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基础知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35124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VD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DVD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DVD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DVD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DVD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VD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VD基础知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RF输入:所谓的RF就是RADIOFREQRENCY的缩写,由于RF信号是基于电视传讯之目的而开发出来的,因此在结构上RF信号是最容易为电波所承载、也最单纯的影像讯号。2、VIDEO输入:即为俗称的AV端子的黄色接头,为目前家庭用电视中最普遍使用的输入端子。3、S-VIDEO输入:这是由日本人所开发出来的传输方式,S指的是SEPARATE(分离),简单地说,S端子的原理是将COMPOSITIVEVIDEO信号中的Y(辉度)和C(彩度)隔离传输,减少影像传输过程中的分离、合成的程序,藉以求得较理想的画质。4,RGB输入:RGB分别代表RED、GREEN和BLUE,即所谓的光的三原色,而我们

2、肉眼所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色彩,就是由这三种颜色以不同明暗程度所调配组合出来的。近年来出现的电玩硬件常标榜具有1677万色的发色能力(如PLAYSTATION、SEGASATURN与大型基板的MODEL3等),其计算方法即是红、绿、蓝三色分别可作256阶段的明暗设定,因此推测最大发色数就是25625625616777216色。以上的四种传输方法中以RGB输入所能得到的影像品质最佳,理由在于RGB三原色为影像的最原始元素,而屏幕所能直接处理影像讯号也必须是RGB信号,至于作为信号源的大型基板或是游乐器本身也多以RGB为原始的输出形式。以采用JAMMA规格(日本于1986年所确立下来的基板规格,迄

3、今仍为90以上的大型基板所沿用)的大型电玩基板为例,其掌管影像传输的接头只有五个PIN,分别是N(VIDEOGREEN)、P(VIDEO同期信号)、12(VIDEORED)、13(VIDEOBLUE)再加上GND(地线)等五个,这几个PIN可直接焊接到映像管后方的电路板上,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转换或放大。而相对的,在不具备RGB输入端子的屏幕上,原始的信号不得不简化为Y和C二种SVIDEO信号,如果这个屏幕也没有S端子,那么这二个影像讯号还必须合成为COMPOSITIVEVIDEO信号,之后再一层一层地还原为RGB信号送至屏幕处理,如此一来,画质衰减或受到干扰的程度当然也愈发严重了。在RGB输入端

4、子中常见的二种形式:21PIN及15PIN的RGB端子。大抵上这二种并没有什么不同,差别在于前者只有COMPOSITESYNC(合成同期信号),而15PIN尚将COMPOSITESYNC细分为H-SYNC(水平同期信号)跟V-SYNC(垂直同期信号)二种。15PIN的RGB端子已经是一般计算机屏幕的标准规格,至于家用电视则甚少见到具备RGB输入者。诚如前面之说明,RGB不啻是影像传输的最佳途径,为何家用电视不全面采用呢?合理的解释可能是:以我们日常收看的电视节目为例,这些电波在空中都需要占用一定的频宽,然而公用频道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不得不选择采用占用频宽较小且较单纯的电波形式(例如RF信号)

5、,相对地若使用RGB三原色分别发送电波的方式,其占用的频宽就可能多达三倍以上了。DVD,即DigitalVideoDisc(数字视盘)或DigitalVersatileDisc(数字多用途盘),是下一代光盘存储技术。实质上,它是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CD。它可以保存电影节目,质量优于CD的音频,以及计算机数据。DVD以一种数字格式形式包容家庭娱乐、计算机和商业数据,乃至最终取代音频CD、录象带、镭射影碟LD、CD-ROM,甚至可能替代家庭游戏存储设备。许多主要的电子公司、计算机硬件公司和电影音乐工作室都纷纷支持DVD格式,因此,DVD在出现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当代最佳电子消费产品。我们有必要

