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倡议书范文汇总五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384689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祭扫倡议书范文汇总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明祭扫倡议书范文汇总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明祭扫倡议书范文汇总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明祭扫倡议书范文汇总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明祭扫倡议书范文汇总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明祭扫倡议书范文汇总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祭扫倡议书范文汇总五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明祭扫倡议书范文汇总五篇在快速改变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倡议书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倡议书具有公开性的特征,是一种广而告之的书信。信任许多挚友都对写倡议书感到特别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文明祭扫倡议书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文明祭扫倡议书 篇1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持续了2500多年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将以各种方式缅怀英烈、祭祀逝者、悼念先人、寄予哀思,学习感恩。这是对传统的秉持,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受传统习俗影响,人们在扫墓祭祖时随地焚烧冥币、燃置香烛、燃放鞭炮、泼洒酒水、堆放食品等祭祀方式,既污染环境,又可能引发火灾,平安隐患

2、颇多。为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和道德素养,深化文明创建内涵,提倡文明祭祀,提倡社会新风尚,我们向广阔市民发出如下倡议:1、过一个人文的清明节。主动提倡厚养薄葬,崇尚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尊老敬老,提倡长辈在世时多孝敬,从我做起,从当前做起,提倡文明祭扫风尚,树立节俭过节新风。2、过一个绿色的清明节。树立生态环保观念,提倡通过植树、种草、献花和诗赋、祭文、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来寄予哀思,共同保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还清洁明净于清明节。3、过一个健康的清明节。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缅怀与追思中增加对生命的敬重和对生活的酷爱,提倡参与郊游、春游等民俗活动。4、过一个简朴的清明节。主动弘扬庄

3、重、简朴过清明的良好传统,提倡简祭、薄祭,反对铺张奢侈、奢侈挥霍,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扫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使清明节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节日。5、过一个有序的清明节。激励错时祭祀,避开交通拥堵。清明节期间,祭祀的人员和车辆将更加集中,可在清明节前后10天进行祭祀活动。请及早支配,尽量避开在高峰时段集中祭祀,避开造成人流、车流的拥堵,发生事故。6、过一个平安的清明节。主动确立平安和谐的意识,提倡平安出行、文明祭扫,遵守有关管理规定,不违规用火,避开各类平安事故的发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节日环境,平安度过清明假期。广阔市民挚友,推动城关区领先科学发展、建设美妙家园已成为我们的共识。让我

4、们主动行动起来,以清明节为契机,把对国家的报效之情、对先人的报答之意、对亲人的.感谢之心,化作岗位做贡献、社会做奉献的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文明之风的提倡者和传播者,以文明缅怀、倡树新风的实际行动,携手共建文明和谐的美妙家园!我们也真诚的希望广阔市民挚友们清明期间在城关区爱心集结号志愿者网站,发表诗词歌赋、祭文,追思先人,感恩逝者,激励后人,为社会文明作出自己的努力。文明祭扫倡议书 篇2全州各族各界群众:清明节是缅怀先烈、祭祀逝者、追思先人,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节日。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行生态安葬、文明祭祀,弘扬现代殡葬新理念、新风尚,值此清明节来临之际

5、,州文明办、州民政局现提出以下倡议:提倡文明祭扫。以家庭追思、网络祭扫、鲜花祭祀、植树代祭、清扫墓碑、颂读祭文等祭祀方式,开展文明低碳的祭祀活动。自觉抵制祭扫活动中的迷信行为和运用纸钱、冥物等低俗祭祀用品,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不在道路、小区、广场等公共场所焚香烧纸、抛撒冥币、鸣放鞭炮,告辞愚昧的祭祀方式。提倡生态殡葬。广阔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动员广阔群众主动支持殡葬改革,大力提倡树葬、花葬、壁葬、塔葬等节地生态葬法,不留坟、不建墓,节约土地资源,爱护生态环境。提倡厚养薄葬。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

6、提倡对在世老人多尽孝道,多一份关切,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去逝后,坚持从俭治丧,文明祭祀,让逝者告慰,生者心安。提倡感恩祭祀。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阔干部职工、青少年学生要以清明祭祀为契机,主动开展为革命先烈扫墓、重温入党誓词、网上祭英烈等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增加广阔干部群众对祖国、对社会、对英烈的感恩意识,使之转化为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转化为为社会做奉献的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创美妙华蜜生活。提倡平安祭祀。严格遵守定点祭祀和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山头、林地、公墓林带内烧纸焚香、燃放鞭炮,严防引发火灾。错峰祭扫,遵守交通、治安管理秩序,平安出行。推动

