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次 性 使 用 输 液 器 标 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34967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 次 性 使 用 输 液 器 标 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 次 性 使 用 输 液 器 标 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 次 性 使 用 输 液 器 标 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 次 性 使 用 输 液 器 标 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 次 性 使 用 输 液 器 标 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次 性 使 用 输 液 器 标 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 次 性 使 用 输 液 器 标 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SMIC/检测(班)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SMIC/检测(班) 00000-2010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重力输液式Infusion sets for single use, gravity fee2010-12-10发布 2010-12-13实施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发布 SMIC/检测(班) 00000-2010前言本标准是SMIC/检测(班) 00000-2010的初定版。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NA和附录N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上

2、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归口。本标准由检测技术及应用肖婷组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婷、徐一君、吴维纶。本标准主要资料检索人:吴维纶、薛国瑞。本标准主要实验规划人:薛圣、薛子鸣、温景麟。本标准首席发布于2010年。 SMIC/检测(班) 00000-2010一 次 性 使 用 输 液 器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医用输液器的要求,以保证与输液容器和静脉器具相适应。 本标准的第二个目的是为输液器所用材料的性能及质量规范提供指南,并给出了输液器组件的标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

3、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重力输液式(GB/T8368-2005,idt ISO 8536-4:2004(医用输液器具 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GB/T1962.1-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 第 1部分:通用要求(GB/T1962.1-2001,idtISO594-1:1986) GB/T1962.2-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锥度(鲁尔)圆锥接头 第2部分:锁定锥头(GB

4、/T1962.2-2001,idtISO594-2:1998) GB/T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范和试验方法(neqISO3696:1987) GB/T14233.1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15811-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eqvISO7864:1993) YY0466 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YY0466-2003,ISO15223: 2000,IDT) ISO14644-1:1999 洁净室和相关控制环境 第1部分:空气洁净

5、度分级 3 通用要求 3.1 输液器组件的命名 输液器组件的名称如图1所示,输液器进气器件如图2所示。 注:图1给出了输液器示例,图2示出了分离式进气器件,图1和图2不作为本标准对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要求。 3.2 无菌的保持 输液器应有保护套,保持输液器内部在使用前无菌。进气器件的瓶塞穿刺器或针应有保护套。 3.3 标记 3.3.1 输液器 符 合 本 标准要求的输液器应以描述文字加本标准编号、字母IS,再加字母G标记: 输液器 SMIC00000 - IS-G3.3.2 进气器件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进气器件应以描述文字加本标准编号,最后加字母AD:进气器件SMIC00000 一A D SMIC

6、/检测(班) 00000-20101 瓶塞穿刺器保护套2 瓶塞穿刺器3 带空气过滤器和塞子的进气口4 液体通道5 滴管6 漏斗7 药液过滤器8 软管9 流量调节器10 注射件11 外圆锥接头12 外圆锥接头保护套a 进气器件可以不带塞子b 药液过滤器可以在其他位置,最好位于病人端药液过滤器的孔径大小一般为15 1-c可以不带注射件图1 输液器示例SMIC/检测(班) 00000-20101 保护套2 瓶塞穿刺器或穿刺针3 管路4 夹子5 带有空气过滤器的进气器件 “如能保证同样安全,也可不带夹子或采用其他设计。 图2 典型进气器件示例4 材料 制造第3章给出的输液器及其进气器件的材料应符合第5

7、章规定的要求。输液器与输液容器接触的组件,还应符合第6章和第7章规定的要求。 5 物理要求5.1 微粒污染 应在最小微粒污染条件下制造输液器。液体通路表面应光滑并洁净,测试输液器内的微粒,是通过冲洗输液器内腔道表面,用适当的方法对微粒进行计数。按第A.1 章试验时,应不超过污染指数。 5.2 泄漏 按第A .2章试验时,应无气体泄漏现象. 5.3 连接强度 按第A .3章试验时,输液器液体通道各组件间的连接,不包括保护套,应能承受不小于15N 的静拉力,持续15 s. 5.4 瓶塞穿刺器 瓶塞穿刺器的尺寸应符合图3所示。 SMIC/检测(班) 00000-2010单位为毫米图3 瓶塞穿刺器尺寸

8、注:图3中的15mm尺寸为测量基准,穿刺器该处横截面为圆形。瓶塞穿刺器应能刺透未穿刺过的液体容器的瓶塞,且不宜产生落屑。5.5 进气器件 进气器件应符合3.2 和8.2的要求。进气器件应有一个空气过滤器,以防止微生物进人它所插人的容器。进气器件可以与瓶塞穿刺器连为一体,也可以与之分离。当进气器件插人硬质输液容器时,进人容器的空气应不进人到流出液中。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使所有进人硬质容器的空气都通过它。按第A.4章试验时,相对于从自由进气的容器中流出液体的流量应不降低20%.5.6 管路 5.6.1 由塑性材料制成的管路应透明或足够透明,当有气泡通过时可以用正常或矫正视力观察到水和空气的分界面。

