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4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379633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4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4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4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4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4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4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4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20天津河北区二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这说明当时民众()A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B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C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D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可知鸦片战争期间普通民众自

2、发抵抗英军的侵略,故选C项;民众的出发点是抵抗英军的侵略,并不是清政府的妥协,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的民众都是自发,并没有与政府结盟,排除B项;当时民众只是有了抵抗外来侵略的意识,还不能成为主力军,排除D项。答案:C2(2020山东青岛二模)1872年,李鸿章说:“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这表明()A清王朝主动发展海外贸易B清王朝外交理念发生变化C清王朝逐渐沦为半殖民地D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市场解析:“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可知与原先闭关锁国政策相比,清代统治阶

3、层同意列强签约通商的要求,说明其外交理念有所改变,故选B项;在列强武力威逼下,清王朝是被迫发展海外贸易,排除A项;与外国签订通商条约并不等同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排除C项;“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强调的是清政府的主动应对的态势,而非被动纳入,排除D项。答案:B3(2020山东聊城一模)1854年夏,到访天京的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官员麦华陀指出:“(他们)构成了整个中国社会体系的中坚,是大众舆论的领袖对于他们,叛军不是用心地争取其归顺,而是宣布他们的荣誉头衔无效和非法,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里的“他们”是指()A封建官僚地主 B工商业者阶层

4、C知识分子群体 D驻华公使领事解析:根据材料“对于他们,叛军不是用心地争取其归顺,而是宣布他们的荣誉头衔无效和非法,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崇教排儒”的政策,引起儒家知识分子的反感,将广大士绅阶层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故选C项;封建官僚地主本身是太平军的敌人,与材料所述“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不符,排除A项;工商业者阶层并非“整个中国社会体系的中坚”,与材料所述“(他们)构成了整个中国社会体系的中坚,是大众舆论的领袖”不符,排除B项;驻华公使领事是外国派驻中国的外交人员,与材料所述“大众舆论的领袖”不

5、符,排除D项。答案:C4(2020山东德州二模)太平天国在考试制度上,规定“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考试的题目“不本四书、五经”。考试的录取标准较宽,录取名额也多。此考试制度()A终止了封建等级制度B无法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C否定了三纲五常观念D有利于巩固农民革命政权解析:太平天国的考试制度扩大应考对象,考试内容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放宽录取标准,这有利于巩固农民革命政权,故选D项;“终止”表述错误,排除A项;此考试制度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排除B项;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材料不涉及,排除C项。

6、答案:D5(2020山东淄博二模)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A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B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解析:“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即勒索巨额赔款,允许外商在华开设工厂,因此该“新约”为马关条约,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故选D项;南京条约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排除A项;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C项。答案

7、:D6(2020山东威海二模)五四运动的爆发给列强尤其是日本极大的震撼。“5月5日的大阪朝日新闻发表了排日学生暴动等文章;6月7日的报道,更是将中国学生运动称为学生义和团。”这表明五四运动()A体现了盲目的排外意识B目标直指日本的侵略行径C彰显了空前的民族团结D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解析:日本称五四运动为“排日学生暴动”“学生义和团”,这表明五四运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给日本极大的震撼,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盲目排外,排除A项;材料不能明确说明五四运动的目标,排除B项;抗日战争彰显了空前的民族团结,排除C项。答案:D7(2020山东潍坊二模)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制订的实际工作计划中,最引人注目

8、的是把工人运动放在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中共一大后不久,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A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斗争经验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其最高革命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据此可知,之所以出现题干中的做法,主要是基于无产阶级在实现这一革命目标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故选A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会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工人运动关系不大,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其首要的前提是要成立一个真正革命的政

9、党,这与题干中所涉及的工人运动关系不大,排除C项;共产国际的帮助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共产国际的斗争经验主要是用革命手段来建立社会主义,并没有涉及其主要的依靠力量,排除D项。答案:A8(2020海南普通高中高考调研测试)1925年,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制定农民问题的“政纲”,其最终目的是“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庙宇的田地交给农民”。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设想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把农民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D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解析:材料中国共产党提出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和庙宇的土地分给农民的主张,由

10、此可以看出他们对农民的重视,故选D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此时尚未提出相应主张,排除A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此时尚未提出相应主张,排除B项;中共中央重视农民阶级不等同于把农民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此时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排除C项。答案:D9(2020海南一模)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B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C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D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解析:

11、在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认为“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共产国际对中共中央决策的影响,排除A项;1922年中共二大上就已经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排除B项;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才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排除C项。答案:D10(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按照一般的军事教育程序,初级军官教育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但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将学制大大缩短,学生入学后只接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这反映了当时()A革命形势蓬勃发展B三民主义深入人心C军队素质大幅提升D国共合作方式创新解析:

12、黄埔军校的成立是为了给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准备,所以学制的大幅缩短是因为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对军事人才的需求迫切,故选A项;学制的缩短主要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三民主义深入人心明显不是学制缩短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军队素质是否提升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C项;学制的缩短并不是国共合作的内容,排除D项。答案:A11(2020山东威海一模)1929年,古田会议指出:红军绝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这一决议()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B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C促进了工作重心的转移D

13、表明了反“围剿”形势的严峻解析:根据材料“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可知,这一决议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强化了军队建设,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军队的建设任务,而工农武装割据强调的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促进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是1927年八七会议,排除C项;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才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A12(2020山东济宁二模)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宣言发表,称红军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

14、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等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该宣言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A党内产生错误倾向 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C政策导向发生转变 D与国民党关系缓和解析:根据题干中所述红军“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的三个条件可知,其主要内容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前提之下,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转变,即由“武装反蒋”转变为“联蒋抗日”,故选C项;题干中所述政策的变化是适应了时局的变化而改变的,这不是错误倾向,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B项;

15、题干中所述及的三个条件仅是共产党单方面的意思表示,没有提及国民党对此的态度,就不能推断出两党关系的缓和,排除D项。答案:C13(2020山东青岛三模)1939年3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提议将5月4日确定为“中国青年节”,得到党中央的批准,随后青救会组织了多场纪念“五四运动”的集会。5月,毛泽东等领导人出席“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这些做法()A利于争取团结广大进步青年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C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D实现了党员结构的不断优化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展示了进步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的坚强斗志,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特别重视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进步青年以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目的,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有两次,一次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一次是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后,而这两个时间都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全民族的抗战,而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题干内容仅是涉及中国共产党对广大进步青年力量的重视,没有涉及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