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41863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第课时 四、指导深入品读鉴赏,体会作家的主观感受和情趣1. 结合朗读,揣摩作家在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1)介绍写作背景,理解“悲凉”:揣摩评说“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绪的,可为什么用在赞美故都之秋的文字中?(结合练习二)30年代的旧中国,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食无所安。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因此,景物(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描写中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主观情绪。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感受;同时也是那个时代动荡风云的投射,写出的是那个时代的感伤与悲凉。“清”“静”是大多数作家能感受到的,也是写得出来的,未必见得奇妙,“悲凉”与秋之“清”“静”有联系而并无必然联系,这种“悲凉”,更多的是他的主观感受,恐怕也只有这样一个具有平民倾向而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读书人才体验得到,才表现得如此细腻而深刻。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查看更多与本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相关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