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429206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有解析人教版)?一、基础巩固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使工以药淬之?B.卒起不意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往而不反者【解析】B项,卒“通猝”;C项,振“通震;D项,反“通返”。【答案】A2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3 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A.不同,相同B.不同,也不相同C.相同,相同D.相同,不相同【解析】副词,假如没有;副词,只是;动词,回头看。3.(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A.轲自知事不

2、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B又前而为歌C.皆白衣冠以送之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解析】例句与A项皆为名词作状语;B项,方位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愿大王少假借之【解析】A项,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B项,无信”,古义为没有信物”;今义为不讲诚信,无信用”。D项,假借”,古义为宽容、原谅”;今义为“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答案】C5 .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

3、客知其事者(状语后置句)B.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解析】A项应为定语后置句。【答案】A二、课内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秦将王翦被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且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

4、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夺,夺取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诚

5、信,信用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狠毒,刻毒【解析】信:凭信之物,信物。【答案】B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B.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臣乃得有以报太子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耗八、王拜送庭D伏尸而哭极哀而耗八、国见陵之耻除矣【解析】A项,以:介词,因;连词,用来。B项,乃:副词,于是;副词,才。C项,于:都是介t在。D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答案】C8.下列语句全部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

6、樊於期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投其胸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A.?B.C.?D【解析】是荆轲强调信物的重要;表现太子丹的仁德;是樊於期对秦王的痛恨。排除这三句即可。【答案】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咯。,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

7、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解析】D项,有误,荆轲义薄云大,视死如归,他能深谋远虑,机智沉着;樊於期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答案】D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译文:【解析】翻译这两个语句,要注意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第一句中忍”,忍心;更”,改变。第二句要注意被动句和疑问句的翻译。【答案】(

8、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其他的办法吧!(2)这样一来,将军的仇就报了,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洗雪了。将军是否有这个想法呢?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恋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力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

9、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瑾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生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刑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

10、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袁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骂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周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寒心:胆战心惊B.光不敢以乏国事也?乏:荒废C.窥以重利?窥:探看,引诱D.太子前顿首,周请无让?让:责备【答案】D12 .下列

11、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B.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因左手把秦王之袖C.光言足下于太子燕王拜送于庭D.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投其胸【解析】D项,相同,都是连词,表示并列。A项,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B项,介词,通过,经过;副词,于是。C项,介词,向,对;介词,在。【答案】D1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太子丹礼贤下士”的一组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使得至前,愿有

12、所道,此天所以袁燕不弃其孤也太子前顿首,周请无让A?BC.?D【解析】表现的是秦王的残暴及其后果。是鞠武向太子丹推荐田光。表现太子丹迎接田光时礼贤下士的情形。虽是太子丹对田光所言,但表现太子尚有猜疑的心理。是太子丹对荆轲所言,希望听到荆轲对救燕国的意见,表现太子丹对荆轲的尊重。中的顿首“周请”都表现太子丹的礼贤下士”,即对荆轲的看重。【答案】D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太子

13、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到而死”。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解析】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原文无据,原文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1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译文:(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译文:(3)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译文:【答案】(1)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2)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

14、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参考译文】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已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鞠武劝谏太子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年轻时的情况,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