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理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410492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整理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整理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整理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整理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整理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整理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整理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关系摘要: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各自具有独立的内涵,呈现教学内 容方面的从属关系和个体解答时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交叉关 系。解决问题比应用题的范围更大、内涵更丰富、教学更科学、 实现目标更多元,我们应该在准确把握它们内涵和关系的基础 上,进行恰当教学和多元评价,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教学水平。关键词:应用题 解决问题 内涵 关系 应用题教学在课改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1952 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甚至明确规定:应以算 术课及其课外作业全部时间的一半左右来学习解答应用题。 新课 程改革以来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 已经不再出现应用题教学 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数学新

2、课标在总体目标和各个学段目标中 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要求。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变化, 它们的 内涵究竟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 广大一线的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就它们各自的内涵、 关系、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一些探讨和比较。一、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内涵分析 在课改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广大数学教师一般都认为应用 题是提供给学生练习的一种习题。 数量众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指 导用书中有关应用题的定义都持此说法, 较早的比较有代表性的 定义是:由沈百英、梁镜清编著的小学数学教学法中认为: 应用题是根据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数量 关系的题目。 它并不是实

3、际问题的原始素材, 而是经过人工提炼 整理过的。周玉仁教授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论中也指出:应 用题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数 量关系并求解的题目。 只有少量的学生学习指导用书籍认为应用 题是需要学生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但实际教学中仍 着重进行应用练习, 并没有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进行教学。 同时, 传统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为: 形式比 较单一,大多为文字叙述的;结构比较简单,总是若干个条件加 一个问题, 所有的条件用上后正好解答出问题; 脱离学生的生活 实际,有些题目有明显的人为编拟的痕迹;解题的技巧性较强, 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

4、类比、推理等思维能力帮助不大。课改前对应用题的认识主要是把它当作教学中的问题来认 识的,认为这样的问题有别于心理学中的问题。 但随着认识的不 断深入,本人认为, 也应该将数学问题作为心理学中问题概念下 属的子概念来理解, 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新课程中问题 解决的内涵, 从而更科学地指导新课程中有关解决问题教材内容 的教学与评价。而心理学中关于问题的概念,早在 1945 年,格 式塔心理学家唐克尔就指出:问题是指当一个有机体有个目标, 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时, 就产生了问题。 这个定义至今仍然 具有使用价值, 由此可看出问题有给定、 目标和障碍三个基本成 分,而且问题是一种相对存在。如对

5、于数学教师来说,一道异分 母分数加法题不是问题, 但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 显然是一 个问题;如果这位数学教师想仅使用该学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解 决这个问题, 就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而当学生暂时没有兴 趣解决此问题时, 它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对问题的这种认识尽管 没有被大多数一线的老师所理解, 但已经被国内许多专家所广泛 公认。如由李光树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就指出:数学问 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 这也 与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对问题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有了对问题的准确认识, 我们就可以顺利地理解心理学中对 问题解决的解释了。 当代认知心理学经过长期的研究则认

6、为: 问 题解决是指在某种情境的初始状态和想望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 存在障碍的前提下,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扫除障碍,将初始状 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 在有关小学数学问题解 决的教学研究中, 周玉仁教授认为: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一种新 的情境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 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解决指的是学生初次遇到的新问题,这类问题并非是平 时遇到的一般练习题。 4、问题一旦解决,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 过程所获得的新的方法、 途径和策略便可作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 组成部分,成为已知的解决其他问题的方法、途径。总之,所有 的

7、问题解决都应该具有以上的特点, 否则就成为一种练习性的作 业。这样的认识,就是新课程中对问题解决的准确认识,而且这 里的问题既可以是纯粹的数学问题, 也可以是以非数学题形式呈 现的各种问题。其他许多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论和课程论的专著 中,各位专家也均有类似的论述,因此,就不再过多阐述了。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析“应用题”与“解决问题”文章内容 由收集 !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 析“应用题”与 “解决问题”事实上,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 点:在平时的所谓解决问题的测试中,从两个个体分别获得的 91 分或 95 分就很难比较出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一些;有些优 秀的班级学生的

8、平均分可达 95 分以上,且优秀率在 90%以上, 这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呈现常态分布的科学结论是相悖的。 根据常态分布原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优劣人数也是呈两端少、 中间多的状态分布的,智力优秀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6%,即使翻倍计算的话, 仅考虑智力因素学生解决问题的优秀率一般只能 在 30%左右,出现 90%以上的偏态的原因就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测 试只是反映了学生对学过的类似问题练习的熟练程度,即测试 的题目绝大多数是学生平时已经学习过的类似的题目, 这只能 是属于加涅所说的规则的应用, 而数学问题应该是数学上要求回 答或解释的疑问,应该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问题类型。所以,学 生进行练习的熟练

