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中期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36141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岗实习中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顶岗实习中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顶岗实习中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顶岗实习中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顶岗实习中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岗实习中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岗实习中期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顶岗实习中期报告起止时间:2012年7月18日至2012年12月31日名称系部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报告题目(一级标题) (宋体、小二号字、居中、黑体)章节题目(二级标题) (宋体、小三号字、左对齐、黑体)其他标题(宋体、四号字、左对齐)正文(宋体、小四号字、左对齐)报告内容要求如下:1)实习项目的概况:工程实体建筑、结构特点的分析,建设地点的特征,施工条件;实习项目的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的组成、项目经理部管理体系,各岗位的责任制(工作内容) 、知识、能力要求、工作环境。 (可以收集、利用项目上的一些原始资料,简要叙述)2)对实习中劳动态度、遵守纪律、安全生产等方

2、面进行评价总结。 (可简要叙述)3)全面反映生产实习的全过程,对实习期间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总结。 (可简要叙述)4)反映实习的体会和收获,对生产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的思考与处理等。 (重点叙述,本部分内容不少于 3000 字)5)独立完成生产实习报告,要全面详细,书写工整,文理通顺。实习报告要求5000 字以上。毕业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它是学生学完基础课与专业课后, 在毕业实习前,去有关企业进行验证、充实、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参加工作的预演,主要承担施工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 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

3、班, 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绝不草率敷衍了事。 对自己, 对工作,对学校的声誉负责。一开始到这工地的雏形还没有,只看见一个基坑。 我们被分到放线组,放线是建筑的基础, 对于我们初学者是必要的。在此期间,我对水准仪、经纬仪有了更好的了解,更熟悉的操作了测量仪器,更让我在工地上实践了仪器的观测,使我适应了在不同条件下操作仪器。上夜班是一种让我们在更恶劣的条件下适应实地操作的技能, 要适应最恶劣的环境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 让我们学到更多更坚实。 现在初春的夜晚是寒冷的, 在困乏和寒冷的交加中, 还要完成测量任务, 这是一个对于我们刚实习的大学生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个体现我们适应能

4、力的考验。 伴随测量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些其他事情,充实我们的实习生活。挖土、挖石子、搬砖是锻炼我们的意志。 虽然我们对于这些锻炼效果不佳, 但在此同时也磨练了我们, 然我们体会到社会的味道,让我们知道工作的辛苦的,我们要慢慢适应工地生活。经过这次实习活动, 让我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 为今后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 进一步了解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成本重要性, 了解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

5、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 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 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提高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一、测量放线在工程开工前, 建筑物位置的确定也是很重要的, 在从事测量的工作中, 我了解到为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首先应根据规划院给定的建筑物坐标点及坐标线、 建筑红线进行定位测量, 确定它的位置。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以外轴线作为基本纵横线,以绝对标高作为 0 。 00 标高,分别将基本轴线标高引到临近建筑物上。( 2 )建筑物的垂直测量。A:建立辅助轴线控制网。B:建立施工线控制网,根据辅助轴线控制网画定墙边线、柱边线等施工线。( 3 )

6、建筑物水平标高测量。建筑物的高程控制。采用分层传递法,根据 0 。 00 标高线,将建筑物的标高引至一层柱的竖向钢筋面上,并以此层向上传递测量。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是每个建筑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而且基础部分的技术含量也很高。本工程基础部分包括了土方开挖、排水、筏板基础施工、底板混凝土。二、混凝土工程(一) 、模板设计施工准备:1. 模板安装前的基本工作:1 )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墙轴线,平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 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 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2)用水准仪把建筑水平标高根据实

7、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3)模板垫底部位应预先找平,杂物清理干净,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或混泥土成形后烂根。4)工长事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5)模板应图刷脱模剂。(二)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质量的好坏, 既对结构物的安全, 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一 . 作业准备: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 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 并经检查钢筋的水泥垫块是否垫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清扫口高水平在清除杂物后再封。二、混凝土现场搅拌:自拌砼用于防止商品砼暂

8、时供应不上的应急措施和零星砼的现场拌制, 原材料和配合比应与商品砼的保持一致。1 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标准。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要过称。2 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 ,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机搅拌。3 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4 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

9、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后再进行搅拌。混凝土早期养护实践证明, 混凝土常见的裂缝, 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 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5 )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6 )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三)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早期养护, 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

10、, 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 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 湿度变形的侵袭, 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从理论上分析, 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 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所以在施工时我们要谨慎的处理这些事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处理。这些问题都是在施工事要注意的,在施工时采用何种水泥,用量都是要注意 的,还有混泥土的早期保养。通过参加图纸会审,我明白了图纸会审主要内容。一

11、般工程开工前, 业主、 设计单位、承建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等都要参加图纸会审, 以发现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差错、矛盾及易在施工中产生模糊概念及在将来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难等问题,以避免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会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找出图纸自身的缺陷和错误。审阅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等) ;图纸与说明是否清楚,引用标准是否确切;施工图纸标准有无错漏;总平与建筑施工图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平、立、剖面图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各专业 工种设计是否协调和吻合。其次,施工的可行性结合图纸的特点,研究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在质量上、安全上、工期上、工艺上、材

12、料供应上,乃至于经济效益上施工能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必要时建议设计单位给予适当地修改。最后,地质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周边的建筑物或环境是否影响本建筑物的施 工等;施工图纸的功能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等,都是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对会审准备中的图纸等问题进行汇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内部初审。 为了能更了解设计者的设计原理,我查了有关图集,对图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很多有见解性的问题,而且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争取把每处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 我发现除结构和建筑上尺寸有误,钢筋有误之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和图集的不相符,还有我发现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剪力墙上的门洞也很容易搞错。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事当中,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我会不断 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 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