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在建筑中的运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418902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通风在建筑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通风在建筑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通风在建筑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然通风在建筑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然通风在建筑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通风在建筑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通风在建筑中的运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通风在建筑中的运用建筑xxx06xxx指导老师: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作用原理,指出了自然通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论证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提出自然通风这项传统的技术要与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并辅以实例分析了自然通风与地域气候的完美结合。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传统适宜技术的重视。另外附有案例分析以阐述自然通风技术的措施、效果及适用性。关键词自然通风效益设计效果适用性长久以来,自然通风做为一项传统的建筑防热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湿热地区,人们看到的传统民居往往有这样的外表:建筑都有开阔的窗户;采用轻便的墙

2、体;深远的挑檐;高高在上的顶棚并且设置有通风口;建筑往往架空,以避开地面的潮气和热气,采集更多的凉风这样形象的背后,隐藏着劳动人民对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朴素观念。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风这种传统建筑生态技术重新引回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通常意义上的自然

3、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一自然通风作用原理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自然通风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空气流动。根据压

4、差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风压、热压同时作用下的自然通风。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图1-1示意了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形成过程。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建筑的迎风面将受到空气的推动作用形成正压区,推动空气从该侧进入建筑;而建筑的背风面,由于受到空气绕流影响形成负压区,吸引建筑内空气从该侧的出口流出,这样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空气流,成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图1-2示意了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的形成过程。当室内存在热源时,室内空气将被加热,密度降低,并且向上浮动,造成建筑内上部空气压力比建筑外大,导致室内空气向外流动,同时在建筑下部,不断有空

5、气流入,以填补上部流出的空气所让出的空间,这样形成的持续不断的空气流就是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图1-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图1-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3风压、热压同时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因此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根据进出口位置,自然通风可以分为单侧的自然通风和双侧的自然通风。图1-1就是双侧自然通风系统示意图,而图1-2表示的是单侧的自然通风形二采用自然

6、通风的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而这一取代过程有两点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

7、少充足的新风。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而自然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时还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三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实例分析1建筑体型与建筑群的布局的设计建筑群的布局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效果很大。考虑单体建筑得热与防止太阳过度辐射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建筑的法线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然而对于建筑群体,若风沿着法线吹向建筑,会在背风面形成很大的漩涡区,对后排建筑的通风不利。在建筑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利弊,根据风向投射角(风向与房屋外墙面法线的夹角)对室内风速的影响来决定合理的建筑问距,同时也可以结合建筑群体布局的改变以达到缩小问距的目的

8、。由于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因此在单体设计中还应该结合总体的情况对建筑的体型,包建筑物双向风向投射角括高度、进深、面宽乃至形状等实行一定的控制。为了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建筑主要进风面一般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90角,不宜小于45角,同时应避免大面积外墙和玻璃窗受到西晒。(1)街道布局的定向主要大街/大道应与盛行风的方向平行排列或最多成30度角,令盛行风得以进(5)利用非建筑用地的配置以辟设风道透入全区2自然通风应用实例一一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春秋两季可通过自然通风带走余热,保证室内较为舒适的热环境,缩短空调系统运行时间。利用热压和风压通风的原理,根据建筑

9、结构形式及周围环境的特点,在楼梯间和走廊设置通风竖井,形成不同楼层的热压通风。在建筑顶端设计玻璃烟囱利用太阳能强化通风,在建筑外立面合适部室内环境控制方案官然通风设计设计方案:据常融鼐馅忖以及网憎HM的检点,建就二,:、四层匕侧利川风山道打通阿,世筑、:-四层的胸倒及以金肥利用热瓶珥打rmjflx.单元式一止斯舒MNT月单兀式物通*外臂M双后土靖真空安循京阳京景照第把F里.钓太帕宣某三热压通风邮分:箝介楼楙网和止嘏於超二个庙凤蟹川,介利员浙而同悟同的解用苒风,保证每个棺坪的撞F次融两到役前伯.在修靛M端设计班璃期窗.利用木用傕强化道幽(M1,风压通风部分:在建我急面正战区和负风区的适当同位设置

10、通:口,使室外?气可建喉假地明守就过或筑工网二),而国二位设置开启窗扇,使室外空气顺畅地穿过建筑如左图所示玻璃烟囱,“烟囱”空间,又叫风塔由垂直竖井和几个风口组成,在房间的排风口末端安装太阳能空气加热器以对从风塔顶部进入的空气产生抽吸作用。该系统类似于风管供风系统。风塔由垂直竖井和风斗组成。在通风不畅的地区,可以利用高出屋面的风斗,把上部的气流引入建筑内部,来加速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风斗的开口应该朝向主导风向。在主导风向不固定的地区,则可以设计多个朝向的风斗,或者设计成可以随风向转动。3自然通风应用实例一一上海生态示范办公楼下图1和图2是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设计、建设的生态示范办公楼,图2给

