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县文化艺术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37995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皮县文化艺术志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南皮县文化艺术志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南皮县文化艺术志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南皮县文化艺术志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南皮县文化艺术志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皮县文化艺术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皮县文化艺术志(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皮县文化艺术志-第七章文艺形式(一)南皮县文化艺术志-第七章 文艺形式(三)南皮县文化艺术志-第七章 文艺形式(二) -122721:08:分类: 南皮县文化艺术志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五节 舞蹈一、古典舞蹈民国志载,清代典礼中,雍正间文庙、崇圣祠仲春仲秋祭典,有“乐舞位次图”,舞中以“舞”为舞者符号,舞者在祀典最前排分左右两队,每队横3纵6共18人,两队计36人,可想当时舞者之众。民国时久已不存。新中国成立后,古典形式舞蹈偶见文艺表演中。二、现代舞蹈新中国成立后浮现。来源是文艺人员赴外地学习,请舞蹈者来县传教,县内文艺工作人员自编,但未形成南皮地方风,表演多在节、庆联

2、欢会、晚会时进行。演员为县内专业文艺工作者、业余文艺爱好者、学校文艺教师和学生等,舞蹈形式有歌伴舞、集体舞、双人舞、独舞等。“文化大革命”期间,舞蹈内容多配合形势表演。20世纪50年代至“文革”,随着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大量浮现,表演唱成为文艺节目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内容多是配合政治形势进行宣传,舞蹈动作干脆劲挺,富有战斗气息。改革开放后来,舞蹈开始呈现欢乐祥和氛围,带给人们愉悦、轻松的精神享有。随着县内文艺工作者艺术水平的提高和传媒扩大,某些少数民族舞蹈和外来舞蹈登上舞台。进入90年代,现代舞蹈如交谊舞、迪斯科、街舞浮现,表演场合也由舞台发展到餐厅、舞厅,成为潮流生活的构成部分。表演由文艺工作

3、者向小朋友、中老年等社会各年龄段人群发展。附: 节庆联欢会舞蹈节目年度联欢会名称舞蹈形式舞蹈名称表演者199庆祝国庆四十周年文艺晚会老年迪斯科老干部局集体舞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二中歌舞我的祖国职中集体舞蹈红星照我去战斗农业局舞蹈血染的风采县直幼儿园1990国庆节文艺晚会集体舞新疆舞蹈二中集体迪斯科交通局集体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商业局集体欢乐舞县直幼儿园1992庆“七一”晚会歌伴舞妈妈教我一支歌职中集体舞春游二中集体舞花仙子二中97庆香港回归“专项文艺晚会”集体舞中国娃职中集体舞我的7二中独舞傣家乐郭小祯集体舞东方之珠实验小学197庆香港回归“专项文艺晚会”少儿舞戏水的小丫丫县直幼儿园舞蹈梦里水乡实

4、验小学歌伴舞春天里的故事职中“庆七一”文艺晚会歌伴舞今天是你的生日职中独舞回娘家白秀枝三、民族舞蹈1、 南皮落子(1)流传渊源南皮落子是南皮民间老式舞蹈,也是沧州市、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属变形秧歌,在南皮已有近历史。南皮落子流传及渊源向来无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对落子几经挖掘整顿,调查所获,弥足贵重。说到形成与演变,出名民间舞蹈家周树棠(1926-1980,有传)说:“听先辈人讲,落子之初为穷人谋生表演技艺,跑落子卖艺时,男握打狗棍,女拿牛胯骨。之后,因打狗棍欠美,牛胯骨难寻,男用二尺许竹竿,女用两块硬木板替代,再后来改用竹板和霸王鞭。”有关南皮落子流传年代,南皮杨庄子

5、村老艺人梅盛林(1889-198)曾简介,她12岁(1901)开始学落子,是第五代传人,可知落子早在道光年间(81-150)即有活动。当时,落子动作、形式简朴,就动作、形式演变状况,梅盛林听先辈说:早年,有一扛活穷人杨黑爷,会武术,善高跷,落子中霸王鞭的动作是她从武术单刀式中摘出来的。传到梅盛林上辈时,将初期只有4人执鞭的表演,又增长了4人执板表演,与其她民间艺术形式共同活动于民间,属沧州地方“大秧歌”的小场子。由于落子舞竹板的击打声干扰其她秧歌舞表演,以此为由,落子被说成不与“秧歌”同类,自此,落子分离出来,逐渐演变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归“同乐会”,称“落子房”,因此,南皮落子有“大秧歌”之称