6、了解物理格式(如DVD-ROM或DVD-R)与应用格式(如DVD-Video或DVD-Audio)之间的区别。DVD-ROM是存储数据的基本格式。DVD-Video(通常简称为DVD)定义了如何将视频节目存储在盘片上以及如何在DVD播放机或计算机上播放.两者之间的区别有点类似于CD-ROM和CD.DVD-ROM包含可录写的DVD-R,DVD-RAM,DVD-RW,和DVD+RW.应用格式包括DVD-Video,DVD-Video录音带,DVD-Audio,DVD-Audio录音带,DVD流录音带,和SACD).另外还有一种用于游戏娱乐的特殊应用格式,如索尼的PlayStationII.VCD自

7、1994年诞生以来,经历了VCD1.0、VCD1.1、VCD2.0等版本的演化,版本的升级仅仅只是增加了交互性而已,其本质的内容并未改变。VCD采用MPEG1的压缩技术,视频为352*288的图像格式,其效果相当于VHS录像带的水平。音频采用双声道立体声44.1KHZ,16bit采样,相应于普通CD机的效果。VCD2.0在原有VCD1.1的基础上增加了菜单的交互性,使用户在人机界面上得到一定的改善,但音频、视频的效果并未产生变化。CVD技术的诞生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97年,当DVD产品开始在全世界大面积推广时,原先VCD产业的最大受惠者,美国C-CUBE公司已经预感到VCD的时代即将结束,DV

8、D将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这将严重威胁98年该公司在中国的收益。由于C-CUBE公司在DVD技术上并不领先,不可能在DVD市场上获得一定的份额,急需寻找一个新的热点以延续VCD的寿命。这种想法与国内某些厂家不谋而合。这些厂家由于技术原因,在现阶段无法研究、生产DVD播放机,面对日趋看淡的VCD市场,也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卖点。于是,CVD便诞生了。CVD与VCD本身并无太大的区别,其存储容量为650MB。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压缩方式。CVD采用MPEG2的低级/主类(MP/LL)压缩方式,通过牺牲播放时间的方式来增加图像的清晰度。由于受限于盘片的存储容量,若采用同等的DVD的压缩标准,其播放时间将减少

9、到20分钟/片,这对于用户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所以CVD只能用MPEG2的低级压缩方式。其视频解像度会稍高于VCD,达到350线,相当于S-VHS的水平,与DVD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由于CVD的机器必须采用双倍数的机芯,与原先VCD的机芯有着一定的区别,若采用VCD的机芯来制作CVD,则机器的稳定性较差,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损害。DVD技术的基础是DVD盘片的大容量。DVD盘片有DVD-5、DVD-9、DVD-10和DVD-17四种类型,其存储容量分别为5GB、9GB、10GB和17GB,即使是容量最小的DVD-5,其存储容量也是CVD盘片的7倍,容量最大的DVD-17,其存储容量是CV

10、D盘片的26倍。由于DVD盘片的大容量,使得DVD播放机拥有专业级的视听表现。在音频方面,DVD播放机可达到110DB的信噪比,与专业级的CD唱机不相上下,但价格却不到专业级CD唱机的一半;在视频方面,超过500线的高清晰度,能将现有的大屏幕彩电的性能显现得淋漓尽致。DVD的压缩方式为MPEG2的MP/ML方式,视频图像格式为720*576,基本上能很好地匹配现市场上流行的电视机;音频采用杜比5.1声道环绕立体声式LPCM,是当今最先进的环绕技术。从96年起,美国各大影片公司基本上都采用该技术为声音录制的标准。DVD大容量的另一个体现在于播放时间。DVD-5可容纳135分钟的电影,而DVD-1

11、7可存储长达8小时的电影,这对于以前的任何一项技术都是不可想象的。除了上述特点外,DVD所提供的父母管理功能、多角度观看功能、多语言配合功能以及多字幕功能等,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它好的兼容性,使消费者以前购买的VCD、CD盘片也可以自如地在DVD机上播放,从而实现了一机多用的目的。杜比数字AC-3(DolbyDigitalAC-3)是杜比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家庭影院多声道系统。杜比定向逻辑系统是一个模拟系统。它的四个声道是从编码后的两个声道分解出来的,因此难免有分离度不佳、信噪比不高,对环绕声缺乏立体感,并且环绕声的频带窄等缺点。AC(AudioCoding)指的是数字音频编码,它抛弃了

