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生集团战略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8415851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生集团战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培生集团战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培生集团战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培生集团战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培生集团战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生集团战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生集团战略分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生集团战略分析学生:黄萍 教师:王玉日期:2006-12-30目录一集团简介2二战略四要素分析2三外部环境分析.5(一) 一般环境分析5(二) 产业环境的五因素分析.7四外部量化模型分析10五内部量化模型分析.13六远景和使命15七综合分析.18(一) SWOT分析.18(二) 业务组合分析.23八开展战略类型.24九竞争战略.26十职能战略产品战略.27十一. 总结.29培生集团战略分析一 集团简介:培生集团是国际著名的出版与传媒巨子之一,是一家在教育、商业信息和消费类读物出版方面具市场领先地位的国际传媒公司。马乔里斯卡迪诺是培生集团首席执行官。旗下包括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企鹅出版集团

2、和著名的金融时报集团,并拥有著名的经济学人集团50%股权,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三万余名员工。培生集团以拥有最丰富的知识产权和高品质出版物而享誉世界。年销售额为70多亿美元。几年来,培生教育集团始终保持着高于平均水平的市场开展速度,在全球的高等教育、英语教育、专业出版和中小学教育领域位于全球之首;?金融时报?在2003年12月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的评比中排名第一;企鹅集团的全球业务也在持续增长,国内读者所熟悉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系列在全球热销。培生集团定制效劳教育类书籍商业信息杂志消费类书籍 二 战略四要素分析(一) 业务组合培生集团采取的是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其主要业务分布在图书杂志的编写

3、、出版、印刷和发行方面,其旗下拥有培生教育、金融时报和企鹅三大集团,分别在教育书籍、商业和政治新闻以及群众读物领域占市场领先。(二) 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经过整合后的集团三大主营业务较为相似,共性也多,不仅可以在市场资源和内容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扩张进行合作,在流程、管理技能和思想上也能够进行互补,形成横向一体化。虽然集团业务之间平行,但是,集团有意识地把更多的资源投入给其中最具有增长点的业务,即培生教育集团。能力方面,集团拥有完备的教育效劳体系、纸介教材、教师资源、数字化和网络教育、测试测评的一体化系统,使其本身拥有较强的控制性。(三) 竞争优势培生集团最大的竞争优势便是品牌。旗下拥有朗

4、文、Prentice Hall、Addison Wesley等知名世界品牌,对于集团的开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次,集团倡导前瞻性的规划和组织并逐步转化为市场能够接受的方式。在这一气氛的熏陶下,其创新性,针对数字化时代而积极推出的网上教育,量身定制效劳始终保持世界前列,充分地为信息时代做好了准备。同时,面对出版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相对于汤姆逊、麦格劳希尔等竞争对手培生拥有更长的跨国经验,对于1724年成立并开展至今的全球大企业,其管理技术和思想无疑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麦格劳希尔是培生在同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在传统图书的教材出版方面,培生与麦格劳希尔在美国的剧烈竞争,对它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可

5、是随着麦格劳希尔逐渐将重心转向信息方面,培生以其教育为主导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四) 协同优势培生通过纵向一体化的开展增加了集团本身的可控制性。同时,其通过出售蜡像馆、主题公园等区别于出版为导向的企业,着力收购相关度较高的出版公司,以便扩大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培生还通过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来开展协同优势。在中国,在出版政策对外资企业明显补占有的情况下,培生教育通过与外研社在局部版权出售方面的合作,将大学英语、朗文词典、新概念英语等产品成功打入市场,并使其成为中国市场英语教育的第一。三 外部环境分析(一) 一般环境分析l 政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持续稳定繁荣开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度

6、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逐步降低。特别是在进入九十年代后,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开展,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市场、企业的行为。我国的出版业在此背景下得到了长足开展。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决定了对出版产业鼓励或约束的力度,决定了对出版产业的布局安排和相应的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由于出版业特有的对群众思想的导向作用,我国在对其进行一定的财政支持的同时,也就对个人、私企以及外资进入出版业做了一定限制。这使得我国出版业长期享有一定得垄断保护,这也使对出版业的投资相对缺少一定的市场化。l 经济环境从1990年到2004年,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了七倍。仅中国的经济开展就占到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18%,占到

7、全世界出口的8%(是2000年的两倍)。GDP近年来的稳定增长,随着经济开展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日益提高说明了中国的潜在市场容量具有很强的开展性。最新的中国国家经济普查说明,出版、印刷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GDP比重不断上升。出版业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为看好的行业之一。但是,虽然我国出版业取得了可喜的开展,但其开展速度却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就04年而言,比GDP增长慢11.4%。就我们分析而言,并不是由于出版业处于衰退期,而是因为其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产业,而且目前缺乏新的增长点。另外,较低的人均消费量也制约了我国出版业的开展。虽然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几年大大增加,但是多年来人均购书量一直徘

