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34755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语理解中心理解题2一、重点词语21转折关系22. 因果关系23. 必要条件关系(对策类)34. 并列关系45. 主题词56. 程度词5二、行文脉络5三、错误选项特征7细节判断题7一、细节主旨化(考查趋势)7二、典型细节题7语句表达题8一、语句排序题疔势81. 确定首句82. 确定捆绑集团93. 确定顺序f94. 确定尾句10二、语句填空题101. 横线在结尾102. 横线在开头103. 横线在中间10三、接语选择题103. 1系统课方法103.2粉笔补充11四、词句理解题11五、标题添加题12逻辑填空题121. 词的辨析122. 关联关系123. 对应关系13中心理解题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

2、/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解题思路:1、重点词语:关联词(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并列关系)、主题词、程度词2、行文脉络:总分、分总、总分总一、重点词语1转折关系、典型标志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恳以3非典型转折词:殊不知、截然不同、截然相反、全新的研究、一种误读、相对而言。1.1理论要点:1. 转折之后是重点。2.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这些词也有转折的功能。3. 做题时重点看转折之后的内容,然后将其与选项进行匹配。出题人通常会将转折前的内容设置为干扰项。12逆向思维:理论依

3、据:转折前后意思相反。适用文段特征:“很多人都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传统观点认为”“不少人认为”+转折关联词。“过去+现在”式文段,通常“过去”只作为一个引子反衬“现在”的好或坏,“现在”更重要。2. 因果关系典型格式: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理论要点:结论畏重点,原因仅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2.1引导结论的标志词1. 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2. 导致、致使、使得、造成,引导结论。3. 为什么、为何+结论。4. 其他标志词:也可以这么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于是22知识链接结论句出现在文段开头/中间,之后仍有其他语句:1. 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中心句仍为结论句。2

4、. 之后出现转折、递进等关联词时,一般转折后、递进后是重点;当结论之后出现并列关联词时,通常前后都是重点,要概括全面。23要点1. 考情:“因此”“于是”等结论词若出现在结尾,且前有句号,其引导的完整语句作为正确答案的概率高达90%。密2. 故事型题目:一般开头会介绍开端,然后介绍故事的发展,最后讲述故事的髙潮。重点在高潮部分,所以故事类题目重点关注尾部。3. 当题目直接提问原因时,关注“由于”“因为”之后或“因此”之前的内容。3必要条件关系(对策类)典型格式:只有A,才B。理论要点:必要条件是重点,即“只有”和“才”之间的部分。若句子为“A,才B”,此时“才”之前的内容依然是重点。3.1标志

5、词1. 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须、亟待+做法。2. 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3. 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做法。4. 前提、基础、保障。5. 除非、只要,重点关注条件;无论都,重点关注“都”后面的内容。(上述标志词不仅会出现在文段中,也会出现在选项中。若文段本身有对策,选答案时应选对策与之对应)3.2行文脉络1. 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2. 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3.3要点1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意义/效果,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对策。2. 文段提出对策时,选项也需围绕对策表述。文段中出现对策和对策的意义、效果时,对策是重点。应先有对策,才能有意义和效

6、果。3. 当文段只有“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的部分时,“解决问题”通常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中。4. 解决问题的对策应是针对文段的症结点,这样就不会无中生有。3.4知识链接:反面论证典型格式: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文段出现假设情况,吧假设的情况反过来就是正确答案。有否则的句子,直接看否则之前。做反面论证题目时,先通过反面论证心里预设答案,然后再看选项。有时多个选项都包含对策,但所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所以纠结的时候可以运用反推思维如果恰好对应文段问题产生的原因,则为正确答案。3.5文段特征1对策在结尾: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

7、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重点。2. 对策在开头:开篇提对策,后文进行原因论证或正反论证,则对策是重点。3. 对策在中间:前文通过各种内容引入,然后提出对策,后文有对对策的解释说明,则对策本身最重要。4. 并列关系理论要点:概括全面完整。文段为并列结构,选项要包含每个分句的内容。文段特征:1. 包含并列关联词或标点,如此外、另外、同时、以及、“;”2. 层次分明,格式工整。3. 无明显其他关联词(最难掌握),文段没有出现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没有任何其他的关联词、标点符号、句式一致等,只是围绕一个事情论述了两个或多个方面,此时通过分析文段内容确定为并列结构。选项特征:1. 两方面情况:和、及、与、同2.