9、程度与学生的常规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关 性,但并不能等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不能代表学生创造性 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分析。认清了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各自的内涵, 便会有利于我们对两 者关系的认识。 从教学内容的总体情况分析, 应用题是从属于解 决问题的一个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内容比应用题更加宽泛; 但 对于某个学习个体来说问题具有相对存在性, 作为应用题既可能 是某个学生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可能是供学生练习的习题, 这里区分的关键要看该学生是否曾经学习过类似的问题。 从这样 的认识出发, 我们可以看出: 应用题与解决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容 方面的从属关系和个体解决时相互联

10、系又有区别的交叉关系。 因 此,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不再出现应用题的名称,而代之 以解决问题, 对于它们的区别, 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沈重予先生 已经作了精到的阐述, 根据他的阐述并结合本人的分析归纳, 我 们可以总结出两者以下几点不同:1、解决问题比应用题的范围更大了。 过去我们对应用题已经习惯看成认数与计算教学时的一些 数学题,主要有整数、小数的一步计算应用题与多步计算应用题, 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比和比例应用题。新课程里的实际问题, 不仅存在于数与代数领域,还包括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 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里的问题, 以及其他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的生 活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如:对于学生

11、第一次学习两位数乘两位 数的乘法,课改前的教材主要目标是将它直接作为技能训练的, 新课改的教材首先是将它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 再作为 计算技能进行训练的。2、解决问题比应用题的内涵更丰富了。 过去对应用题的认识主要重视了它的习题的功能, 较少关注 它问题的特性。而正确的认识是:对于同一道应用题,从未学过 的学生来说是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对于学过同类题目的学生来 说只是做练习,学生做练习的水平不能等同于其解决问题的水 平。所以,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应用题的问题性,其内涵就更加丰 富了,当然,数学问题也是具有习题功能的。3、解决问题比应用题的教学更科学了。 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首先应该是运用

12、学过的数学知识解 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其次才是摹仿练习的过程。所以,应用题教 学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 法比应用题教学更加灵活多样、 讲究实效, 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与能动性, 更加突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经验积累。 应用 题教学比较侧重于对学过的有关数学题解题规律的推广应用, 当 然也有数量关系和算理的分析; 解决问题的教学侧重于学生搜索 和处理问题中的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注重数学问题模型的建立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 重视培养学生 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析“应用题”与“解决问题”文章内容 由收集 ! 本站将为您提

13、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析“应用题”与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应根据问题解决过程的各个阶段 的要求科学组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不 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而是注意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提出问题、 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 解决问题; 不再把应用题过细地分类, 一类一类地让学生识别题 目的特点, 记忆各类问题的解法并对号入座, 而是从学生实际知 识和能力水平出发, 以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为线索, 重组应用题 的体系,以少量例题带出一大片变式问题,节省教学时间,提高 教学效率。 即应用

14、题的教学偏重于结果, 解决问题的教学偏重于 过程。4、解决问题比应用题达成的目标更多元了。 过去应用题教学着力于认识数量关系、 形成解题思路, 并以 此作为理解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思维的载体。 新课程解决实际问 题要落实培养目标的各个方面。 在知识技能方面, 要进一步理解 数学基础知识,认识并积累常见的数量关系;在数学思考方面, 要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数量关系的推理,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形成较好的思维品质; 在解决问题方面, 要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 策略意识、合作意识和反思意识;在情感态度方面,要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 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与信心。通过对应用题

15、与解决问题的比较, 相信老师们对两者的联系 和区别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三、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评价简析。由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比较复杂, 需另文论述; 对课改前的应 用题教学评价老师们也较熟悉。 因此, 这里主要对解决问题的评 价进行简要分析。 根据新课程要建立目标多元、 评价方法多样的 评价体系、 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水平, 更要关注数学活动中表现 出的情感与态度。 的评价要求, 结合对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内涵 与关系的理解, 对学生解决问题学习的评价也就应明显区别与于 应用题教学中以测试分数为主要标准的评价。解决问题的评价要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总的趋势是变终 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 可综合考虑测

16、试分数和学生解决问题过 程中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综合进行科学评价。具 体可以根据测试分数(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通 过观察记录得到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品质和 情感态度(都可分为优、一般、差三个等级)相结合进行细化评 价,对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可给予特殊褒奖, 并注意鼓励学生解决 问题学习方面的进步,最后确定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综 合等第。如:某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 86 分,考虑到他平时学习 中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较敏捷、正确率高且学习一贯较认真, 故期末总评等第为优秀; 当然如果该生平时思维品质的表现较平 常、参与学习不够积极,则可总评为良好。总之,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这不只是表述名称的更换,而 是对过去应用题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 我们只有在准确把握它们 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恰当教学和多元评价, 才能顺利落实 数学新课程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各项要求, 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 教学水平,有效促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