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通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35404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通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法学通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法学通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法学通论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法学通论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通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通论复习资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权力义务关系。是经法律规范调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2、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规定可以预先知晓、估量相互间怎样行为及行为的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安排的功效。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4、法律权利:是权利人或主体依法享有的具有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或不

2、这样行为的某种资格、能力和自由。5、宪法监督:宪法监督是指由宪法授权或宪法惯例认可的机关,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宪审查,纠正和处理违宪行为,以保障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6、劳动权:劳动权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工作、选择职业、变更职业以及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权在性质上既是一种自由权,也是一种受益权。7、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8、犯罪:违反我国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9、犯罪对象:是指危害行为直接指向或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10、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自己的意识或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为刑法禁止的身体举止或活动。11、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

3、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一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12、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13、刑罚: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用以惩罚犯罪的一种强制方法。14、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或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责的负责人。每一个法人均应设置法定代表人。15、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16、行政强制: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目的,对相对人的财产、身体及

4、自由等予以强制而采取的措施。17、行政许可: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者资格的行政行为。18.犯罪主体: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19.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报的心理态度。20.犯罪故意:故意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21.犯罪过失:是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22.犯罪目的: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23.正当行为:是指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没

5、有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24.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25.犯罪既遂:是指着手实施的犯罪行为具备的具体犯罪构成全部要件的情况,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26. 人身权 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27. 生命权是指自然人以其性命维持和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28. 民事制裁 :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违法行为的当事人给予的制裁。29. 物权法 :是指调整物权关系,即人对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0. 物权,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

6、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享受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是人和人之间对于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 31. 所有权 :是所有人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其所有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方式,独占性支配其所有物,并排斥他人非法干涉的永久性物权。32. 婚姻法 :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3. 离婚 是夫妻双方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34. 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并就离婚的法律效果达成协议经法定部门认可而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制度。35.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等问题无法达成协议,而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制度

7、。36. 继承,即财产继承,专指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后,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法的遗嘱将死者遗留的合法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37. 法定继承 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与遗嘱继承相对称。38. 代位继承 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该死亡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其位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法定继承方式。代位继承人不受辈分的限制。代位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者对被继承人尽过主要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得代位继承。39. 转继承 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在尚未实际接受遗产之前就死

8、亡,其应继承的份额转由他的继承人继承的一种法定继承方式。40. 遗嘱继承 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进行继承的一种继承制度。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且不受法定继承顺序的限制。41 遗赠,是指遗嘱人以遗嘱的方式将遗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无偿赠给国家、集体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并于其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42继承法:所谓继承法,是调整因自然人死亡而发生的财产关系,确定遗产归属的法律规范的总和。43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所遗留的,依照继承法律规范能够转移给他人的合法财产或财产权利。44.继承权:是指自然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死者生前所立合法遗嘱取的

9、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45. 犯罪准备 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46.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于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47. 刑罚消灭,是指由于法定的事实的原因,致使司法机关不能对犯罪人刑事具体的刑罚权。48.刑法分则体系是指刑法分则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刑法规定的不同犯罪进行科学分类,并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而形成的体系。49. 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50. 刑罚体系是由刑法依照一定标准对各种刑罚方法进行排列而形成

10、的刑罚序列。51.遗赠扶养协议:是指遗赠人与抚养人之间所订立的,以抚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义务为条件,遗赠人将其财产在死后赠与抚养人的协议。52. 遗嘱:是指自然人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其它事务,并与其死后发生法律效率的法律行为53.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活当事人起诉后,为保证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存有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相关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54. 所谓人格,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被承认为法律上的人的状态,即国家赋予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以权利能力。因而作为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须享有的民事权利就是人格权。 二

11、:简答题:1、法产生的一般规律有哪些?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是:(1)由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由规范性调整到法律调整的过程。(2)法的产生经历了由法的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的过程。(3)法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又从习惯法到制定法的的发展过程。(4)法的产生经历了法与宗教、道德不分,到法与宗教、道德分开的过程。2、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答: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包括以下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军事法;(4)刑法;(5)诉讼法;(6)民法;(7)商法;(8)经济法;(9)环境法;(10)劳动与社会保障法。3.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有哪些?答: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12、方面的作用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2)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3)组织社会化大生产。(4)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以及有关产品、劳务、质量要求的标准,以保障生产安全、防止事故,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5)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6)推进社会民主化、平等化,促进社会民主法律化、规范化,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7)保障和推进对外开放、对外交流,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发展与进步。4.、人权的内容有哪些?答:人权的内容包括以下三大类:(1)生存权利、人身人格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5、我国立法的基本原

13、则有哪些?答: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至上与民主立法原则。(2)权利与人权保障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4)合宪性原则。(5)实事求是原则。6、“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容有哪些?答:“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2)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3)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刑事

14、诉讼中,要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4)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的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架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特殊待遇都是违法的。7、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答: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物。(2)非物质财富。(3)行为。(4)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财富。8、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答: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2)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上的历史转变。(3)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依法治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

15、要。9、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虽然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但主要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它使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是其他各项制度建立的基础。(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一项原则,这一原则在我国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的。10.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建立单一制。我国实行单一制在理论上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更主要的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民族分布广泛、交叉居住,无法建立联邦制国家。(2)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睦的,中国发展史也就是各民族不断交流、共同发展的历史。(3)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事业;我国人口、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应该实行单一制。(4)单一制更有利于将各民族团结起来进行我国的国防建设。11、宪法的根本法属性表现在那几个方面?答:宪法与普通法律最明显的区别是它的根本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宪法一般规定国家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