它被两条相交直线和x+y+3=0所截得的线段恰好被P点平分,求直线l的方程。24、已知直线l:y=3x+3,求:(1)直线l关于点M(3,2)对称的直线的方程;(2)直线关于l对称的直线的方程。25、已知ABC顶点的坐标为A(4,3),B(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