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842981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乐坛中的清风试论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艺术特色方文山的歌词创作是一种对老式语言艺术化的过程,老式语言是按照词语之间内在的逻辑规律,通过一定的语法规范组织起来的,而艺术语言是对老式语言的“自动化、机械化进行反常化的语言,是加工了的、扭曲的、变形的语言,是为产生艺术感觉故意为之的语言”1(P4),她的歌词往往不符合甚至是故意违背老式语言中的语法规范和体现方式,故意打破平常生活中已成习惯的词语搭配关系,将不同组合中的词语进行重组,如把抽象概念与具象名词相联结,或体现人特性的专用词语与体现物特性的专用词语相联结,或把不同感官的感觉词语交错,以这种陌生的语言变形构成全新的独特意味,突显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2、。下面我们重要从其歌词语言的超常规体现方式入手,谈谈方文山歌词创作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名词量词错位搭配什么名词使用什么量词,在一般话或方言里是商定俗成的,同步还“要遵循一种规律,即名量词的形象色彩和与之搭配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状特性相符”2,但在方文山的词作中,某些尚未被人们商定的、不符合老式组合规律的名词和量词的搭配现象屡见不鲜。例如: (1)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东风破) (2)她嘴上亮丽的唇膏有一股自信的骄傲/我看得到 (她的睫毛) (3)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理解(发如雪) (4)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爷爷下酒喝一碗家乡 (牡丹江) 现代汉语中,表达

3、抽象事物的名词,一般前面只能加“种、类、点儿、些”等名量词或“次、回、遍、顿、趟”等动量词,一般状况下不能受具体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以上几例却打破了老式语言的这种语法规范,恰是用品体的数量短语来修饰抽象名词。如例(1)中多用于修饰灯的量词“盏”,却用来修饰情感“离愁”;而现代汉语中的“股”作量词,多用来修饰成条的东西或者是气体、气味、力气等,有时还可以修饰成批的人,如“一股敌军”,但例(2)却用“股”来修饰抽象名词“骄傲”,将“骄傲”这种抽象的心理情绪拟人化、量化了。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词是借用名词当量词用,此类词被称为临时量词,由于“它们(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是有规律可循的。能和某个量词搭配的名

4、词,它所反映的对象必须具有某些特性。”3例()中的“瓢”和例()中的“碗”就属于这一类,因此“瓢”和“碗”作为临时量词,一般状况下用于修饰可盛装可食用的东西,如“一瓢水”、“一碗饭”等,而例(3)用“瓢”这一具体量词将“爱”这种不可衡量的情感具体化、量化了,例()的“家乡”虽然是具体名词,但并没有具有与量词“碗”搭配时所应有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新鲜感。 此外尚有:()针叶林树梢穿过绿色隧道/一股神秘在敲(同一种调调)(6)你从那头瞧这看/月光下一轮美满(牡丹江)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怀念瘦(东风破) 这三例中,“神秘”、“美满”是形容词,“漂泊”是动词,由于受前

5、面数量短语的修饰,这三个词均有了名词化的特性,虽然如此,但仍体现一种抽象的事物,却被“股”、“轮”、“壶”此类用以修饰具体事物的名量词所限制,使具体量词“股”、“轮”、“壶”所分别代指的事物“针叶林树梢”、“月亮”、“酒”与抽象事物“神秘”、“美满”、“漂泊”形成意象上的统一,含蓄而意蕴深刻。 表达抽象感情的词用品体的数量来测量,尽管这样的组合违背汉语规律,但这种看似荒唐的用法恰能若隐若现地体现人们内心深处种种虚虚实实的情感,使抽象名词获得了具象的质感,给人以无形中似有形的捉摸不定而又耐人寻味的感觉。二 副词和名词的超常搭配一般来说,名词是指称人和事物的词,一般是无法接受限度副词的修饰和限制的