8、徊在五册左右,报纸每千人天份数不到100份,期刊人均每年只有两本多,光盘人均只有半张。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图书市场的开展空间。进入WTO过后,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产品的创新几率和替代品出现的可能性增大,中国的产业将会面临更加剧烈的竞争。其中出版业也面临着世界知名出版集团的竞争。为此,我国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化趋势。在将国外资金、经营模式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l 技术环境经济整体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比兴旺国家,中国的技术开展水平不高,产业整体科技含量不大。国家的开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技术的推动,因此,为了提高本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

9、重要性,提高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应支持更多的本国产业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使其得到长足开展。进入信息社会后,信息传播技术的开展促进了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互联网将竞争根底由传统的集中于产品特征和本钱转变到了更具有战略性的水平,在给与企业更多时机的同时,也形成了更大的挑战。中国的产业开展将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应更注重知识的同时,开发好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增值的效劳和产品。l 文化环境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而且是多元的、多样的、多态的、开放的、个性的、多媒体的、后现代的。人口素质、教育水平结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由满足物质生活不断向满足精神生活提升。l 自然环境

10、 中国出版业尽管历史悠久,却依然处于新开展阶段。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电子技术兴旺,纸质出版物早已不再是唯一存在和传播的形式,但是以纸张为记录载体的传统出版物仍然是各种出版产品市场的主导。中国森林资源是很匮乏的很稀缺的,而木浆很长时期都将是造纸主要原料。要开展出版业必然对纸业有相当需求,对资源有相当消耗。要让中国出版业有持久的开展,务必寻找新的可替代资源。(二) 产业环境的五因素分析l 现有竞争强度分析:总的来说,由于受方案经济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森严,中国的出版业内竞争尚处于无序状态。出版业的市场竞争既呈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又有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目前出版业内竞争主要表现在

11、:形成了国有出版企业与多种经济成分企业之间的竞争,同业务类型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省际之间的竞争这三种竞争格局。出版业的本钱差异和产品差异都较小。但是由于出版业受国家高度控制,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垄断性较强,因而竞争是不充分的。全国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出版市场尚未形成。l 主要竞争对手:国内出版企业竞争意识普遍加强,导致采取一些方法挤压对手,图书生产的利润率下降,甚至绝对利润也下降,威胁到一些优势出版社的开展和弱势出版社的生存。外国出版力量垂涎蓬勃开展的中国出版市场已经很久,虽然限于政策壁垒,还没有大规模正式进入中国出版市场同台竞技,但目前,外商已经可以在大陆设立独资或合资的零售的

12、分销企业。这些跨国出版公司已经在通过销售环节来主导上游的出版资源,并最终到达参与中国出版竞争的目的。例如,德国贝塔斯曼已首先涉足中国市场,他们拥有强大的资金和百年的品牌,并且具有占领中国市场的强大决心,势必会对国内出版业造成巨大的冲击。l 潜在进入者:我国现行出版管理体制对新出版企业进入出版行业设立了较高的行政门槛,就国内来说,受现阶段政策的限制,只能从事一些与出版有关的外围业务,无法参与出版核心业务的竞争。就国外企业而言,随着协议的落实和社会资本追求利润及其它利益的驱动,外国资本、行业外资本,体制外资本将不断涌入出版行业,它们对行业竞争的推动力量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正式注册的出版社。他们不仅

13、具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品牌方面的优势,而且具有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很多大型公司进入国外市场最先想的不是赚钱,而是以赔钱的方式先占领市场,进而再寻求垄断。其投资实力更不可小视,可以想象搐国贝塔斯曼吞并美国兰登书屋14亿美元的资金,可以收购多少家国内大型出版社。跨国出版公司的进入,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变竞争结构,导致剧烈竞争,威胁到国内出版企业的生存与开展。l 供给商分析:从大的产业链看,出版业的供给商是指处于产业上游的为出版提供纸张、印刷器材等初级原材料、设备的厂商。在我国,造纸、印刷机械等行业开放程度较高,国际、国内市场供给充分,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量的短缺,因而其对出

14、版业讨价还价能力不高,形成的竞争压力不大。我国参加WT0后,关税降低,纸张等印刷物资价格下降,对出版业降低本钱,提高质量将产生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以及国外知名出版集团的经验来说,为了降低本钱应采用前一体化战略建立自己的纸张供给系统,使其出版处于更有利的地位。l 买方分析:出版业的最终购置者是读者。读者对出版业竞争的压力主要表达在对出版物的选择上。鉴于目前近80的出版实物量是为教育效劳的课本教材,可以说中国读者总体侃价能力是相当低的,这与中国出版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直接相关。在课本教材以外的一般图书和多媒体出版物市场上,读者的影响力要大得多,出版业一般图书库存居高不下就是最直接反映。读者力量对出版业的竞争是决定性的。l 替代品:出版业的替代品有: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产品、影视产品、期刊杂志等。这些替代品都对传统出版产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如EBOOK等多媒体出版物对纸介图书的替代,网上书店对传统图书发行业务流程的替代,即时印刷对现有印刷的冲击等。虽然受人们阅读习惯、资金实力、技术上的不确定性、支持系统不兴旺等诸多因素影响,暂时不会对传统出版业造成实质性冲击,但其潜在的市场前只是巨大的。所幸,与其他行业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