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试卷问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386653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试卷问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马说》试卷问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说》试卷问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试卷问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下文言文测验马说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 , ,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填空(共15分,每空1分)1本文选自 ,作者是 ,字 , (朝代) 家、 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散文成就突出,旧时列为“ ”之首。2“说”是古代的一种 ,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 (手法)的一种

2、体裁,与现在的杂文近似。我们初一还学过一篇 同属这种类型。3.请按顺序填入原文的语句。(每空1分,共5分)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每空2分,共34分)衹: 骈: 称: 以: 千里: 或: 见: 且: 安: 策: 以: 道: 食: 材: 临: 其: 邪: 三翻译句子。(16分,每句4分)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文: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四简答。(10分)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6分)答: 2.本文通

3、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五选择题。(共15分)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吃) C一食或尽粟一石(有的) D其真不知马也(他们)2 选出下列句中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既醉而退 B执策而临之C或置酒而招之 D而伯乐不常有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A执策而临之 (拿着鞭子面对着马)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的马一顿要吃掉一石粮食)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吆喝它,却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它将和平常的马一样难以得到) 4选出对文

4、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出强烈的愤慨。 B本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本文第二段中五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本文围绕有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入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提出中心论点,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

5、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这是从正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C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封建统治者,“食马者”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D“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愤然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六课外文言文(10分)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 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征求不已 (2)惟欲清净 (3)遂致灭亡 (4) 意犹不足 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4分) 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