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37575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推荐-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推荐-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推荐-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推荐-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营区职业中专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由于自动控制设备的性价比不断提高,自动控制设备已从过去重点配备在精密控制设备、自动化生产 线及流程较复杂的生产系统转变为今天在各行各业、各种控制机械中的大量应用。因此,掌握电气自动化应用技能已成为高职高专电气 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必需要求。 一、知识和能力结构 作为制造大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中国着力打造世界制造业基地的紧缺专业之一。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供配电系统、电气工程、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测控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机 电设备公司的设备

2、销售、安装及维护、楼宇智能化及交通智能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电力系统的设备运行及维护等。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学生应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些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围绕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等级技能要求来开展。高职高专院校要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根据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的基本技能与专门技能要求。近年来,国家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考核内容中增加了相当多的电气自动控制应用技能的内容。从中级维修电工开始,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以下简称“PLC”)已

3、列入考证项目之一,至于维修电工的高级工及技师考证项目,基本上已全都是PLC、变频调速等电气自动化应用技能的内容。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跟上职业岗位的技术需要,高职高专电 气自动化课程必须进行全面的内容充实与技术提升。1、传统课程体系的不足 推荐精选过去,电气自动化课程一般都开设 自动控制原理等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基础方面的课程, 课程内容除了一些有关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理论外,其课程中所讲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装置与器件,大多数都与当前工业现场使用的技术、装置与器件有脱节。显然,这样的教学,无论是内容、方法及水平、都已大大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脱离了职业岗位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工作现场与维修电工考证对电气自动

4、化的技术性与综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不少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都已增设了PLC、变频调速技术以及光机电一体设备等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相关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的教学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电气自动化课程和内容常常只是根据本校的场地、设备、考证要求、教师素质来开设,教学大多呈内容散乱的低水平状态,难以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重新构建高职高专的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更显迫切和需要。 2、进行课程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保持原来开设的电气自动化基础课程基础上,将当前通用的电气 自动化技术插入到传统技术课程中,如将 PLC技术或变频调速技术

5、穿插到电机控制、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等技术中,以解决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不足的问题。二是单独开设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PLC、单片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供配电技术、工业网络、组态技术等都课程,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原有课程体系中陈旧的内容,并根据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教学内容。经过调研和反复论证,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变频器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EDA技术”、“组态软件”等课程。同时,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如将电机与

6、拖动与工厂常用电气设备这两门课程合并为电机及电气控制;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与C语言这两门课程合并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将应用相对较少的“工厂供电”的内容进行整理更名为“供配电技术推荐精选”,同时把该门课程变为企业课程,让授课内容更贴近生产一线。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构建了一个经课程整合后的课程体系(见表 1)。推荐精选推荐精选三、专业建设规划(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把“引进来” 与“走出去、送出去”相结合,积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1.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名

7、师工程”,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参与大型企业决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2.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上,以“走出去和送出去”为原则,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提高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对外交流,要求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技术交流活动。3. 以“蛙式两栖”方式培养师资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始终保持20的专任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开发,另一方面每年与校办工厂、实习企业互换员工2-3名,参与对方的生产(教学)活动。4.开展教学示范活动,主讲教师上课,青年教师旁听学习,并要求青年教师在独立授课前至少完整地旁听1学期课,并作详细的听课笔记。5.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教

8、改及科研的心得,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活动包括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教学研讨活动每周一次。6.加强境内外培训,安排教师到韩国、新加坡、德国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到国内高校学校、培训机构进修。7.在教师引进上,坚持以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和高学历人才双管齐下,以推动教师队伍全面发展。8.定期为兼职教师开办培训班,提升其教学水平。(二)加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将技能证书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原有维修电工证书的基础上,增

9、加可编程系统设计师、单片机硬件设计师等证书,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推荐精选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修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善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并制作特色鲜明的教学课件。(2)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已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课程相关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根据就业人才市场对生产第一线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方案每一年都会做进一步的修改、调整,以适应和满足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培养本专业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实

10、践性为原则来优化知识结构,合理组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并与教学方法、手段、技术的改革相结合。培养方案根据生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和更新。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指导、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使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更加科学,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根据需要调整各部分内容的学习,增加新技术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可以有选择地开设新专业课程,可以将专业选修课程调整为必修课程。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训练与毕业实习的内容。这些调整和设置是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而定的,也是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而定的。(3)以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以科学的

11、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将以专业职业岗位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计划在入学教育及就业指导课程中开设由企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毕业生等进行的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推荐精选(4)继续进行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进行“学训交替”、“工学结合”、“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采用“学训交替”的教学模式;对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等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工厂电气

12、控制技术、维修电工、高级电工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实训项目,给合生产性教学工厂的数控机床电气配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在实践教学中,对“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3先进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计划完善并建设机床电气控制一体化教室、高级电工实训室、电机维修实训室、机床电气维修实训室、电气设计与创新实训室、专业机房、自动生产线实训室、组态技术实训室、罗克韦尔及西门子自动化实训室、生产性教学工厂等,能够完成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新技术应用推广、模拟工业生产等项目。为采取灵活适用的

13、“学训交替”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消化枯燥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继续与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提高顶岗实践的时间,使学生感知真正的生产环境、提高学生认知的全面性;通过在真实环境下的工作和磨练,缩短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建设生产性教学工厂,为本专业师生的产学研和“工学结合”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培养学生职业经验能力。建立生产性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职业经验培养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可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工作环境。该平台

14、以项目为驱动,将设计、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等环节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提高学生专业岗位综合技能。推荐精选4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在强化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加强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积极探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体系化建设;与企业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等。5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档案,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在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积极配合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注意收集和分析兄弟院校的成功做法,总结和发挥以往教学管理的经验和优势,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教材编写、教材征订、课程安排、授课

15、计划审核、学生成绩查询和毕业设计题目管理等工作流程图,保证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和高效率。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申报教学管理专题研究项目,探讨和实践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奖惩机制,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为广大师生做好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教学督导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地和教学教管人员进行沟通,保证教学管理理念和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贯彻和落实。6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增强辐射能力依托重点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资源,面向相关的高职、中职院校及企业,开发相关的培训项目,开展教师之间、教师与工程师间的交流活动。积极开展面向社会、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及技术服务,努力把本专业打造成本地区有较强实力的、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