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35615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科:语文 课型:讲读课 授课时间:2月9日【学习目标】(1) 说出文中生字的正确字音、生词的正确释义。(2) 记住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3) 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段落内容。【学习重点】(1) 说出文中生字的正确字音、生词的正确释义。(2) 记住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学习难点】(1)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段落内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 _(体裁),选自_。作者鲁迅,原名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确凿( ) 菜畦( ) 宿儒( ) 倜傥( )( ) 敛(

2、) 脑髓( )桑葚( ) 斑蟊( ) 攒在一起( ) 秕谷( ) 拗( )盔甲( ) 锡箔()() 人声鼎沸()3、解释下列词语:确凿: 轻捷:倘若: 攒:高枕而卧: 敛:人迹罕至: 方正:质朴: 宿儒:人声鼎沸: 倜傥:4、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二、【合作探究】(一)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段落内容。 全文可分 和 两部分。第一部分( 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1.(1段):2.(2段):3.(36段):4.(78段):第二部分( 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

3、的经历。可分五层。1.(9段):2.(1011段):3.(1216段):4.(1720段):5.(2124段):三、【达标测试】(一)、阅读第1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百草园的,百草园的,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2、解词: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四、【我的收获与困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科:语文 课型:讲读课 授课时间:2月10日【学习目标】(3) 复习文中生字的正确字音、生词的正确释义。(4) 记住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5) 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尝试在写作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6) 学习

4、本文一线穿珠的结构方式,体会作者如何在写景记事中渗透思想感情。【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尝试在写作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学习难点】学习本文一线穿珠的结构方式,体会作者如何在写景记事中渗透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默写生字词。 确( ) 菜( )桑( ) ( )成 斑() () 脑() ()()谷u蝉()()甲()口锡()2、解释下列词语:确凿: 倘若: 人迹罕至: 方正: 人声鼎沸: 倜傥:二、【合作探究】(一)、阅读第2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1.本段描写事物,用了一些形容词和动词,从而使事物又生动又形象。请按课文填空,体会这一点。不必说_菜畦,_石井栏,

5、_皂荚树,_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这里_,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_,蟋蟀们在这里_,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蟊,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_,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_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更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2.描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作者是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写的,请分别举出几个

6、例子,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和准确。颜色:声音:形状:姿态:3.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是想表达什么意思?4.“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_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洋溢着对虫儿们的_之情,是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5.这段文字写出了百草园自然景物的丰富多采和生活的丰富有趣,这都是为了呼应第一段的 二字。6.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A.| B. |C. | D. |7. 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采用的写景顺序是:()A由高到低 B由静到动C由近及远 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二)、阅读下面文字做题。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7、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一块雪,地面,用一枝短棒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2、用原文回答:捕鸟的条件捕鸟的结果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

8、说的?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6.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去掉它行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7.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有人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这句话的意思比较多,要注意“所以”、“只好”两个词 ,说说这句写了什么?8.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养不过夜的。”这三句写捕鸟的过程,都有哪些记叙的要素?找出来。其中第2句用了多少动词写人的动作?有什么好处?如果将第2句改成:“在没有雪的地方,用秕谷做诱饵,用竹筛子扣鸟。”好吗?(三)、阅读第9自然段做题。1.从结构上看,这段

9、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_的作用。2.文中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B.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C.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我”有着天真活泼的性格,尽管我要离开百草园了,但我还会回来的。B.“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C.“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尽管我喜爱这些动、植物、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与他们告别了。(四)、阅读(9-24段)三味书屋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3、先生有哪些特点? (五)、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课后练习】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五、【我的收获与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