6、,也有落子队名为“同乐会”的。南皮落子传承的阶段代表人物有杨铁桥(87-19)、梅盛林、闫清泰、周树棠、马树亭等。杨氏传人杨清华讲:杨铁桥与南皮张家是亲戚,家境富裕,热爱落子。光绪(1895年)前后出资组织落子队(另有戏班),置办乐器、服装、道具,延聘张家艺人张春明相助授艺。杨铁桥又从落子形式、音乐、动作等方面逐渐完善,使之形成具有一定程式、鞭板为伍的杨派落子。梅盛林、梅杏林兄弟当时是杨铁桥落子队排头队员,深得杨铁桥厚爱,又拜“把式房”武师学艺,在继承杨派落子基本上,形成独具风格的梅派落子。落子称派,是后来文化工作者在访问调查期间,根据艺人传授的姓氏称呼起来的,严格说来都是在互相吸取、交流借鉴

7、中发展的,目前,很难分出单独流派。后来,南皮落子分为文落子和武落子,武落子是在文落子基本上发展起来的。清末民初,民间浮现半农半艺落子艺人,她们广采博取,将戏剧、武术甚至杂技等艺术技巧吸取到落子中来,尤以武术对落子影响最大,至此,南皮武落子萌生。19年前后,南皮落子只有鞭、板道具混合的一种场型,通过闫清泰、周树棠、马树亭、张维舟等艺人创新,溶入扇舞动作。增长道具“扇”后来,落子开始正式分出文落子和武落子。文落子以唱为主,边歌边舞,表演时鞭、板、扇都用,穿插配合,有时单独以扇表演。周树棠男扮女装表表演色,极大地丰富女性动作,形成妩媚多姿、飘遥悠扬的扇舞动作,使文落子更加魅力无穷。武落子表演用鞭和板

8、,其创始人闫清泰,到周树棠、马树亭等正式定名,通过2余年。闫清泰本是戏剧武生演员,马树亭自幼习武,被称为“云中燕”,她们把戏剧与武术中的“筋斗”和“小花刀”吸取穿插到落子表演中,逐渐形成刚劲勇猛、独具特色的武落子。目前,南皮落子已发展到单纯文落子、武落子和文武混合场三种场型落子形式。(2)艺术风格南皮落子的艺术风格富有南皮地方特色。文落子律动自然和谐、流畅大方又细致入微,女角舞姿如柳枝随风飘摇,轻柔优美,婀娜多姿,故有“小风流”之称。武落子由于具有民间武术和老式戏曲武生的表演特色,表演时热烈刚健,粗犷豪放,舞姿动作连接及节奏动律,都具有鲜明的武术特性,当时人又称“大风秧歌”。根据落子风格不同,

9、在演员动作方面,规定男性要有武术功底,动作英武健美,节奏干练明快,男性基本的贯穿动作是“捋鞭”,其分动作有“缠头捋鞭”、“裹脑捋鞭”、“挽花捋鞭”等,其中不同的只是上身动作的变化,而下身始终是屈膝的“虚步”和“跺子”。“虚步”的运动路线为三角形,老艺人谓之“三角铆”,三角形构造稳定,“铆”是指步法稳健,就象铆在地上同样。这种稳健而又轻捷、机灵的步法,恰与武术“行如风、站如松”的规定相一致。双臂甩动和下肢屈伸使身体上下起伏,加之开阔挺拔的舞姿和眼神配合,使动作关联协调,外刚内韧,英姿勃发。根据艺人解说,文艺工作者归结为:“三角铆、曲线走,拉骨抻筋刚中柔;健行步、脚蹬沙,腾、扑、穿、展眼注瞅” 。

10、出名艺人马树亭在这方面奉献最著,故被誉为“云中燕”。女性动作讲究曲线美,身段扭动的“三道弯”曲线,舞步行进时的蛇形曲线,身形上下起伏的波浪式曲线,三种曲线形成落子女性动作曲线美的基本特性。女性动作风格特性除受武术影响外,还和旧时男扮女装“踩寸子”有直接关系。旧社会,女角由男扮女装,拧腰出胯,夸张地模仿女子行动姿态。为弥补男扮女装之局限性,就采用踩假脚,称“踩寸子”,即将木制小脚绑在脚上,足尖插在小木鞋内,将真脚藏在裤筒里,脚尖踩木鞋舞蹈。踩寸子必须双腿并拢屈膝,迈起步来一颤一颤,形成站立不稳、迎风摆柳的姿态。通过艺人不断实践积累,形成落子的“三道弯”,成为落子中女性贯穿始终的基本舞姿 。“三道

11、弯”由屈膝、拧腰(出胯)、腆腮三个因素构成,其中拧腰是最重要的。当向左做“跟步”时,双腿并拢微屈,膝部使颤劲儿;胯向左略突出,腰部使劲儿;头向左微倾,腮部使腆劲儿。这些不同的劲儿,是三道弯动力的反作用,导致了屈膝、拧腰、腆腮三种不同动作的互相牵制和融合,形成三道弯舞姿的韵味。艺人们归纳为:“屈膝拧腰,腆腮错肩,含胸拔背,斜身跃步,一蹬三颤”。民间舞蹈家周树棠最强调三道弯,经她加工提高,“三道弯”成为落子女角的固定术语,就是讲究曲线美。她说:“曲线美之外,腆腮是体现情的,要做的含畜、内在、要媚气。”她在落子女角动作方面创立卓越,又能充足体现女性妩媚,因得艺名“大酸梨”。酸是落子女性动作的韵味,在

