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组书记讲形势政策比赛文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401218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党组书记讲形势政策比赛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党组书记讲形势政策比赛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党组书记讲形势政策比赛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党组书记讲形势政策比赛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党组书记讲形势政策比赛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党组书记讲形势政策比赛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党组书记讲形势政策比赛文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市党组书记讲形势政策比赛文稿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乡镇云溪镇党委书记:曹显良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同志们:我叫曹显良,是云溪区云溪镇党委书记。感谢市委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这次书记讲形势政策比赛,我参赛的主题是“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乡镇”。我结合自己的乡镇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谈点体会。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加强和新社会管理是适应社会转型的现实需

2、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使得计划体制下政府统管一切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需求。一是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工作对象由过去相对稳定的“单位人”转变为快速流动的“社会人”,由过去相对分散的“单体人”转变为区域集中的“网格人”,由过去相对凸显的“几类人”转变为纷繁复杂的“多种人”。二是群众工作内容多维化。往往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交织,经济诉求与政治诉求交织,合理合法诉求与不合理不合法诉求交织,个体问题与群体问题交织,把握不好就可能使小问题演变成为大问题。三是群众诉求方式多样化。当前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有合法的、理性的、

3、温和的,也有极少数群众采用极端方式的,比如错误认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动不动就堵门、堵路、堵桥、上网炒作,小事化大;甚至有极个别不法分子暗中策划、操纵、运作群体性事件,以达个人目的。这些新特点,使社会管理较之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城乡差别在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不协调、人与自然不和谐现象大量存在。“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现象尤为严重。2003年的“非典”、今年的盐慌,全国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这就对社会管理提出

4、了严峻挑战。广州“孙志刚”事件是对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提出的挑战。当前,各地城管行政违法事件、恶性征地拆迁事件频现是对基层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搞好社会管理,也只有加强社会管理,才能促进科学发展。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乡镇处于最基层和最前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聚到乡镇,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沉淀到乡镇,越来越多的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乡镇。特别是近年来,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卫生、信访维稳等

5、问题引发的冲突越来越多,乡镇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初和最重要的关口,成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阵地,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需求、新挑战。如果处理不当、解决不好,新老问题叠加交织,势必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二、创新社会管理,找准建设和谐乡镇的切入点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作为乡镇,要把创新群众工作理念作为思想前提,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基础,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突破口,在工作上不断强化,力度上不断加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一、树立群众意识,把创新理念作为思想前提现在有这样五句话令人深思。“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众却远

6、了;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干部文化程度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降低了;国家惠民补贴增大了,群众的意见却越多了;各级干部下基层频繁了,基层工作的底气却不足了”。分析原因,主要是群众意识在淡化。反思“孟连事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少数官员屁股坐在了既得利益者一方,“为老板服务”,漠视和剥夺群众利益。“为老板服务”,老板满意,群众不满,出现社会对抗、矛盾迭起,类似“孟连事件”就不可避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创新理念。一是从领导群众到服务群众。共产党员是“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必须由“家长型”向“民主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二是从“替民做主”到

7、“人民当家作主”。坚决反对“代民作主”、越俎代庖等行为,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办,大家的事大家议”,三是从全能政府到公民参与。人民群众一直是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力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期间,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红袖标”,就是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生动体现。二、做好群众工作,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易书记曾讲过,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一个明智的领导干部要善于把群众想干的事情变成自己要干的事情,要把党委政府正在做的事情变成群众认定是自己的事情。基层干部要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

8、,我之所行”,乡镇党组织要善于跑好“最后一公里”,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真正落实到群众中去。近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认真开展“与群众交朋友”、“下基层、惠民生、促和谐”等主题活动,创造性开展“五个一联”活动,同时,组织全镇干部开展“民意调查”大走访活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感受了群众喜怒哀乐,体会了群众安危冷暖,倾听了民意民情,解决了实际问题,增进了群众血肉感情。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镇连续5年,无一人进京赴省上访,连续6年获全市综治先进和平安乡镇称号。2007年,我镇跻身全省经济百强镇,2010年,获岳阳市“十佳魅力

9、乡镇和明星城镇”荣誉,2011年3月又被授予“省文明乡镇”称号。三、讲究工作方法,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突破口。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管理工作,不少同志感叹: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但办法总还是有的。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确实没有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的“万能钥匙”。我的体会是“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标本兼治。在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要注意抓源头、抓根本。号称“最牛中学校长”的叶志平,汶川特大地震前四处筹款加固教学楼,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逃生训练,地震发生时,全校2300多名师生,仅用时1分多钟就全部撤离到操场,做到了未雨绸缪。扁鹊被世人誉为“神医”,但他最崇拜的是他大哥,因为大