12、模拟技术,采用的是全新的数字技术。杜比数字AC-3提供的环绕声系统由五个全频域声道加一个超低音声道组成,所以被称为5.1声道,五个声道包括前置的“左声道”、“中置声道”、“右声道”、后置的“左环绕声道”和“右环绕声道”。这些声道的频率范围均为全频域响应3-20000Hz。第六个声道也就是超低音声道包含了一些额外的低音信息,使得一些场景如爆炸、撞击声等的效果更好。由于这个声道的频率响应为3-120Hz,所以称“.1“声道。杜比数字AC-3是根据感觉来开发的编码系统多声道环绕声。它将每一种声音的频率根据人耳的听觉特性区分为许多窄小频段,在编码过程中再根据音响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分析,保留有效的音频,删

13、除多作的信号和各种噪声频率,使重现的声音更加纯净,分离度极高。杜比数字AC-3系统可用前置的左、右音箱,中置音箱产生极有深度感和定位明确的音场,用两个后置或侧置的环绕音箱和超低音箱表现宽广壮阔的音场,而六个声道的信息在制作和还原过程中全部数字化,信息损失的很少。全频段的细节十分丰富具有真正的立体声。杜比数字AC-3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它除了可执行自身的解码外,还可以为杜比定向逻辑解码服务。因此,目前已生产的杜比定向逻辑影视软件都可以使用杜比数字AC-3系统重现。一、倍频和逐行的相同点.首先,我们来粗略看一下隔行信号.PAL制:行频15.625KHz,场频50Hz.(交错显示,每一场是312.5行

14、,一副图像有2场组成共625行).NTSC制:行频15.734KHz,场频59.94Hz(60Hz).(交错显示,每一场是262.5行,一副图像有2场组成共525行).倍频处理:PAL制:行频31.25KHZ,场频100HZ,(交错显示,每一场是312.5行,一副图像有4场组成共1250行).NTSC制:行频31.5KHZ,场频120HZ,(交错显示,每一场是262.5行,一副图像有4场组成共1050行).逐行处理:PAL制:行频31.25KHZ,场频50HZ,(逐行显示,每一场是625行,一副图像有1场组成).NTSC制:行频31.5KHZ,场频60HZ,(逐行显示,每一场是525行,一副图

15、像有1场组成).由于隔行扫描的两大问题:大面积闪烁在场频只有50HZ的PAL制信号上更明显,而行结构明显在每场只有262.5行的NTSC制上更明显.因此,我们通常在PAL制信号的时候选择倍频处理(100HZ),而在NTSC制信号的时候选择逐行处理(60HZ).这样,倍频处理后的PAL制信号既消除了大面积闪烁,又由于1250行组成一幅图像,进一步减弱了行结构明显.而逐行处理后的NTSC制信号既消除了行结构明显,又由于本身就是60HZ扫描,大面积闪烁也不明显.也就是说,PAL制采用100HZ场频,31.25KHZ行频.而NTSC采用31.5KHZ,60HZ场频.同样都是31.25KHZ/31.5KHZ的信号.二、倍频和逐行的不同点.非常小的不同点.对于组成一副图像的两场隔行信号.倍频:把这两场加倍,在相同的时间里扫描4场出去.(每一场312.5行)逐行:把这两场隔行的图像变成一帧逐行的图像,扫描2次,也就是两场(逐行)的图像.(每一场625行).简单来讲,在电视机内部的实际处理中,只需要改变一个设置就可以选择倍频(一场图像扫描2次)或是逐行(一下就扫描两场图像).三、怎样观看出倍频和逐行差别呢?以东芝的29D9为例,很容易看出来.按菜单键,是屏幕上显示设置菜单.如果此时是选择的100HZDFS的话,组成菜单上的字的横的笔划在上下轻微抖动.(此时的观看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