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备课及教学讲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42119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备课及教学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备课及教学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备课及教学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备课及教学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备课及教学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备课及教学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备课及教学讲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备课及教学讲稿老师们,在谈课堂教学感触之前,咱们先来分享一则故事:有一天,东郭子问庄子说:“所谓的道,在什么地方?”庄子答:“它无所不在。”东郭子追问说:“请说出一个地方吧!”庄子说:“在蚂蚁身上。”东郭子疑惑了:“为什么这么卑下?”庄子就说:“那么,在稊米里。”东郭子还是疑惑:“怎么那么卑下?”庄子紧接着又说道:“在瓦甓里。”东郭子惊讶了:“怎么更卑下了?”庄子干脆说:“在屎溺里面。”东郭子再也不说了。于是,庄子说:“你的问题,没有接触到实质,所以我只能这么回答你。从前正获问监管市场的人如何判断猪的肥瘦,就是从脚

2、看起。你不要固执己见,认识屎溺里面没有道,其实天地间没有一样东西能离开道的。伟大的真理如此,伟大的学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是来自庄子外篇的一则小故事,它告诉大家的是:大道似水,无所不在,但从隐微虚无看,又很渺小。而我要说的是,下面我讲的这些也可以称为是很渺小的道,但愿它们也同样能给各位老师带来一点思考,一些感悟。言归正传,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备课教学工作室。咱们先从单元导语开始解读。一般单元导语都有两段,前一段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概括,后一段是对语文学习重点的提示。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语文学习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同时还有一定

3、的课外拓展:阅读科学家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通常拿到一组课文,我喜欢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有更全面的了解。这组课文主要的共同点是:1、篇幅长。2、文章都通过若干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或说明道理。不同点是:1、体裁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散文、记叙文、议论文)2、体现的科学精神各有不同。跨越百年的美丽(玛丽居里):坚定执著、全身心投入、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国航天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我最好的老师: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3、写法上有细微差别。针对以上几方面的特点,

4、我觉得教学本单元应该共同遵循的一点就是要做到长文短教。怎么做到“长文短教”呢?举两篇课文的例子来谈谈我的做法。首先,整体把握,把课文的教学要点进行归纳梳理。如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以下四方面的教学要点:一、读文识字,背诵积累。二、归纳主要内容。三、抓住事例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读玛丽居里的“美丽”。四、写法探索:倒叙;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其次,理清脉络。将四个方面的教学要点进行划分,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也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梳理。第一课时一、读通课文,检查字词。二、归纳主要内容。三、学生自主研读: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读玛丽居里的“美丽”。四、写法探索:倒叙。第二课时一 、落实字词。

5、二、师生共同研读: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读玛丽居里的“美丽”。三、写法探索: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然后,抓住重点,展开教学。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的时候,重难点是概括主要内容。因为全文较长,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这里引导学生采用分别写出各小节内容,然后再进行归并的方法。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抓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自然段采用集体交流的形式,后面这些自然段围绕“课题中,能跨越百年的美丽又是指什么呢?它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两个主要问题,让孩子自主找重点句,写批注,为下节课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孩子写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个别辅导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第一课时的延伸,还是围绕前面提出的问题

6、,先进行小组短暂的交流,然后围绕事例: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捐赠奖金、无视奖章。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读句子,说体会,抓关键词品味,尝试背诵。“围绕事例,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读,说,品味,背诵。”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非常难操作。我所任教的班级,因为经常让孩子写批注,所以还没交流,孩子书本上就已经密密麻麻写起来了,比如有的孩子在第四自然段旁边这样写:对玛丽居里来说,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做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有的说: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真让我感动,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可她做到了。还有的说:居里夫人的一生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

7、就,虽然最后她那美丽的容貌已不复存在,但她那种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历史将永远将她铭记。虽然他们都体会得很好,但一个孩子站起来读完句子,说完感受的时候,可能有的孩子还没回过神来,而且大家都只顾着想要举手表达自己的感受,静不下心来倾听,交流的时候就失去了思维的碰撞。最糟糕的是,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把课文全读碎了。于是我就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只顾让孩子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没有抓住事例来引导孩子进行交流啊。所以,交流了一两句后,我就改变了形式,将课本的内容做了划分:先谈在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过程中,你对居里夫人所表现出的“美丽”有怎样的体会。然后再谈其它事例所表现出的“美”。并

8、且,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有相同或不同意见的,大家都来谈一谈,争取把这句话读透、读扎实。这样调整过以后,孩子们讨论起来就有序多了,参与面也广了,最重要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交流前写批注的那个阶段了。我给这一步骤取了个小标题,叫分散突破,但是这样做其实还不够,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我们还要预先设计好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深层次的品读、感悟。比如“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两句话,比较难理解,上课的时候,孩子讲来讲去,讲不