11、出了利用太阳能增强热压形成自然通风的烟囱外形图。图1辛庄生态示范办公楼全景图2辛庄生态示范办公楼自然通风烟囱此种方式为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这一可持续能源转化为动力进行通风。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屋面太阳能烟囱、Trombe墙和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以上三种结构可以单独设置来强化通风,但是,为了在夏季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通常将这些做法与其他建筑结构组合成一个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系统。4自然通风应用实例一一双层玻璃幕墙维护结构双层(或三层)幕墙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会呼吸的皮肤”,它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其通风原理是在两层玻璃幕墙之间留一个空腔,空腔

12、的两端有可以控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冬季,关闭进出风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提高围护结构表面的温度;夏季,打开进出风口,利用“烟囱效应”在空腔内部实现自然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的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隔热,通道内一般设置有可调节的深色百叶。双层玻璃幕墙在保持外形轻盈的同时,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过高的风压和热压带来的风速过大造成的紊流不易控制的问题,能解决夜间开窗通风而无需担心安全问题,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并能降低室内的噪音。在节能上,双层通风幕墙由于换气层的作用,比单层幕墙在采暖时节约能源42%-52%,在制冷时节约能源38%-60%,是解决建

13、筑节能的一个新的方向。5自然通风应用实例一一高层建筑中的自然通风与多层建筑的自然通风相比,高层建筑的自然通风有其特殊性。风压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有利于高层建筑的自然通风,但过高的风压却会使建筑的门窗难于开启也给建筑室内的使用带来不便,而且在冬季会带走大量的热能,不利于保温要求。而太高的中庭空间则会形成过大的热压,如不能有效控制,则会产生强烈的紊流,甚至在底层进气口产生令人不安的啸叫。根据凡丘里现象:当流动的空气暂时遇到压缩时,例如空气进入一个漏斗型的通风井口时,受压缩的气流速度加快,气压降低。当建筑中设有导风墙时,导风墙可以在平面上被看作是一个漏斗门窗则被视为进风口。1)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槟榔屿

14、州MenaraUmno是第一个利用自然通风来创造舒适室内环境的高层建筑。由于气候湿热,为了获得舒适的内部环境,需要一个较高的空气交换率。因此,为了引入自然风,在开口处采用了“风墙”体系。将“风墙”安排在有通高推拉门的阳台部位,两道风墙形成了喇叭状的口袋,将风捕捉到阳台。阳台内的推拉门可以根据所需风量控制开口的大小,也可完全关闭,形成“空气锁”。这一构思来自建筑师对当地风向资料的分析,实践证明这种“风墙”与“空气锁”的设置效果很好。2)在法兰克福商业银行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塔楼60层高度中庭空间的自然通风状况,福斯特及其合作者进项了无数次计算机模拟和风洞试验。结果显示,如果整个中庭从上到下不加分隔

15、,在很多情况下中庭内部将产生令人无法忍受的紊流。因此福斯特只得将每12层作为一个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部利用热压来进行自然通风,各个单元之间通过透明玻璃相分隔。这样,整个中庭便成为一个个自然通风单元,而不再是一个通高的“大烟囱”。3)为了减少过高的风压和热压对高层建筑自然通风的不利影响,1990年英恩霍文在波恩电话大楼的设计中发展了双层玻璃幕墙,这一革命性的设想,在埃森RWE办公大楼得以实现。幕墙内外层玻璃间隔50mm,即形成可蓄热的空腔,提供了节能的可能性,又可以通过内层可开启的玻璃窗实现室内各层间的自然通风。由于外层的玻璃阻挡了高空的风力,人们第一次可以在高层建筑中打开窗户让室外的新鲜空气流入室内。这一新异的构想使大楼基本上放弃了昂贵的机械空调,使自然通风率达到70%,节能30%士琳.,.尸太案髓酬;方f期雏*班上以各6自然通风应用实例一一几种屋面自然通风1)天窗外加外遮阳及通风装置如果屋顶面有利用天窗采光的设计,其朝向须避开太阳直射,并提供外部反光遮阳,且有从装置上部排走热量的通风口。2)双屋顶构造利用上层构造来遮蔽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