10、哥“病未有形而除之”,能防患于未然。我想,化解社会矛盾也是这个道理。对问题的出现,要提高警惕,早做预防,把工作更多放在平时。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来处理社会矛盾,其结果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按下葫芦起来瓢。二是注重刚柔相济。社会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内在地蕴含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要敢用硬办法,该严的一定要严,严格管理、依法办事;更要善用软办法,把情、理、法融为一体,多用于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道德约束等办法妥善处理矛盾,而不是简单地一罚了之、一关了之、一禁了之。要更多运用法律手段来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做到既不让守法的人吃亏,又不让违法的人

11、得利。当前,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利益“很在乎”,而且对民主权利“很敏感”。加强社会管理,需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创新“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形式,对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通过多通气、多协商、多讨论的办法来解决。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我们当亲人。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关键是干部要在恰当的时间教育引导,要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注重设身处地多为群众着想,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权益。我镇临城伴厂,近几年来,由于巴陵石化改扩建项目和城区发展建设,每年拆迁房屋近100栋。但我们自始至终靠做

12、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坚持“五个结合”,实现和谐拆迁,至今没有引起一起群体性事件。三是注重贴近实际。因地制宜、因事而异,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一些社会关系的失调,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思想观念失序、社会心态失衡。当前,“弱势心态”折射利益分配不公;“不闹不解决”心理反映维权渠道不畅;“咆哮体”宣泄着一些人境遇不顺的情绪。这些社会现象提醒我们,要走出“人民内部矛盾要靠人民币来解决”的“金钱误区”,针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积极加强心理疏导,化解百姓心忧,打开百姓心结,敞亮百姓心灵,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我觉得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特点是服理不服人、认理不认官。要注重沟通交流,

13、用群众看得见的事例、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典型、贴得近的方法来教育引导群众,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当成大事。最后谈谈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建设和谐乡镇的保障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广大乡镇干部是一支生力军。这支队伍该怎么建呢?一要加强学习筑牢基础。学习的力量大如天。学习既是智慧之源、进德之基,更是立身之本。重视学习是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决策和要求。当前,大量的复杂矛盾、民生问题、突发事件、难料因素,随时都在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胆识、魄力、水平,检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威信、能力、形象。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应对复杂矛盾,要求我们将学习作为一种导向、一种制度固定下来,一定要在善于学习上下功夫、强能力,

14、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以适应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二要问计于民求教于民。群众有着无穷的智慧,我们要拜群众为师。我们知道,在医治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有时医院束手无策,却能在民间找到对症偏方。我觉得做群众工作也一样。有些棘手的问题,在群众那里往往有解决的好办法。问计于民,就要深入基层,贴近百姓,虚心向群众求教。要像鸬鹚一样沉到水底,而不能像鸭子一样,头在水里,身子浮在水面。问计于民,就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群众的方法有时尽管看起来笨拙,但务实管用。小岗村分田到户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生产积极性问题,圭叶村的“五瓣”公章解决了民主监督问题。问计于民,就要敢于让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把

15、社会管理公开化、透明化,通过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群众有机会了解、有条件监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问计于民,就要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社区低保户的确定最初是政府部门层层审核把关,有时难免有人情因素,群众意见比较大,而今年我镇一改往年做法,开展低保户社区居民听证活动,定谁不定谁由居民说了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顺应民心抓发展、集中民智作决策。岳阳楼新景区、岳阳机场选址等一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事项,都在决策时广泛征求民意,合理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三要破解难题真抓实干。克服难题需要本领,同时,克服了难题就会成就了本领。人们常说“久病成良医”,因为久病,逼迫自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治愈的办法。

16、我们作为基层干部,要敢于到困难中去,要勇于面对难题。乡镇的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禁违拆违、安全生产被称为四条底线工作,每项工作都是一个难题,都是一种能力的锻炼。近年来,我们云溪镇在如何做好四条底线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做到“干部工作在一线、决策落实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作风转变在一线、成效检验在一线”。四要身先士卒树立形象。形象就是生产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有着良好形象的基层干部,在群众中就会有威信,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群众就信任他、钦佩他。如果本身形象不好甚至道德败坏,群众不仅不会理他,更不会买帐。形象就是民心。杨善洲之所以在全国人民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原因还是他自身过硬,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我们的思想作风、言行举止直接诠释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强党性修养,加强思想作风锤炼,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既是官德人品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