6、1,然而,大多数名词,除了具有反映、概括客观事物本质的理性义之外,尚有隐含在理性义之中、区别于其她名词的主线属性,即名词的“性状特性”。一种名词,在平常的语境中,使用的一般是其显性存在的理性义,但是“当这些名词处在限度副词之后时,它们所涉及的形容词性典型特性被激活,这时,它们所体现的意义不再是它的理性义或概念义,而是一种形容词性的意义。”4 近年来,“副词+名词”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很+名词”的构造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如“很绅士”、“很淑女”等,此类名词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即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涉及一种描述性语义特性,如“很绅士”中的“绅士”一词就有“有礼貌、有风度、尊重女性”等语义

7、特性,“很淑女”中的“淑女”则有“美好、文静”等语义特性。因此,当它们的这种描述性特性被突出时,就可以受限度副词的修饰限制了。在方文山的歌词中,此类现象也时有浮现,例如: (8)被雨淋湿的唐装/那股叹息很东方(双刀) (9)门上流苏线条在摇晃炫耀/疯狂的城堡很欧洲的情调(同一种调调)可以进入此类组合中的名词往往是抽象性或概括性较大的名词,如上面两个例子中,“东方”和“欧洲”指的并不是两个具体的地方,而指的是与这两个地方的人和物具有紧密联系的区别性特性,分别具有“东方的特性或气息”和“欧洲特色”的含义,然后再用这两个抽象化的名词分别修饰代表中华民族特色的“唐装”和具有欧洲建筑特色的“城堡”,名词

8、从而具有了形容词的某种内蕴和功能,表达与名词有关联的某种性质或状态,使得歌词语言的体现经济精确、内涵丰富。 “限度副词名词”这种语言现象,可以说是对“语言陌生化阅读效果的自觉追求,是对自动化语言,即那种积久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少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的一种挑战,由于新颖而反常的创新语言,突破常规的搭配方式,往往会给读者带来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形成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效果。”5 方文山正是恰当运用陌生化效果,使语言简洁新颖、形象生动,引起人们联想和想象,使其词作余味无穷。三 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逆意搭配从逻辑上来讲,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是不能搭配使用的,但这些从表面上看互相对立的词语,常常以一种互相

9、联系、矛盾统一的形式出目前方文山的歌词创作中,增强了歌词表意的深刻,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 例如: (10)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跟夜风同样的声音/心碎得较好听 (夜曲)(11)天微微亮你轻声地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菊花台) (12)让晶莹的泪滴/闪烁成回忆伤人的美丽 (完美主义)(13)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东风破) 例()中,“心碎”本来指的是一种伤心、痛苦、让人内心无法负荷的感受,而“好听”形容的是某种能让人产生愉悦心情的声音,词作者故意将这一对语义相反的词语组合搭配在一起,渲染了强烈的悲哀情感,“心碎”的是“爱人的拜别”,而“好听”的是爱人所

10、爱的“肖邦的夜曲”。例(1)中,“徒”和“孤单”都暗示了个体,却又与“成双”搭配组合起来,渲染了寂寞悲凉的处境,孤单的只有“我”一种人, 陪伴我的只有与我“成双”的倒影,让人体会到一种形单影只的无奈。例(12)中,“美丽”指的是能让人产生快感的事物,而“伤人”正好与之相反,指一种让人内心痛苦的感觉,既然“伤人”,那么“美丽”又从何而来呢?“美丽”的是那曾经幸福的回忆,而当一切事过境迁时再次想起,却是一种“伤人”的痛苦,以此渲染缅怀感伤的心境。例(13)中,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在中国老式文化中,月圆象征着团圆,而为了反衬月圆人不圆的悲境,渲染相思辞别、孤苦伶仃的哀愁,方文山在其歌词中将“月圆”

11、和“寂寞”组合搭配在一起,烘托出一种浓烈的孤单离愁之苦,使得情感体现更加深刻、触人心弦。 这些语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通过艺术解决放在一起,结合上下文,可以给人一种新颖独特,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审美角度来看,方文山的词作将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搭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美,让听者可以更深刻地领略其中的凄凉悲哀,留给欣赏者无限的回味。 四 语义不合的词语错意搭配在歌词创作中,作者为了体现特殊的语义和情味,故意违背语言常规,故意识地打破那些受强烈逻辑语义制约的词语搭配关系,使处在不同语义系统中的词语联结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错意组合。概括起来,重要体目前如下几种方面:一是修饰语与中心语的错意搭配,如

