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1人从哪里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377445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2.1人从哪里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2.1人从哪里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2.1人从哪里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2.1人从哪里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2.1人从哪里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2.1人从哪里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2.1人从哪里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 人从哪里来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圣经上帝造人说、女娲“抟土造人”、神创论、一次创造论与连续创造论世界各地不同种族、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化传说的相似性查找资料归纳整理问题探究世界各地人们对人类起源的丰富想象反映了人类特有的智慧,也反映出科学探究的必要性人类起源的科学探索瑞典生物学家林耐的“人猿同类”说、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的“人猿同源”说、法国拉马克的“由猿变人”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理论科学家在探究人类起源问题上研究成果的发展性和与神学束缚作斗争的艰巨

2、性探寻达尔文进化论被传统势力围攻的主要原因分析图表归纳整理情境再现问题探究探索科学、寻求真理的执着精神是促进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 /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本身”理论。难点世界各国关于人类起源传说的介绍,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斗争。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初步介绍了有关人类起源的问题: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有关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和人类起源的科学探索成果。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自身起源的强烈寻“根”意识和丰富想象;另一方面也突出反映了科学探索的必要性。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不畏强

3、权的勇于斗争精神,突出反映了科学探索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由于反映这课内容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人类起源的传说和科学探索的初步了解和辨别,为深入学习本单元内容,更科学地了解人类进化、发展的历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培养质疑、批判、修正错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引言是一个小幽默故事。它通过达尔文智慧的言语,既化解了问题的尖锐敏感,又通俗而科学地说出了人类的起源问题。从一句轻松睿智的回答感叹地引出生物进化理论探索的艰辛历程。这种切入为学生学习本课埋下了探究的心理伏笔。建议教师以故事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问

4、题一,故事中所说的“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说法正确吗?问题二,你知道人类起源的科学结论是什么吗?你知道它的探索历程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第一目“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教材以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为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结论各异、想象丰富的起源之说,并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将种种传说归于神创论的范畴,阐发了神创论的分类与学术地位。(1)“上帝造人”和“女娲造人”教材首先选取了两则典型的人类起源传说加以介绍。一则是西方流传甚广的“上帝造人”说,圣经创世记里记载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于是用地上的尘土依据

5、自己的模样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另一则是中国“女娲造人”的传说,传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于是给他起名为“人”。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连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于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于是她背靠山崖,顺手摘下

6、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女娲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增多。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初中课本有所介绍。通过对东西方两则“造人”传说的介绍,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帝造人”和“女娲造人”的传说有无异同之处呢?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归纳: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象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圣经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世界各地泥土造人的神话,除了以上两则外,还有新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

7、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泥土造人”的说法最为流传,那“抟土造人”传说为什么会在世界各地都有相似的版本呢?建议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这一问题。然后教师总结:这说明人和土地关系的亲密不是其他事物所能比的, “土生土长”的观念,“入土为安”的信仰,似乎都和泥土造人的神话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说明神话传说的出现与人类生活是有密切关系的。(2)世界各地多样的人类起源说教材对于人类起源传说的介绍并不局

8、限于“上帝造人”和“女娲造人”,而是介绍了世界各地不同国家、民族人们对人类起源的丰富想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教材中人类起源传说归类、列表,把握先人推测人类起源的途径有哪些。泥土动物植物其他上帝造人中国商朝以玄鸟为祖中国苗族以枫树为祖北美阿兹特克人认为人是从地洞钻出来的中国“女娲造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羌人和姜姓人以羊为祖中国红河和哀牢山彝族人以葫芦为祖大洋洲柯迪亚克人认为人是海面大泡囊孕育的南非布须曼人以蛇为祖非洲柏柏尔人以鹤为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人认为人是橡树的枝与瘤节变成的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人类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这体现了不同地区人们生

9、活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人们想象的异常丰富,闪烁人类智慧的灵光。(3)神创论教材在学生已有了对人类起源传说的一定了解后,从生物学角度向学生介绍神创论及它的分类。神创论即由神创造世界万物的论点,如世界各种生物若是由神一次造好就是一次创造论,若是分多次创造的就是连续创造论。这些概念是学术名词,教师讲清即可,不必要展开。第一目在教学中建议教师让学生了解到人类起源传说的丰富性的同时,更应激发他们了解人类起源真正本源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人的起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解释?世界万物真是由神创造的吗?由此导入第二目。第二目“人类起源的科学探索”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是人类在科学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的历史条件下,