9、明白,所以我就提了三个问题来帮助孩子理解:1、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分别指什么?2、这项伟大自然发现又是什么?3、为什么说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三个问题回答完,孩子就读懂了这句话,所以我又得到一点启示: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关键词句,老师一定要预先设计好一些小问题或其它小环节,以备急用。然后,回归整体:读一读“阅读链接”,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下自己的感受。最后,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结合单元导语里提出的要求,我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这也是学习这个单元期间,每天的常规作业。下面是我教学这堂课的一些反思:本文文艺性较强,要注意在课堂上就给予孩子积

10、累语言的时间,有感情地朗读后,可尝试背诵。长篇课文应抓住重点、深入字词、分散突破,不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文章三四自然段比较长,含义深刻或与中心相关的句子比较多,在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围绕事例,从整体入手,有序交流。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在教学本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的时候,我就觉得比较得心应手了。我最好的老师,也是从“整体入手”:一、揭题。二、整体感知。 读文,识词。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事)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理)然后,理清脉络,这里主要指帮助孩子理清文章的脉络:记事:15自然段,详写一个事例。 6自然段,略写多个事例。 说理:7自然段。 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探究

11、文章的写法,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文章,并且事例的描写有详有略。我们常常跟孩子谈一篇文章要写得有详有略,孩子听了觉得很抽象,不明白,如果我们平时碰到这样的范文,就及时渗透一下,可能再提起“详略得当”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就会恍然大悟了。接着,学习道理一段,围绕文章讲述的道理来学习事例,让孩子通过“自读自悟”,懂得怀特森先生是怎么让我们明白“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一道理的。找出事例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一些难点,我们要进行“适时点拨”,这一点是从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总结而来。比如:“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这句话,其中冒险一

12、词加上双引号后,和原本的意思有所区别,也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小环节,引导孩子理解冒险的意思。1、孩子谈自己的感受。2、引导孩子说说“冒险”的本义。3、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给“冒险”加上双引号,渗透双引号在此处的作用,说说“冒险”在课文中的意思。接下来,还是要“回归整体”。抓住“迷信”一词,结合事例再谈谈对道理的理解。采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其实是指“要有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最后,结合文章结尾,进行“适当拓展”,展开讨论: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

13、也总结了几点:(反思)“冒险”一词因为加了双引号,意思有所不同,并且是本文理解的难点,所以要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要多给孩子潜心阅读的时间,不可操之过急。“迷信”一词很关键,如果不强调,有的孩子最后会说成不要“相信”书本,乃至不要“相信”一切人说的话,这和课文中所要体现的科学精神是不相符的,所以学完事例后,要再回头感悟道理。备课和上课要有写法上的渗透,让孩子在阅读实践中感受写作的基本技巧,这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方式。有时间可针对这课的写法进行相应的习作训练。关于其它两篇课文的教学建议:千年梦圆在今朝虽然是略读课文,但因篇幅实在太长,建议两课时完成。还可结合“神七”成功的事例,学习文章“在事实

14、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充实课文内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可以渗透一下议论文的一般写法: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总结论点,以便孩子更好地完成课后小练笔。四篇课文后的编排是“词语盘点”。我主要抓这样两块:听写和写话。词语一组一组听,成语变着花样听。解释一下,词语一组一组听,就是几个词连着报,成语变着花样听,就是有时候报成语的意思,有时候报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有时候报其中的两个字,有时候做一个表情或动作,目的就是让孩子对这些成语能更熟练地掌握,加强理解。选一组词编一段话这个做法,刚开始孩子可能比较困难,要启发他们展开想象,天马行空没关系,只要能把成语准确地运用上去,都值得肯定。本单元

15、的口语交际,是一场辩论会: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已经出现辩论的形式,孩子应该有所了解。建议如下:1、单元学习开始就明确任务,人人收集材料。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要。与看课外书相结合。2、收集过程中,老师要抽时间了解孩子手头掌握的资料,引导学生做成事例小卡片。3、小组先组织小型辩论会,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选拔优秀的辩手,也是给全体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4、全班辩论要正规:开篇立论自由辩论总结陈词5、教师最好亲自做主持人,以便调控课堂。6、不参加辩论的孩子允许以书面形式支援本队。7、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不要有太多的要求,他们还是孩子!对于这最后一点,我是深有感触,所以特地加了个感叹号。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辩论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转移话题,偷换概念,被一句话堵死,或者为了一句话而闹得不可开交的现象,这时候我们要宽容一点,智慧一点,适当的化解一下紧张尴尬的气氛。比如我们班在辩论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有个正方的孩子站起来反驳:“你们觉得科技发展危害那么大,那回家不要看电视、不要上网、不要开空调、也不要做饭算了,因为这些都离不开高科技!”反方的孩子哑口无言了。辩论进行不下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