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课例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415981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树问题》课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植树问题》课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树问题》课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树问题》课例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步五环节”课例分析植树问题课例分析尹庄镇“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揭题示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提升当堂检测”五个环节。下面,我就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为例进行分析:一、揭题示标1、导入新课:手指夹笔游戏。【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理解“间隔,感知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差异,即渗透了将要学习的新知,又激起了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的欲望】2、出示学习目标。(1)发现植树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2)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二、自主学习实验小学的孩子各个都是环保小卫士。他们准备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

2、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猜想:总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可能会猜20棵、21棵)到底谁说的对呢?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规律。【设计意图:充分暴露学生的认知起点,诱发矛盾冲突。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们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脑细胞,或画图、或摆学具,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把100米改为20米来研究,化难为易,渗透划归思想。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达成共识,得出正确结论。】三、合作探究1、讨论交流:205=4,这里的4是什么?为什么结果是5棵而不是4棵呢?【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解决为什么要加1的问题,并借助线段图,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突破教学难点。】四、点拨提升1、第二次操作:用画线段图的方式画出长

3、10米、15米、25米、30米各条路上种树情况,说一说发现了什么?2、如果小路长100米?1000米呢?还要画吗?【设计意图:前面学生只解决了20米的植树问题,对于模型的建构还远远不够,只有当学生拥有了足够量的感性活动经验积累之后,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此时此刻,建构模型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水到渠成,顺利得出:无论总长多少米,两端都栽时,用间隔数加1就是植树棵数。】五、当堂检测练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为此,我设计了:基础题、变式题、综合题。【设计意图:实践应用环节中,就是把刚刚建立的植树问题模型辐射到生活中去,依次解决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上楼梯问题、敲钟问题等,进一步深化认知,使知识回归本真。此外,这三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断发散学生思维,启迪生活智慧。】若干年后,这些关系式孩子们可能已经遗忘,但是,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一定可以积累下这样的经验: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活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迪智慧。数学思想方法便是开启他们智慧之门的金钥匙。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