7、殡葬改革,提倡文明祭扫,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用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漂亮彝州贡献力气!文明祭扫倡议书 篇3又是一年清明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未除,为避开祭祀带来人员扎堆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巩固抗疫工作成果,岳阳楼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位市民倡议:1.理性追思少出行。祭祀注意精神传承,以简约方式缅怀逝者,不拘于形重于心。提倡居家追思、网络祭祀,不现场祭祀,不春游祭祀,避开清明节期间因人员聚集引发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2.平安祭祀除隐患。提倡文明祭祀新风尚,不燃放爆竹,不在交通路口、广场小区、巷口楼道等场所焚烧冥币、冥物,抵制封建迷信的拜祭活动,削减平安隐患。3.错

8、峰祭扫不聚集。确有现场祭扫需求的人员应科学合理支配祭扫时间,不组织群体祭扫,不参与祭扫聚餐,自觉做好个人防护。让我们携起手来,做文明祭扫的宣扬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为夺取疫情防控全面成功贡献力气!文明祭扫倡议书 篇4广阔城乡居民:在清明节,祭祀先人、缅怀逝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提倡文明、平安的祭祀理念,助推我县创卫,在全县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偏关县委宣扬部、县文明办特向全县人民倡议在清明节期间开展文明祭祀,弘扬文明新风。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文明祭祀新风。自觉破除焚烧香蜡纸锞、燃放鞭炮烟花等陈规陋俗。要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杜绝各种平安事故的发生。大力推广鲜花祭扫、

9、植树祭扫、网络祭扫等现代追思方式,组织祭先烈、敬先贤等各种缅怀仪式,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二、树立公德意识,崇尚尊老传统美德。在祭祀过程中不乱扔垃圾,不毁林毁地,不污染空气河流,自觉维护环境的美丽、整齐和祭祀的平安。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对在世老人要多关切,多尽孝,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逝去先祖,要从俭办丧,文明祭祀。三、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社会文明祭祀。落实中心八项规定和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要求,党员干部在节俭治丧、文明祭祀方面要发挥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激励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通过“忻州顺手拍”、“文明100”、“中国文明网”等“网上纪念馆”进行祭祀活动。广阔

10、城乡居民挚友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讲文明、树新风,以实际行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富有、和谐、文明、绿色、开放新偏关做出主动贡献。文明祭扫倡议书 篇5广阔市民挚友:又到春草绿,又近清明时。在这个缅怀先辈、寄予哀思的季节,为共度平安、和谐、生态清明,以健康、文明、低碳、有序的形式进行祭扫,提升凯里市文明形象,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一、摒弃陈规陋俗,实行文明祭扫。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主动实行敬献鲜花、植树绿化、春游遥祭、经典诵读、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故人,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自20xx年3月16日起,凯里市民政局

11、、凯里市殡葬管理所和凯里市森林公安局将在凯里市九寨大坡公益性公墓、郭家坪公墓、二龙经营性公墓支配工作人员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严禁公民携带烟花炮竹、及烹饪炊具进入墓区。参与祭祀的市民可携带成品熟食、鲜花等进行祭祀活动。二、发扬传统美德,提倡厚养薄葬。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文明治丧,简办丧事。主动推行火葬和生态安葬,实行骨灰存放、撒散、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节地葬法,爱护生态环境。多照料亲人,多关切老人。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后,从俭办丧、文明祭祀,让逝者欣慰,让生者无憾。三、错峰避峰出行,共度平安清明。今年清明节4月5

12、日至7日连休,群众集中祭扫可能会导致各墓区短时间内人流、车流高度聚集。广阔市民应科学合理支配祭祀时间,错开避开祭祀高峰时段(早上10点至下午三点),保证祭扫活动平安、顺畅、有序进行。自觉维护祭祀场所公共秩序,听从民政、公安等部门的支配,严防火灾和伤亡事故的发生。提倡乘坐公交车辆出行;驾驶机动车辆出行,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让我们快速行动起来,自觉进行科学、文明祭祀,共同创建环保生态凯里。凯里市民政局20xx年3月16日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