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DOC 6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34886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DOC 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DOC 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DOC 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DOC 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DOC 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DOC 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DOC 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自然灾害(以寒潮为例)一、选择题(2011年广州市天河区高三综合测试)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 D中亚解析:第1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结合

2、图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第2题,澳大利亚、北非和西亚三个地区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但全球温度升高3后,前两者出现粮食减产,而中亚属于温带沙漠气候区,在全球温度升高3后,其增加幅度没有西亚大。答案:1.B2.B(2011年江西吉安模拟)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物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3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A海平面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4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筑水利工程B控制大城市规模C保护人类文

3、化遗产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解析:第3题,从图中中心事象(X)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与各个选项联系加以分析,不难得出中心事象(X)为海平面上升这一正确结论。第4题,由上题结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应该是通过控制大气中的CO2含量,以减缓全球变暖。答案:3.A4.D5读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处为末次间冰期B图中C处为现代间冰期C图中B处为末次冰期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间冰期解析:选A。冰期时气候寒冷,间冰期气候相对温暖,从曲线的波状变化看出,A处气温高,应为温暖的间冰期;C处气温较低为末次冰期;B处气温最高,为现代间冰期,D处气温较低

4、,是下一次冰期。右图为中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年均出现次数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67题。6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A台风、寒潮B寒潮、沙尘暴C沙尘暴、干旱D干旱、寒潮7甲地受这种气象灾害影响极少主要原因是()地处盆地受盛行风影响小距离海洋较远 纬度较低A BC D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这种气象灾害多出现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在长江以南也有分布,且由图可看出,这种气象灾害的出现次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由此可判断可能是寒潮和沙尘暴。第7题,图中甲地为四川盆地,周围山脉阻挡了反气旋控制下的偏北风。答案:6.B7.A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

5、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810题。地区甲乙丙丁粤川新晋8.甲和丙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9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是()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C纬度位置 D降水丰沛10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有()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解析:第8题,甲环境问题最主要发生在山西,因此代表的是水土流失;新疆因降水量少,水土流失并不严重,丙问题最主要发生在新疆,因此它可能代表的是土地荒漠化。第9题,乙类地理现象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山西、新疆等省区,而广东和四川极少

6、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广东、四川的纬度较低,离寒潮的源地较远,故受到的影响小。第10题,丁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广东、四川,而降水量极少的新疆没有发生,故该问题代表的是酸雨。它是由于人类大量地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导致的,因此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优化燃料消费结构,进而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答案:8.C9.C10.B11天津市为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了结构多样化的城郊农业。某乡镇农业持续发展三类措施为:采用喷灌、滴灌;施行间作、套种;冬季发展大棚农业。多用农家肥,少用化肥;生物治虫,少用农药;发展沼气,少用矿物燃料。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选用优良品种,集约化生产;开拓销售渠道。若

7、在本市推广上述某些措施,能减少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A洪涝、盐碱、虫灾B暴雨、寒潮、地震 C旱灾(虫灾)、寒潮(冻害)D盐碱、虫灾、泥石流解析:选C。解题思路为先考虑天津有哪些自然灾害,如洪涝、盐碱、虫灾、旱灾、寒潮、地震等,再考虑上述措施可以减少哪些自然灾害。二、综合题12读下面“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_;_;_;_。(2)由图可知,大气中CO2增多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和_。(3)全球变暖,气象灾害事件增加。研究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降水将会_,原因是_;

8、我国东南沿海_灾害的强度、频率会增加。(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气候变暖与碳元素的关系。第(1)题,结构图的填写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推理分析。第(2)题,大气中的CO2的增多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其原因有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排放CO2增多,也有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植被使吸收CO2的功能减弱。第(3)题,考查了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第(4)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答案:(1)光合作用沉积作用全球生态系统破坏影响人类健康(2)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植被(3)增加蒸发加强台风(热带气旋)(4)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

9、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加强全球的合作;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等。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8月7日,第8号台风“莫拉克”横扫台湾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以下是某一年按热带气旋发生次数统计出来的八个海域(未按顺序排列)的发生频率: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孟加拉湾、澳大利亚西北海域、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南印度洋热带洋面、阿拉伯海、澳大利亚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1)说出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居前三位的海域。(2)据所学知识分析,热带气旋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有何差异?(3)为减少热带气旋袭击带来的损失,从科技、宣传和工程建设等方面考虑,需要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哪些?答案:(1)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2)发达国家财产损失大,人员伤亡少;发展中国家财产损失小,人员伤亡多。(3)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监测,制定和操练防灾方案;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意识;运用工程和生物措施提高防灾能力;合理规划,减少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强度,控制经济发展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