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420544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姓名学号精品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不管是新旧事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中医和西医也是如此, 在讨论中西医结合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中西医的优缺点: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对于中医很多人有去多截然不同的看法,有 人赞同,也有人极力反对。当然,我觉得什么事物都是有正反两面的, 无论是中医、西医也是一样,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就应该 客观的认识中医和西医,避开其缺点,利用各自的优点,充分发挥它 们的作用。对于中医,有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优点自然有很多。首先是可以 养生,防止未病。现在重视养生的人也越来越多,自然很多人都会去 开一些中医药方,在生活中也同样采用各自中医养生的方法。另外, 中医治疗首先

2、就是望闻问切,注重对症治疗。通常通过医生的四诊疗 法,不需要什么专业的辅助检查就可以判断病情的。即使一样的疾病, 对于不同的人治疗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根据各自的症状也是可以随时 增减药物剂量来对症治疗的,这和西医相比就是完全的优势。相比西 医单纯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中药有很多治疗方法,除了中药,还有针 灸,推拿等方法。最后,通过很多实际中的例子,我们能发现很多西 医都不能治疗的疾病,通过中医的各种治疗,可看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的优点是:1、防患于未然,机体稍有功能上的变化, 中医即认为是阴阳失衡,就要适当的调整。2、治病求本,发现问题 就要找到发病的根本,从根本上去除疾病,从而使机体恢

3、复正常状态。 3、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人体本身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个位置 有病,其根本不一定在这里,多数是两三个脏器或经络功能失衡的结 果。4、辩证论治,有了疾病,不能就病治病,而是要通过四诊,也 可以结合现代辅助检查设备,综合判断,分析透彻疾病的证型然后才 可以处方治疗。当然,中医还有不足的。虽然中医现在已有自己的体系,但是中 医中的穴位、经络目前还是不能用科学来解释。中医的很对治疗方法 都不能用科学来解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中医持怀疑态度。另外 一方面,中医治疗时间很长,所以一般人在一段时间后看不到效果也 就放弃治疗了,也因为

4、这个原因,中医不能应用与临床的急救上。西医虽然没有中医的时间悠久,但是发展迅速,也成为现在主要 的治疗手段。西医主要有治疗效果快,所以中医治病,发现早,治疗 彻底,对机体没有损伤或损伤小,预后稳定。西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 治疗有辨病明确、解释浅显易懂、对药对症显效快、用药方便等优点。 对疑难病和不能够解释的疾病,远期疗效差。下面让我们分别从内外科这两个方面来了解中西医结合的临床 发展。一、内科中医、西医是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逐渐积累的宝贵经验。在其历史发展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影响, 形成了两个不同理论体系各自进行发展。第一阶段(1949 至六十年代中期):是中西医结合

5、内科形成和逐 渐发展阶段。发展和组织队伍,逐渐开展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诊治内 科疾病,是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1949 年以前,中医饱经风霜,倍 受压抑,几乎濒于灭亡的边缘。新中国建立伊始,首要任务就是继承, 尔后方能谈发展。因此,毛泽东同志在1950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 生大会上号召:“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 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1955 年中国 中医研究院成立,明确规定:“中医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中西医合作, 对中医中药知识和中医临床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负责搜集和整 理中医中药书籍(包括民间单方秘方,并为医学院培养讲授中医课程 的师资和编纂

6、教材。”同时组织了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1958 年毛泽东同志在批示卫生部“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总结报 告时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 高”。随后全国各地广泛地开办了西医学习中医班,“西学中”逐渐 形成了高潮;中医学习西医也蔚然成风。至1958 年第一批“西学中” 班结业,第一批中西医结合高级医生诞生,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工作的 广泛开展,在人员及其素质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第二阶段(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期):可以称之为中西医结 合内科发展的停滞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就整个中西医结合内科来 说进展缓慢,但并不排除某些局部取的了一定的成就

7、。这期间研究的 较多的疾病主要有呼吸系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疾病、血液病、 泌尿系疾病等。以某些病种的大量临床实践,重视单方、复方的研究,总之,这段时期对某些内科疾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中西医结合 提高了疗效,研究了一批疗效较好的单方单药;理论研究也有了一定 进展。但病种研究较局限,理论研究既不深入也不广泛。第三阶段(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可以称之为中西医结合内 科的繁荣昌盛时期。研究病种广泛,诊断和疗效评定逐步规范化,医 药并重和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也是临床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是本段 时期的基本特点。二、外科(一)第一阶段: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1960 年的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经验交流

8、会上,报告了对急 腹症等外科疾病采用了西医辨病、中西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疗 法,将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大量的病例进行 分析总结。六十年代中期,在大量临床实践及初步总结,肯定疗效的基础上, 摸索出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手术与手术疗法的适用症,以应用中药、针 灸等的经验,在原来西医辨病(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数千年传统 的诊疗方法就一般外科感染、急腹症、乳腺病、烧伤、肛门直肠疾病 等病症运用中西医的方法结合进行研究,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 通塞脉 1 号溶合了温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阴补气、调和营卫 的治疗方法,又如根据激素周期分泌变化与冲任血海有先冲盈后疏泄 的“月盈则

9、亏”样的周期性改变,提出了与传统的疏肝解郁不同的 调和冲任法治疗乳腺疾病。(二)第二阶段: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实践,并着手从理论上 进行探讨的阶段。由于临床上已积累了较为成熟并经得起重复验证的经验,这些经 验通过办学习班的形式,得以在全国普及推广,这又反过来促进中西 医结合外科的发展。结合临床研究并以唯物辨证法为指导,初步提出 了一些指导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的新的观点与原则,并对外科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存在的部分难点象阑尾炎复发,胆道排石不彻底等 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包括外科疾病病因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来发掘、整理、提高中医药的方法,弥补了