9、5.6.2末端至滴斗的管路包(括注射件(如果有)和外圆锥接头长度应不小于1500mm, 注 :在输液器的总长度不小于1600mm的前提下,末端至滴斗的管路(包括注射件(如果有)和外圆锥接头)长度允许小于1500mm,但应不小于1250mm.5.7 药液过滤器 输液器应有一药液过滤器,药液过滤器对乳胶粒子的滤除率应不小于80%。5.8 滴斗与滴管 滴斗应可以连续观察液滴。液体应经过一插人滴斗的滴管进人滴斗。滴管的端部至滴斗出口的距离应不小于40mm,或滴管和药液过滤器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mm,滴斗壁与滴管终端的距离不得近于5mm。在(23士2)0C,流速为(50士10)滴/min的条件下,滴管滴

10、出20滴蒸馏水应为 (1士0.1)mL(1士0.1)g。 滴斗应有助于液体充注过程。5.9 流量调节器 流量调节器应能调节液流从零至最大。 流量调节器宜能在一次输液中持续使用而不损伤管路。流量调节器和管路接触在一起贮存时宜不产生有害反应。 5.10 输液流速 对于滴管为20滴/mL的输液器,输液器在1m静压头下,10min内输出氯化钠溶液质量浓度(NaCl)=9g/L应不少于1000mL;对于滴管为60滴/mL的输液器,输液器在1m静压头下,SMIC/检测(班) 00000-201040min内输出氯化钠溶液质量浓度(NaCl)=9g/L应不少于1000mL。5.11 注射件 如有自密封性注射

11、件时,按第A.5章试验时,水的泄漏量应不超过一滴。注射件宜位于外圆锥接头附近。 5.12 外圆锥接头 管路的末端应有一符合GB/T1962.1或GB/T1962.2的外圆锥接头。 宜使用符合GB/T1962.2的(鲁尔)锁定锥头。 5.13 保护套 输液器终端的保护套应保持瓶塞穿刺器、外圆锥接头和输液器无菌。保护套宜牢靠,但易于拆除。 6 化学要求 6.1 环氧乙烷残留量按GB/T14233.1进行试验时,每套输血器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大于0.5mg(另见9). 7 生物要求 7.1 无菌 单包装内的输液器和(或)进气器件应经过一个确认过的灭菌过程使产品无菌。 8 标志 8.1 单包装 单包装

12、上应至少标有下列信息: 1)文字说明内装物,包括“只能重力输液”字样2)使用YY0466中的图形符号,标明输液器无菌3)输液器无热原和无细菌内毒素4)输液器和/或进气器件仅供一次性使用,或同等说明,或使用符合YY0466中的图形符号5)使用说明,包括警示,如关于保护套脱落6)批号,以“批”字或“LOT,开头,或使用符合YY0466中的图形符号7)失效年月,附以适当文字,或使用符合YY0466中的图形符号8)制造商和/或供应商名称和地址9)滴管滴出20滴或60滴蒸馏水等于(1士0.1)mL即(1士0.1)g的说明10)如配静脉针,应著名标称尺寸 8.2 搁板或多单元包装 搁板包装或多单元包装(如

13、使用)上应至少有下列信息: 1)文字说明内装物,包括“只能中立输液”字样2)输液器数量 3)使用YY0466中的图形符号,标明输液器无菌4)批号,以“批”字或“LOT”开头,或使用符合YY0466中的图形符号5)失效年月,附以适当文字,或符合YY0466中的图形符号6)制造商和/或供应商的名称和地址7)推荐的贮存条件(如果有)9 包装 SMIC/检测(班) 00000-20109.1 输液器和/或进气器件应单件包装,以使其在贮存期内保持无菌。单包装打开后应留有打开过的迹象。 9.2 输液器和/或进气器件的包装和灭菌应使其在备用时无扁瘪或打折。SMIC/检测(班) 00000-2010附录物理试

14、验A. 1 微粒污染试验,1)A.1.1 原理通 过 冲 洗输液器内腔液体通道表面,收集滤膜上的微粒,并用微粒检测仪进行计数。A.1.2 试剂和材料A.1.2.1 蒸馏水,用孔径0.2l um的膜过滤。A.1.2.2 无粉手套。A.1.2.3 真空滤膜,孔径0. 45um,A.1.3 步骤试验前应用蒸馏水(A.1.2.1)充分清洗过滤装置、滤膜和其他器具。在层流条件下(符合ISO 14644-1;1999中的N5级)2的净化工作台),取10支供用状态的输液器,各用500mL蒸馏水(A.1.2.1)冲洗内腔,然后使各洗脱液通过一个真空滤膜(A.1.2.3),用装有500mL的NaCl注射液洗瓶冲洗滤膜,样品杯收集的冲洗液,放到仪器样品台上对其进行测量,并按表A. 1所给尺寸分类进行计数。A.2 泄漏试验A.2.1 试验开始前,在试验温度下状态调节整个系统。A.2.2 将输液器一端堵住,浸人20C -30水中,内部施加高于大气压强50k Pa的气压15s 。检验输液器空气泄漏。A.3 拉伸强度试验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