10、探索自身起源的一种朴素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粗糙而又缺乏科学的解释,已日益不能为人们所满意。随着近代科学特别是解剖学的日益进步,人们开始质疑神创论的绝对权威,用科学的探索精神寻求人类起源的本源,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人类起源的研究环境,通过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斗争,科学家提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破解了人类起源的重重迷团,揭示了“劳动创造人本身”的真理。这目的学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 人猿同类论、猿变人论随着近代解剖学的进步,更多的科学家逐渐开始摆脱神创论的束缚,认识到人与动物的亲缘关系,逐渐发展了人猿同类、人猿同源、人猿同祖的理论,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关于人类起

11、源的理论,经过了人猿同类论、猿变人论、人与猿同祖论这三个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瑞典著名生物分类学家林耐(CVLinne,17071778),于18世纪上半叶,在对生物进行分类比较过程中,发现人与猿的基本形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为此他指出:“再没有什么东西有像猿类那样和人类相类似的了人类与其模仿者的猿类之间几乎找不出任何自然方面的差别。”“野兽中丑恶的猿和我们多么相像啊!”他在自然系统一书第十版中,把人、猿、猴同归于动物分类学中的灵长类。虽然林耐把人猿形态上的相似,归结为上帝有意识的安排(即神造的),但是他在动物分类学上,客观地反映了人与猿的亲缘关系。因此,他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揭示出了“人猿同类”

12、的思想。林耐关于“人猿同类”思想发表后,由于它直接触犯了宗教教义,因而遭到罗马教皇的坚决反对,并把他的自然系统一书列为禁书。然而,科学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与林耐同庚的法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先驱者布丰(GLLBuffon,17071788),他也主张把人置于自然界,与动物放在一起,因为人在整个物质方面都像其他的动物。他通过对化石及其他生物学资料的科学分析,摈弃了林耐的特创论观点,进一步提出“人猿同源说”。在宗教神学的压抑下,“人猿同源”的思想沉寂了半个多世纪。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JBLamarck,17441829),继承了布丰的进化观点,他在1809年发表的名著动物哲学

13、中指出:“如果我们不知道人类是由神创造的,那么我们也许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人类是由动物起源的。”这样拉马克又进一步地提出了“由猿变人”的进化论思想。在宗教神学及其陈腐自然观的统治下,拉马克的进化论思想也同样遭到了非难。拉马克的思想触犯了基督教教义上帝造人说,遭到传统势力的围攻。当时,忙于巩固专制统治的法国皇帝,曾经愤怒地把拉马克的书掷于地上。在种种压力下,77岁高龄的拉马克处境十分困难,他孤军奋战,以致造成双目失明。幸获两个女儿的帮助,又坚持了8年的科学研究工作。当1829年拉马克离开人世的时候,虽已经穷困到连5年期限的葬身之地都买不起,但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教师在讲授关于人与猿同类论

14、、猿变人论等理论发展时,要把探索的递进、发展关系讲明,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科学理论脉络,体会科学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可适当补充相关生物学和考古学研究资料,强化科学家崇尚真理精神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质疑、批判、修正错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2)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论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英国学者达尔文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根据动植物演变的大量资料,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首次指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确立了。C.R.达尔文于1831年,参加“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在5年航海生活中他观察到大量的现象,

15、收集到丰富的材料。南美洲从北到南相似的动物化石类型逐渐更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既具有南美大陆鸟类的特性,又在岛屿之间略有差异。这些现象使他产生了物种渐变的想法。1837年3月,当他从鸟类学家J.古尔德处获悉,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3个岛屿上采集到的地雀,确有种的差异时,使他终于认识到地理因素引起物种形成的过程,从而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的观念。1837年7月他开始就物种变异问题进行写作;根据他的亲自观察和阅读过的大量书刊,使他相信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发生的,动、植物界到处进行着生存斗争,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不利的变异将被消灭,其结果就是新物种的形成,因而得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1842年6月达尔文用铅笔写出了这种观点的摘要,共35页;1844年夏季,又把它扩充到300页。但这仅是一个手稿,且只有很少人知道。此后,他一直持慎重态度,继续收集有关资料。1859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在这部书里,达尔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