12、: (14)夜半苏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东风破)“苏醒”是人的一种意识,而此处却与无意识的物“烛火”相联结,而无意识、无生命的“烛火”又怎能“苛责”“我”呢?此处又使用了表达人的心理活动动词“不忍”,赋予物以生命与意识,使“烛火”更加灵动,从侧面反映出主人公的哀伤情绪。 (15)怀念的光透进窗/银白色的温暖洒在儿时的床(牡丹江) “怀念”是人独有的情感动作,在例(15)中却转化成了一道具体可见的月光;“温暖”是人特殊的情感体会,是抽象名词,竟能被月光的“银白色”所染色。方文山借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却不直接点出“月”,而以月“思乡”的象征意义和月光的“银白色”来替代,含蓄而形象地体

13、现出了“我”对家乡深厚的怀念之情、对童年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意。再如:(16)一群嗜血的蚂蚁/被腐肉所吸引/我面无表情看孤单的风景(夜曲) (17)那薄如蝉翼的将来/经不起谁来拆(千里之外)例(6)“孤单”一般用以形容人,强调独自一人时的寂寞感受,而“风景”是由某些或许多现象构成的可供人欣赏的景象,又怎会“孤单”呢?具体的“风景”因受内心“孤单”情感的影响,而染上了悲凉的色调,用人特有的感觉来修饰具体的事物,间接而深刻地体现出了人物内心的寂寞与孤愁;例(17)中,用“薄如蝉翼”这样的比方来修饰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将来”,旨在突出面对无可预期的将来时,那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无法体现的忧思。方文山歌词创

14、作中这种对修饰语与中心语常规搭配的突破,给人一种新颖感,使其词作意味深长而又耐人寻味。 二是名词和谓词的超常搭配。例如: (19)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东风破) “离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却可以像具体灵动的人同样“孤单伫立”,方文山打破词语的线性组合规律,用人特有的情感来指代人,直截了本地突出人物的“离愁”与“孤单”之感。 (2)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怀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东风破) “回忆”可以用酒来温暖,“怀念”可以用胖瘦来修饰,如流水一般的过去的岁月,竟用了一种“偷”字,这样一种违背常规的搭配却充足地体现出“我”内心的寂寞和痛苦,给人一种看时间逝去却又无可奈何的感

15、觉。 (21)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东风破)(2)那薄如蝉翼的将来经不起谁来拆(千里之外) (23)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青花瓷) 例() 中,作者先将“岁月”这个抽象名词比作历经沧桑的墙皮,再与“剥落”这个形象的动词搭配,感慨时光的流逝,渲染儿时的美好一去不复返的感伤情绪;例(2)中,则将“将来”这个抽象的时间概念与“拆”这一具体动作搭配在一起,使抽象名词具体化、形象化,以强调“将来”的不可预测性,体现出奇特的艺术体现力;例(2) 中则将抽象的“韵味”具体化为有形的、可触摸到的宝藏,从而可以被“私藏”,将无形的“韵味”有形化,旨在将其贵重性及收藏价值具体量化,使欣赏者更容易形象地理解。 以上例句中都暗含着许多比方,方文山在歌词创作中总是以喻体为桥梁,连接具体事物和由比方得来的抽象事物,然后撤去桥梁,直接将本体与同喻体搭配的动词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含喻而不见喻的效果,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独特感觉。这样便使原本抽象的词语具体化、拟物化,变化了本来固有的含义,而为了体现的需要突出了其联想意义和情感意义。这种违背常规的搭配,让她的歌词有了一种独特、新颖的艺术体现力和不息的生命力。 -0826 17:49 答复五变化短语或句子的常规组合顺序一般状况下,短语和句子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语义顺序进行组合搭配,譬如主语总是在谓语前面,修饰语总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