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369814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碱中和反应实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教案)商镇中学 彭启民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常用分析仪器。2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3使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4掌握酸碱滴定的误差分析。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能进行初步 的探究活动。2. 通过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 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学生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2掌握酸碱滴定的误差分析。教学难点:掌握酸碱滴定的误差分析教学过程:一导课以前我们做的实验是定性分析的实验,今天我们做一个定量 分析的实验。

2、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二新课(一)、酸碱中和滴定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 度的碱(或酸)的方法2、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 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 液浓度。3、公式: c v =c v (一元酸和一元碱)酸 酸 碱 碱4、实验的关键: (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2)准确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5、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及试剂: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白纸 、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二)、指示剂的选择:

3、种类变色范围甲基橙溶液红3.1橙4.4黄酚酞溶液无8.2浅红10红石蕊溶液红5紫8蓝强酸强碱间的滴定:酚酞溶液、(三)、实验步骤: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2、洗涤: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 次;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 中,使液面高于刻度 2-3cm4、赶气泡:酸式:快速放液碱式:橡皮管向上翘起5、调液: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在“o1”ml之间,并记下读数。6、取液:(1)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0.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2)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 在瓶底衬一张白纸。7、滴定:左手_控

4、制酸式滴定管活塞,右手拿住锥形瓶瓶颈, 边滴入盐酸,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眼睛要始终注视锥形瓶溶液的颜色变化。8、记: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无色时, 并在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停止滴定,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 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9、计算:重复以上操作三次,并计算三次所测体积的平均值 .整理数据进行计算。CHClVHClC 、V 均为定值C =HC1 HC1HCl NaOH2価一 VV 为实验测定值NaOHHCl(1)洗涤不当 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CN OH偏高NaOH造成CHCl偏小,消耗的VHC1偏大,HClHCl 未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管。CN OH偏低NaOH管内待

5、测液被稀释 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CN OH偏咼NaOH润洗后,溶质偏多,消耗的V偏大 锥形瓶洗净后瓶内残留蒸馏水。 无影响瓶内NaOH的量不变, 消耗的V不变HClCNaOHCNaOH偏低偏咼(2)读数不当 滴定前仰视或滴定后俯视。 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实 体际 积V 偏大仰视(3)操作不当 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恢复消耗的vhc偏小,CNaOH偏低 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后消失)气泡部分需一定体积 HC1填充,消耗的V 偏大,C 偏高HClNaOH前无后有,V偏小,C偏小 滴定过程中振荡时有液滴溅出。瓶内NaOH减少, 消耗的V 偏小,C 偏低HClNaOH 滴定

6、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无影响瓶内NaOH量不变,消耗的V不变HC1 所配标准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Sei偏大,消耗的1偏小,CNaOH偏低 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有半滴或一滴标准液未滴下这滴液未反应但却计入已耗标准液中消耗的V偏大,C 偏高HC1NaOH 滴定中,滴定管漏液消耗的V 偏大,C c口偏高HC1NaOH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经历了“提出 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示范讲解 收集分析实验数据 归纳分析实验结论”五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过 程,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技能,不过的 学生实验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完美的完成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