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导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376698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并理解词语。2了解司马迁,理清文章思路。活动单导学案调整与改进【活动方案】活动一:“三问”课题1 读课文题目,思考:司马迁是谁? 史记是什么书?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组内讨论,推荐小组发言人。3全班交流。活动二: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试着给生字组词,理解生字意思。思考、辨别书后第3题括号内外词语的异同点。2组内讨论。3全班交流第题。要说清楚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活动三:理清文路1默读课文,认真思考,试着用标题形式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组内交流,将最好的标题写在小黑板上。3全班汇报,相互评议。【检测反馈】1读一读,写

2、一写。入狱 酷刑 泰山 隶字 耻辱 耗尽 呼啸 2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飞来横祸( )凶暴,不讲理;不顾情理;意外的。临终之时( )将要,快要;挨着,靠近;照着字画模仿。一导入。同学们,有一本书,被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们知道鲁迅先生称赞的这本书名叫什么吗?(板书史记)二初读课文,理解课题。1.自读课文。2.交流。学生介绍司马迁。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如此优秀的著作是谁创作的呢?(板书:11、司马迁)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齐读课题。

3、)“发愤”的意思?为什么要“发愤”?是怎样“发愤”的?三再读课题,学习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结合正音,理解词义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四三读课文,理清文路。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3)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三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学生交流段落大意。教学反思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4、1.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2通过学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的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活动单导学案调整与改进活动一:感受“发愤”之因。1. 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2. 组内交流,组长做好归纳,确定发言人选。3. 全班交流。活动二:感悟 “发愤”之艰。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用“ ”画出写司马迁痛苦万分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决心实现生命价值的句子。读一读,用心体会体会哟!2思考并交流,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3全班交流。活动三:品悟 “发愤”之奇。1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感受写成史记的不易,感受史记的

5、辉煌。2你还知道哪些身处逆境的人,靠着自己发愤努力,最后缔造了奇迹。3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小练笔:看,夜深人静,司马迁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呢?(对照图片,展开想象,注意环境描写)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学生读题。知道了司马迁从小受家乡环境的熏陶和父亲的影响,深深地爱上了历史。20岁起就四处游历、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那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又是怎么样写史记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感受“发愤”之因。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2学生活动。3. 汇报展示:相机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

6、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A、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点拨:父亲的话言尽而意未尽,父亲临终嘱托还包含着很多丰富的内涵,你读出来了吗?B、读出父亲的殷切期望。小结过渡:司马迁把写史书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的时候,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看活动二。三感悟 “发愤”之艰。1学生活动。2.汇报展示:相机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a、学生读一读b、理解:血溅墙头,了此残生。c、他为什么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假如你是司马迁,你当时想师生对话,体会司马迁当时的内心感受)d、他为什么打

7、消了这个念头?(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e、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这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小结:有位诗人说得好:“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司马迁就算是苟且偷生也要活下来,他要为史记而活下去,为完成大汉的史书而活下去。四品悟 “发愤”之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最终怎么样呢?请大家轻声读最后一小节。交流:1.出示:“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终于这部前无古人用生命写成的。”评读,引导学生抓住这小节的关键词体会司马迁的精神。2. 学生了解史记的价值。同学们,面对司马迁留给我们的史记,我们心中感慨颇多,你最想对司马迁说的心里话是什么?鲁迅高度赞扬史记,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建议学生阅读史记,了解史记。学生完成检测反馈。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