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41381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鸿门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鸿门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鸿门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鸿门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鸿门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案高一语文组稿人:刘军华审核人:刘军华签发人:毛华玲第 课时 第 周使用时间:课题:鸿门宴(3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 教学设想: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形象的刻画应为教学重点。可重点分析项羽这一人物。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2、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才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已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迷信

3、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板书文题) 二、作者简介(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

4、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 通 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

5、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背景简介(“陈涉起义”、“楚汉相争”) 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

6、,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四、朗读课文。 五、对照注释,将文言知识分类归纳。 (一)通读、正音: (二)找出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三)词类活用现象。 1、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3、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

7、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4、范曾数目项王 (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5、道芷阳间行 (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6、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7、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连夜) 9、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13、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14、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事,

8、小的方面) 16、不义也 (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四)古今异义: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另外,“山东、河南、河北”也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 (五)一词多义(课后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因(例句 出处 释义)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 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

9、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顺着、根据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梦溪笔谈雁荡山 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 促织 于是、就 陈陈相因 成语 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原因、理由 如(例句 出处 释义)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 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指南录后序 到、往、去 万事如意 成语 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子路、曾侍坐 或、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子路、曾侍坐 至于 空空如也 成语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六

10、)文言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所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解释的对象。 且为所虏(且:将;为所:为所,“为”后省略行为主动者。被动句、省略句。) 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干什么;者,代词,“何为”前面省略了判断词。疑问句、倒装句、省略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七)名句积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11、 六、学生读课文,就字词方面质疑。 1、反复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中的字词。 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抽查翻译(口头)。 二、简要分析课文。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会前,写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共写了以下几件事:曹无伤告密。(导火线)范增分析情况。(激化矛盾)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 ,情节的高潮。 此部分三起三落,情节张弛有度,波澜起伏。 玦 项 剑 项 帐 项 举 羽 舞 伯 闯 王 增 不 庄

12、 翼 哙 款 范 应 项 蔽 樊 待 另一说为 三起:1、“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三落:1、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 第三部分:(5-7)宴会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另一按情节分法供参考:开端曹无伤告密宴前发展a、范增劝羽b、项伯访良 c、张良献策高潮a、刘邦谢罪宴中 b、项王设宴 c、范增举玦 d、项庄舞剑 e、樊哙闯帐(高潮中的高潮)结局a、刘邦逃脱宴后 b、张良谢罪尾声刘邦杀奸) 【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宜简略。如果引发讨论,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土,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