10、中 医的一些缺陷,亦促进了医学的发展。针刺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广泛 使用,扩大了手术范围,特别是对于老年、体弱,和心、肾、肝等脏 器功能差,以及对麻药过敏而不宜采用麻醉的患者,针刺麻醉显示了 其安全,有效的优点;上述中生理扰乱轻,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早, 还能节约大量的麻醉药品,具有独特的优点。(三)第三阶段: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在急腹症的研究中,中医的“六腑以通为用”治法,经实验证明: 通里攻下方药能调整胃肠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因此通里攻下成为治 疗急腹症的主要方法,且对于辨证与辨病结合分期,更为客观与便于 治疗,肛门直肠疾病研究发扬了中医治疗痛苦少,疗程短、操作简便,又在传统的基础上,按照现代

11、医学切开引流挂线技术予以改进,临床效果颇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下肢溃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乳腺疾病、血管瘤、 淋巴结结核、骨与关节结核、败血症等病症,以西医的抗生素、手术 疗法治疗局部病变部位,以中医的手法,内服及外用药并举,既调整 了机体的功能又直接对病患部位起作用,避免了手术后人体机能降 低,对抗生素发生耐药性的副作用,又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复发率。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开始整理发掘传承中华传统中医 学,至此传统中医又回到了正途并得到了大发展,同时也开辟了中西 医结合发展的道路。这是党和政府英明的决策。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 长河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虽然说传统中医的发展取得了可喜

12、的成 就,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由于人们对 于传统中医认识上的狭隘片面,以及对中西医关系地位的偏差致使传 统中医在振兴的道路上走的很慢很艰难,而中西医的结合也只是停留 在浅层的机械式的结合,就更别谈中西医的融合了。 传统中医是一 门综合性学科,并不是一门单纯的治病医学,治疗学只不过是传统中 医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和西方医学的单纯的治病医学是有 着本质的区别。传统中医并非只是为治病而治病的医学,治病只不过 是在其理论指导下,用于解决人这个生命体内出现的各种疾病状态及 其与外界环境不能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的一种手段。其实更准确的说 传统中医是预防学而非简单的医疗学,传

13、统中医使用整体宏观的角度 站在高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从微观角度入手来解决问题,是用多维 的观点来看宇宙 地球 自然 社会 生命 人这个个体及个体疾病的, 传统中医的医学观认为人体疾病是由于人这个生命体内各个生命子 系统以及人这个生命体与外界自然环境 外界各个生命系统生命体之 间相对平衡和谐的状态遭到破坏而产生的,传统中医的目的就是用其 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人们了解和认识地球自然界各个生命系统生命体 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掌握这种相互关系的变化规律,让人们积极主 动的维护和解决自身个体内环境以及与外环境之间失去平衡和谐的 动态关系,即疾病状态。指导人们如何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各种 方法手段去积极的适

14、应 调整和重新恢复各系统之间的平衡和谐状 态,即健康状态。所以用中医的观点看西医是有效解决生命个体内部 各系统平衡和谐状态遭到破坏时其中的一个有效的治病手段。由于明清及近代以来的历史原因,那些统治阶层有意无意中对于 本民族一贯以来所秉持的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核心思想,逐渐被淡忘 了以至于几乎丢弃了,造成了中华民族面对西方文明的一度兴盛时, 没能很好的调整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致使中华民族失去了继 续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动力,中华民族也一度走向了衰落而遭受了巨大 的民族牺牲和民族灾难。中华传统中医也随着走向衰落历尽了沧桑。 同时,伴随西方文化西方医学的传人,使一部分中华后代盲目的照抄 西方文化西方

15、医学,部分或完全丢掉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之根 和传统中医的精华,使得传统中医停滞不前。直到新中国的诞生后, 传统中医学才重新得到了解放,才重新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但由于历 史的原因中华后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根源 思想理念的缺失,对 于传统中医学认识上的模糊和迷茫,加之又接受了一部分西方文化的 思维理念和西方医学的相对单纯的医疗观念后,一部分国民对于传统 中医学无法去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其正真的内涵,于是敬而远之,更 有个别不肖的中华后代,由于完全接受了西方思想和西方的医学观 念,没有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思想基因。他们已经无法了解和认识 中医到底是什么了,觉得传统中医既玄又虚不可捉摸,竟然叫嚣

16、要消 灭中医。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中医学的以预防为核心理念的观点,无 法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却抱守着狭隘的为治病而治病的西医学理念而 无法跳脱出来,现代进行的中西医结合也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达到正 真的结合,就更别说是中西医的融合了。现在,我们应当对传统中医学要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定位,传统中 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并非是单纯的医疗学,传统中医学的根本目的 不是被动的为治病而治病,而是积极的预防学平衡学。传统中医的思 想理念是整体多维的认识事物和认识生命,对于任何一个事物一个生 命先从整体多维的动态角度来观察 认识和研究,再深入到事物的内 部进行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观察认识和研究,从而得出一个相对完整 的判断和结论。而西医则是直接从一个事物的某一角度切入,进行或 横或纵或上或下的单一的割裂的观察认识和研究,这样得出的结论和 判断,只能是整体事物或生命体一部分的片面的结论,是传统中医认 识事物认识生命的一部分而已。由于中西医在认识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