8、更多种情况:许多、一些、不同、各种、一系列知识链接:1. 分句表达意思相同时要提取各分句的共性。2. 纠结时可用反推,看哪个选项可以涵盖全文的内容就选择哪个选项。5.主题词文段特征:1. 文段围绕其展开。2. 一般高频出现。3. 多为名词。4. 前有引入后有解释说明。5后有冒号、即、破折号等表示解释说明的标志词。要点:干扰选项:范围扩大/缩小/偷换肿声正确答案的主题词要与文段保持一致.针对低频出现的主题词,注意文段中的指代词,这也是找主题词的突破口。6程度词,標炉典型标志词:更、最、正是、尤其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非典型标志词:致命、无疑是、核心、突出。理论要点:程度词所在的语句通常为重

9、点.要点:1. 程度词包含递进关系。2. 在文段中出现时,起到语气加重,程度加重的作用。3. 找到程度词所在的语句看该句的核心话题,再找与核心话题匹配的选项。4. 把握倾向性:注意文段的态度倾向、感情褒贬、如“片面”、“可惜”、“遗憾的是”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二、行文脉络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1. 总一-分:开头总结或提出对策,后面分述、正反论证或原因解释。2.分总:1)“因此”出现在文段结尾,引导正确答案的概率高达90%。2)若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重点,也看作是“分-一总”结构。开头提出观点,尾句对观点重申,此时观点更明确,有助于找

10、到文段中心。4. 分总分1)“因此”出现在中间,后文进行解释说明,为“分一-总一-分”结构。2)对策出现在中间,后文对该对策的意义、效果进行解释说明,也属于“分-总一-分”结构,对策是重点。3)“分一-总一-分”结构的“总句”如果出现在文段中间,通常情况下会有关联词引导。但凡中心句出现在文段中间,都会有关联词引导,不管是表对策的标志词(因此)、还是表转折的标志词、以及程度词,一定会有关联词提示文段中心。5. 分一-分:即并列结构,需全面概括。行文结构要点:長1. 理论要点: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点。2. 中心句位置特征:通常出现在文段首、尾。1)若出现在中间,会有关联词引导。2)若没有关联词,

11、通常为并列结构。3)解题时,关注文段的首、尾句,常出现中心句。3. 中心句内容特征:文段的核心的观点(对策、结论、评价)。1)对策:即“应该”“应当”表对策。对策一般为正确答案。2)结论:“因此”引导的结论句,结论是核心要点。3)评价:即作者对某件事的态度、观点、看法。分述句特征:1. 举例子1)典型标志词:比如、例如就是例证等。2)人名、地名、数据、年份等。2. 多角度分析1)并列分述:作为文章组成部分不重要。2)正反论证:起解释说明的作用。3. 原因解释:因为、由于、冒号(:)、破折号(一一)。#4调查资料、研究、报告,仅起到支撑论证文段核心观点的作用。5. 文段开篇出现的背景:近年来、改

12、革开放以来,随着的发展,背景不重要。三、错误选项特征1. 非重点处设置选项:背景陈述、举例论证、反面论证、转折前、结论前。2. 表述片面:中心句片面,分述句片面。3. 无中生有不能选。4尾句变形时抓住指代词,忽略次要信息。5. 选项没有出现主题词可排除。6. 优选表述明确的选项,不明确的表述一般不选。7. 选项中出现对比/比较时,注意文段是否有对比/比较,且比较类选项错误的概率非常高。8. 文段出现多个关联词时要结合行文脉络判断重点。9. 把假设变成现实的表述不能选。细节判断题一、细节主旨化(考查趋势)理论要点:优选契合主旨的选项。注意:1. 做题时应择优对比,接受不完美。2. 命题人喜欢故意

13、将题目出得有瑕疵。二、典型细节题错误选项类型:1. 无中生有2. 偷换概念:扩大概念范围、替换概念3. 偷换时态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进行时(正在、在中、着)4. 程度轻重:相对绝对法注意:若选项出现A和B的比较,一定要观察文段是否有比较,:相对绝对法:绝对标志词:一定、全部、完全、所有、均、永远、任何、取代、主导、唯一、只要就、无论都相对标志词: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般、尽量、往往、容易、之一注意:1若提问要求选错误的,选项出现“都、完全”,这些绝对选项容易出错。2. “往往过于在意”表述不绝对,若进出现“过于在意”,则表述绝对。语句表达题_、语句排

14、序题理论要点:农点1. 根据选项提示,对比后确定首句!2. 确定捆绑集团/确定顺序/确定尾句3. 验证(只验证基本锁定的答案,而非全部验证)1. 确定首句11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注意:1. 适合做首句的内容1)背景陈述,女口:随着、近年来。2)下定义。3)提出观点:一般开头会引入别人的观点。2. 背景引入: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1.2下定义很多文段通过下定义引出核心话题,适合做首句,但不是绝对做首句.13提出观点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14非首句特征1. 关联词后半部分文段不会用“但是、因此、更”开头。2. 指代词单独出现时不能做首句1)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们。但“我们”可做首句。2)指示代词:这、此、那。2确定捆绑集团2.1关联词捆绑1. 配套出现如“不但而且”。2. 关联词单独出现1)转折关系:如出现“但是”,感情色彩为消极的,那么前文的语句感情色彩应为积极的,转折前后意思相反。2)并列关系:如出现“并且”,感情色彩为消极的,那么前文的语句感情色彩也应是消极的。匹廉附22指代词捆绑1指代词捆绑不适合做首句,但对捆绑有一定提示作用。2. 指代词如“这、那、他、其、该”不做首句,但提示句子之间的捆绑关系。3. 每一次、每一类型、每一*、均为指代词,指代前文多种情况。23共同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