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8368899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一、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专家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组织管理工作,各临床科室由科室 院感管理小组负责。二、根据本院细菌学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定期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进 行调查和分析。三、对医务人员经常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教育,掌握抗生素的作用和国内外的动态。四、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五、疑为细菌感染的病人,争取早分离到病原菌,并常规做药敏试验,作为选择敏感抗生素的依据。六、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变化,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禁止无针对性应用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无

2、感染根据 的昏迷、脑血管意外、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化疗、放疗)、糖尿病以及接受 导尿病例,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无菌手术病人采取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原则。八、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针。一般适用于单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 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 生耐药的病例,以两联为宜,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疗效,减少药量、减少毒性、防止或 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等目的。严格禁止无根据的随意联合用药。九、药剂科每半年将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资料汇总,统计各种抗生素的消耗量和使用种类,并

3、结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信息资料。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半年公布一次全院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每季 医疗质量检查挂钩,对不符合卫生部、卫生厅管理规范要求的扣除相应的质量管理分。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一、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类抗菌药物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它在防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方面起 着重要的作用。感染性疾病的现代化治疗起始于1936年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而抗菌药 物治疗的黄金时代是从1941年生产青霉素G开始,并从20世纪40年代开创了抗菌药物 的新里程碑,随后即迅猛发展,不断出现各类新型的抗菌药物。众多的抗

4、菌药物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挽救了无数生命。近几十年来,抗菌 药物的发展集中在:(1)改善药物的抗菌谱,拓宽或使之选择性更高;(2)增强药物的抗菌作 用;(3)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利于临床应用;(4)降低对人体的副作用或毒性;(5)减 少或改变病原体的抗药性。其中最后一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如果不合理地使用抗 菌药物,会产生更多的抗药性病原体,使我们的治疗用药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小。如果一旦产 生了抗药性的菌株,对感染的治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当前抗 感染治疗中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从病人所感染的疾病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

5、及药物的抗菌 谱、选择性、抗菌作用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 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类似 其它类别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影响病人的健康以外,还会产生抗菌药物独特的微生物抗药性 ,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不但会影响用药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另外,非临床(如在农、牧、养殖业方面)的广泛使用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由于食物链的循环, 也可能酿成上述严重的社会影响。至今,在我国可供临床选用的各类抗菌药物(按抗病原体谱或抗菌谱、作用或作用机制、药 物来源、化学结构甚至代次的综合分类)约有250余种,占全世界品种

6、的90%以上。基本上 可以满足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疾病的需要。我国国家基本药物(西药,2002年版)中的抗菌 物有87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目录(2003年版)所收载的抗菌药物品种的1.5 倍。对于这些药物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选择,而且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以便能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优 势,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 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

7、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 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 床确诊,延误治疗。(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 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 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 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 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

8、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 量。(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1. 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2. 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 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3. 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4. 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5. 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6. 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 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7. 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

9、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8. 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 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 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 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 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 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三、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一)合理应用抗生素的

10、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 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的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 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一般来说,几乎所有临床医师都基本了解 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内酰胺类的致敏性;氨基糖甙类的耳毒性; 大环内脂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面广、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 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 性仍然逐年增加。这些部题的发生,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与药物的有效选择、合理应

11、用 敢有重要关系。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绝没有一 个固定方案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套用。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是及进取得抗感染疗效关键。 因此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二)抗生素的选择1 .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 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革兰 氏阳性杆菌。链球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对青霉素保持敏感,临床应用首选 青霉素。不能用青霉素的宜选择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而不宜用庆大霉素,因链球菌对氨 基糖甙类抗生素常不敏感,因而

12、无效。头孢菌素为广谱抗生素,但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 抗菌作用各有特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一代头孢菌素作用最强;二代头孢菌素次之;三代 头孢菌素较弱。但对阴性杆菌的作用则三代头孢菌素明显超过二代与一代头孢菌素。因此金 葡球感染不应首先三代头孢菌素,应选用一代的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2. 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易产生 耐药的细菌和金葡萄、绿脓杆菌、肠杆菌属等近年对不少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增高。有报道北 京地区金葡萄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0%70%,红霉素不能作为抗耐药金葡菌的有效药, 只能作为备用药物;羧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等抗绿杆菌作用也因细菌的敏感度

13、下降而被酰 尿类青霉素(呋苄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等)所取代。各种致病菌对不同抗 菌药的敏感性不同,相同菌种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差异,加之抗生素的广 泛使用,使细菌耐药性逐年有所增加,因此借助正确的药敏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 用抗菌药物,增加临床感染治疗成功率。3. 根据感染疾串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 度较高的抗生素。如早期金葡菌败菌症,头孢噻吩与头孢唑啉都有效,但病程较长者并已引 起深部感染的金葡萄败血症,头孢唑啉的抗感染疗效明显优于头孢噻吩。因为头孢唑啉血浓 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

14、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 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酰尿类青霉素不仅具有强大抗链球菌与绿脓杆菌的作用。而具有血 浓度、组织浓度较高,膜穿透力较强等临床药理特点,因此对链球菌属、绿脓杆菌引起的肺 部感染、肾盂肾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有较好的疗效。4. 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选择抗生素抗菌药物在体内存在着吸收、分布及 排泄过程,某些药物尚可在体内代谢。(1) 吸收过程:不同的抗菌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时,肌注 后0.51小时药物吸收入血,血药浓度达高峰。口他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 素、氯林可霉素、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强力霉素等,口服后一般均可吸收给

15、药量 的80%90%;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口服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类可被胃酸破坏,口服后只吸收给药量的30%40%;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多粘菌素类、 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口服后均吸收甚少,约为给药量的0.5%3.0%。由于各类药物的 吸收过程的差异,在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可选用病原菌对其敏感、口服易吸收的抗生素而 对较重的感染宜采用静脉给药,以避免口服或肌注时多种因素对其吸收的影响。(2) 分布:进入血液循环的抗菌药物,呈游离状态者,其分子小,可迅速分布至各组织和 体液中,到达感染部位。不同的抗菌药物其分布特点亦不同。氯洁霉素、洁霉素、林可霉素、 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

16、些品种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在治疗骨感染时可选用上述骨 浓度高的抗菌药物。前列腺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大多较低,但红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甲 氧苄氨嘧啶、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在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中可达有效浓度。脑脊液药物浓 度可达血液浓度均低,但有些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好,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可 达血液浓度的50100%,如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异肼、5-氟胞嘧啶、 甲硝唑等均属此类;苯唑青霉素、头孢立新,红霉素、多粘菌素、马万古霉素、两性霉素3 等对血脑屏障穿透性则较差。两性霉素B用于治疗真菌性脑膜炎时可辅以该药鞘内注射。 抗菌药全身用药后分布至浆膜腔和关节腔中,局部药物浓度可达血浓度的50%100%,除 个别情况,一般不需局部腔内注药。抗菌药物可穿透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透过胎盘 较多的抗菌药物有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氯霉素、呋喃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