12、这里,是本地人民对艺人精彩表演的美誉。如果谁的落子女性动作表表演色,能充足体现女性柔美含蓄文雅的风格,就会说她“真酸”。落子动作大都先有一种“起法儿”,它不是独立舞姿,是两个动作之间的连接,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可使动作的韵味、色彩更加浓郁,其体现为一倒脚、一颤膝、一晃肩、一甩臂、一种小“三道弯”晃动等。在落子的两种女性基本步法“蹬步”与“跟步”中,“蹬步”是弱拍时左脚蹬地向上,送右脚向前迈进,如蹬楼梯。“跟步”是强拍向下颤,右脚跟左脚向前,像坐轿子同样。这两种动律、节奏特点不同的步法的连接就是由“起法儿”来完毕的,在“蹬”和“颤”这两种步法连接时,各又增长了一次颤,这种“颤”就是两种步法的连

13、接动作,即“起法儿”。如果没有这次“颤”,“蹬步”就蹬不起来,“跟步”就跟不上,两种步法就不能连接。一般是先起右脚做蹬步,然后连接跟步。也可先起左脚做蹬步,然后连接跟步,再转换为右脚做蹬步,然后连接跟步,但是此时的连接动作不再是颤膝,而是一倒脚和一晃肩,即一种小三道弯。这两种步法如此连接本来不顺当,可是通过连接动作的转换作用,使步法和动作得到调节和贯穿,还产生步法对称和动作对称之美,从而构成这两种步法的连接规律。落子动作节奏的特点,是每一种动作都占两拍,强拍的后半拍“起法儿”,弱拍为动作的运动过程,到下一小节强拍的前半拍完毕整个动作,后半拍又是下一种动作的“起法儿”,依次反复。这种节奏特点,浮

14、现强拍与弱拍的颠倒,使强拍与弱拍的对比更强烈,并突出强拍,也突出强拍上的舞蹈动作,使动作姿态更加鲜明。在落子的舞姿、动律、连接动作及节奏的运用上,都讲究“走似水上漂,跑似草上飞,跳似凌空燕,转似燕翻身”。(3)造型、服饰、道具演员造型:演员服饰:落子演员最初只着生活装。后来为了美化,多穿戴戏剧服饰,女角扮如戏剧中的武旦或花旦;男角扮如戏剧舞台上的黄天霸、杨香武形象。近年,落子队员服饰大多是:男为杏黄色绸布包头,外加额子,额子中间镶一种红绒球,俊扮,身穿杏黄色改良兵衣,灯笼裤,腰箍,快靴(见图);女一般梳一条大辫,头上戴花,俊扮,身穿戏曲里的玫瑰红袄、裤(见图),腰系红绸带,脚穿玫瑰红彩鞋。男女

15、角色服饰颜色也有天蓝、果绿、粉红等,无论何种颜色,每个代表队均各自统一男女演员服饰。落子道具:有霸王鞭,俗称呱啦鞭,竹鞭,长75厘米,直径3厘米竹竿,两端各凿两个扁孔,每孔中用铁丝横穿两枚铜钱,一端(鞭尾)系45厘米见方红绸。也有用长75厘米、宽3厘米两片竹条,中间加断竹节铆在一起,断孔中穿铜钱制成的孔穿铜钱,振之“哗啦”作响,朴实悦耳。阴阳板,又叫竹板,呱哒板,与快板书等所用竹板同,两块,长12厘米、宽.4厘米竹板,板一端穿凿两孔,用皮条线绳拴在一起,手中握者称阴板,另一块抛动者为阳板。节子,又叫“小板”,由5块宽约3厘米的竹板制成,第一块长13厘米,其他4块各长10厘米,顶端锥两孔,用皮条或线绳穿在一起,每节板之间穿缀铜钱枚。扇子,开始用纸折扇,目前用彩绸扇。绸绢,5厘米见方红绸,现也有专用彩绸手绢。道具执法:鞭有握鞭、夹鞭、卡鞭;板节分握、执;扇有握扇、握合扇、三六扇、捏合扇;绢有捏绢。(4)基本动作:手形、手位、体态。勾手(男)左手扣腕,五指尖捏在一起(见图一)立掌(男)左手五指并拢伸直,拇指屈起,压腕翘手,指尖向上(见图二)阐明:男做多种掌形时,左手掌拇指始终屈起,下略。下勾手(男)左“山膀”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