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会计第20章(doc2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378451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会计第20章(doc2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08年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会计第20章(doc2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08年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会计第20章(doc2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08年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会计第20章(doc2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08年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会计第20章(doc2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会计第20章(doc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会计第20章(doc2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章所得税white1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 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 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 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 负债的界定。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总额, 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

2、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 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 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 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 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发生时, 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取得的资

3、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 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是指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例如,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 1 000 万元,企业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 50 万元的坏账准备,其账面价值为 950 万元。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应

4、予说明的是,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会计上的定义,但其确定应当遵循税法的规定进行。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 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 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 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利

5、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 (当期应交所得税) 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 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 ,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 负债的计税基础。 在确定资产、 负债的计税基础时,应严格遵循税收法规中对于资产的税务处理以及可税前扣除的费用等的规定进行。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在初始确认时, 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

6、 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期间准予税前扣除。 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 其计税基础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 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累计折旧额或累计摊销额后的金额。现举例说明部分资产项目计税基础的确定。(一)固定资产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 由于会计于税收规定就折旧方法、 折旧年限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等处理的不同,

7、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如可以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也可以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计提折旧。 税法中除某些按照规定可以加速折旧的情况外,基本上可以税前扣除的是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另外税法还就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出了规定, 而会计处理时按照准则规定折旧年限是由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的。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持有固定资产的期间内,在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以后, 因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

8、税前扣除,也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例 201】 A 企业于 20 6 年 12 月 20 日取得的某项环保用固定资产, 原价为 750 万元,使用年限为 10 年,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类(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快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 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white2 计列折旧,净残值为零。 208 年 12 月 31 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50 万元。分析:20 8 年 12 月 31 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 =750-75 2=600(万元),该账面余额大于其可收回金额

9、 550 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提 50 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 8 年 12 月 31 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750-752-50=550(万元)其计税基础 =750-75020%-60020%=480(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550 万元与其计税基础 480 万元之间的 70 万元差额,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例 202】 B 企业于 205 年年末以 750 万元购入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情况, B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估计其使用寿命为 5 年,计税时,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其最低折旧年限为 10 年,该企业计税时按照 10 年计算确定可税

10、前扣除的折旧额。 假定会计与税收均按年限平均法计列折旧, 净残值均为零。 206 年该项固定资产按照 12 个月计提折旧。本例中假定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分析:该项固定资产在 206 年 12 月 31 日的账面价值 =750-7505=600(万元)该项固定资产在 206 年 12 月 31 日的计税基础 =750-75010=675(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600 万元与其计税基础 675 万元之间产生的 75 万元差额,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二)无形资产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 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 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

11、确定的计税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无形资产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1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成本为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 除此之外,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支出应予费用化计入损益; 税法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另外,对于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税法中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 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 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

12、成本的 150%摊销。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一般情况下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成本与计税基础应当是相同的。 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开发支出, 在形成无形资产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成本为研究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而因税法规定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则其计税基础应在会计上入账价值的基础上加计 50%,因而产生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在初始确认时的差异, 但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合并交易、 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则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例 20 3】 A 企业当期为开

13、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2 000 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400 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 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 1 200 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 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 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50%摊销。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A 企业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 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予费用化的金额为 800 万元,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为 1 200 万元,即期末所形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1 2

14、00 万元。A 企业当期发生的2 000 万元研究开发支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当期税前扣除的金额为 1 200 万元。所形成无形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 8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1 800 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600 万元。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会计准则规定, 应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情况, 区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不要求摊销,但持有期间每年应进行减值测试。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应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时不予

15、摊销,但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摊销额允许税前扣除, 造成该类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在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 因税法规定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变为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 即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不会随减值准备的提取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例 20-4 】 乙企业于 20 6 年 1 月 1 日取得的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 500 万元,取得该项无形资产后,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乙企业无法合理预计其使用期限,将其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206 年 12 月 31 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其未发生减值。 企业在计税时, 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 10 年的期限摊销,摊销金额允许税前扣除。分析:会计上将该项无形资产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因未发生减值, 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