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8432993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实 验 室: 实验时间: 2013年11月 22日 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整理为word格式一、实验目的:(1)明确测量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意义;(2)掌握幅频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3)利用幅频曲线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二、实验原理: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如果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可以拆开,每个物理参数能独立得到,并能用物理公式来表达,这属机理建模方式,通常教材中用的是机理建模方式。如果系统的各个部

2、分无法拆开或不能测量具体的物理量,不能用准确完整的物理关系式表达,真实系统往往是这样。比如“黑盒”,那只能用二端口网络纯的实验方法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实验建模有多种方法。此次实验采用开环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确定系统传递函数。准确的系统建模是很困难的,要用反复多次,模型还不一定建准。另外,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用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用Bode图设计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幅频特性就是输出幅度随频率的变化与输入幅度之比,即。测幅频特性时,改变正弦信号源的频率,测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和输输出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测相频有两种方法:(1)双踪信号比较法:将正弦信号接系统输入端,同时用双踪示波器的Y1和

3、Y2测量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正弦波,示波器触发正确的话,可看到两个不同相位的正弦波,测出波形的周期T和相位差t,则相位差。这种方法直观,容易理解。就模拟示波器而言,这种方法用于高频信号测量比较合适。(2)李沙育图形法:将系统输入端的正弦信号接示波器的X轴输入,将系统输出端的正弦信号接示波器的Y轴输入,两个正弦波将合成一个椭圆。通过椭圆的切、割比值,椭圆所在的象限,椭圆轨迹的旋转方向这三个要素来决定相位差。就模拟示波器而言,这种方法用于低频信号测量比较合适。若用数字示波器或虚拟示波器,建议用双踪信号比较法。利用幅频和相频的实验数据可以作出系统的波Bode图和Nyquist图。三、预习与回答:

4、(1)实验时,如何确定正弦信号的幅值?幅度太大会出现什么问题,幅度过小又会出现什 么问题?答:根据实验参数,计算正弦信号幅值大致的范围,然后进行调节,具体确定调节幅值时,首先要保证输入波形不失真,同时,要保证在频率较大时输出信号衰减后人能够测量出来。如果幅度过大,波形超出线性变化区域,产生失真;如果波形过小,后续测量值过小,无法精确的测量。整理为word格式(2) 当系统参数未知时,如何确定正弦信号源的频率?答:从理论推导的角度看,应该采取逐点法进行描述,即 从0变化到,得到变化时幅度和相位的值。从实际操作来看, 值过小所取得的值无意义,因此我们选取1.0,100.0的范围进行测量。四、实验设

5、备:THBDC-1实验平台THBDC-1虚拟示波器五、实验线路图(模拟实物图)Y1 XorY2100100K200K200K100K100K200K200K0.47F0.1F1F正 弦信号源虚拟示波器AD1AD2-+-+-+-+六、实验步骤:(1)按照试验线路图接线,用U7、U9、U11、U13单元,信号源的输入接“数据采集接口” AD1(蓝色波形),系统输出接“数据采集接口”AD2(红色波形)。(2)信号源选“正弦波”,幅度、频率根据实际线路图自定,一般赋值过小会出现非线性, 过大则会失真。(3)点击屏上THBDC-1示波器图标,直接点击“确定”,进入虚拟示波器界面,点“示波器(E)”菜单,

6、选中“幅值自动”和“时基自动”。在“通道选择”下拉菜单中选“通道(1-2)”,“采样频率”调至“1”。点“开始采集”后,虚拟示波器可看到正弦波,再点“停止采集”,波形将被锁住,利用示波器“双十跟踪”可准确读出波形的幅度。改变信号源的频率,分别读出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峰峰值,填入幅频数据表中。(4)测出双踪不同频率下的t和T填相频数据表,利用公式算出相位差。整理为word格式七、实验数据:(1)数据表格:频率f0.160.320.641.111.592.393.184.786.3711.115.91.02.04.07.010.015.020.030.040.070.0100.025.85005.87

7、05.86925.8285.87425.275.0985.9745.88345.29235.53825.77935.58695.51484.5023.4582.36861.6200.83880.72120.13290.028220Lg-0.1056,-0.2704-0.2989,-0.4146,-3.4237,-6.0429,-9.0868,-14.8169,-18.8959,-34.1511,-43.8119t0.440.1520.1540.1490.1430.12720.1140.0920.0770.0510.0340T6.253.1251.56250.90090.62890.41840.

8、31450.20920.15700.09010.06298.29417.51035.45259.53481.844109.378130.288158.469176.561205.9229.5八实验分析及思考题:画出系统的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相位频率特性曲线,并将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转换成折线式Bode图,并利用拐点在Bode图上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整理为word格式(1)由实际测量得到的幅度频率特性曲线、相位频率特性曲线、折线式Bode图见坐标纸。由折线式Bode图得到折线频率为w1=6.780,w2=19.181,w3=40,求得T1=0.147,T2=0.052,T3=0.025,即实际

9、开环传递函数为: G(s)=1/(0.147s+1)(0.052s+1)(0.025s+1)(2)用文字简洁叙述利用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系统传递函数的步骤方法。 答:系统传递函数表示形式为:。在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分别画出斜率为40dB/dec、20dB/dec、0dB/dec、-20dB/dec、-40dB/dec、-60dB/dec等的渐近线,平移这些渐近线直至与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有切点,找出斜率临近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即为一个转折频率点。求出相应的时间常数,且通过斜率可以判断为惯性环节(在分母上)还是一阶微分环节(在分子上),在确定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常数后可以确定出常数K。(3)奈奎斯特图整理为word格式(4)实验求出的系统模型和电路理论值有误差,为什么?如何减小误差?答:有误差的原因:实验测量数据的误差,包括读数误差等;系统本身电子元器件的误差,例如电容的标称值与实际值不同,有微小误差;实际作图的误差;每一个频率转折点会受到其他转折点的影响,使误差增大。减小误差的的方法:输出衰减较小时,将图形放大再进行测量;实际作图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减小人为作图误差;将每个频率转折点进行修正,减小误差。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