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科学教育的三重困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34331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科学教育的三重困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我国科学教育的三重困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我国科学教育的三重困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我国科学教育的三重困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我国科学教育的三重困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我国科学教育的三重困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科学教育的三重困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科学教育的三重困境 中国成人教育 刘庆炬 摘要:发轫于近代的中国科学教育,当前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一是过于重视科学教育的功利价值;二是偏离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三是科学教育主体处境困难。要实现科学教育目标,必须倡导求真的科学精神,实行亲历教育,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关键词:科学教育;价值;目标;主体;困境;出路科学教育是指科学教育主体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实现科学认识,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中国的科学教育发轫于近代,深深打上了近代中国的烙印。自1840年以来,中国备受工业国家侵略,民生凋敝。为富国强兵,洋务派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

2、术。至五四前后,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引进,政治的改良与革命,都无法改变落后的政治、愚弱的国民,遂举起科学与民主大旗,主张大量培养科学人才以振兴实业,广泛传播科学精神以实现国民性的改造,训练科学方法以改变知识分子“娇弱”“、一无所用”的面貌,科学教育由此兴起。知识分子创建科学社、研究机构,撰写科学论文,译介西方科学著作,创办科学期刊,在各类学校设置科学课程,一时之间,科学之风在许多城市兴起。科学教育也从无到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辛亥革命时候,中国还几乎没有一名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而短短的二十余年后的1935年,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已逾千名,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科学人才已有数万人了”。

3、于是有人宣称,中国已经有了“科学主义”,甚至“唯科学主义”。事实上,只要观察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科学的精神、原则、方法、规律远未成为指导公众行为的主要规则,在日常生活中,传统的行为规则仍起着主要的作用;且公众对于科学的需要远不如想像的那么强烈。因此,科学教育仍是一件极为紧迫的任务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而言。综观当下的科学教育,至少在三个方面存在问题。一、过于重视科学教育的功利价值 把科学作为富国强兵手段的背景,使我国的科学教育价值观带上了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于1952年进行了院系调整,综合性大学被拆解,大批专业学院成立,为经

4、济建设提供了一批技术人才。但由此也奠定了科学教育领域的政治论取向,即把满足社会的需求作为科学教育的首要价值。不可否认,科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活动不得不考虑政府与社会的需要,但把服务社会作为唯一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对整个科学教育活动进行自上而下的集中控制,则违背了科学、科学教育的活动规律,由此造成至少两个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方面,不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科学教育涵盖着技术教育,但不等于技术教育。近代以来的技术在本质上是科学理论在社会生活领域的运用,技术的产生与生产生活的需要密切相关。所以,恩格斯指出,工厂的需要比大学的研究更能推动技术的进步。然而,社会的功利需求是否能够促成重大科学理论

5、的创新呢?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对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影响至深的基础科学理论无不出自于自由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出自于科学家个人的兴趣。因此,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发展科学事业,必须以求真的精神为指向,以兴趣的培养为手段。另一方面,包括满足社会需求在内的各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充斥于科学教育活动中,最终使受教育者丧失了求真的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学习科学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科学教育遂成为达成各种功利目标的工具。二、偏离了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教育目标是科学教育价值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表现为科学教育内容的设置(课程的开发与改革)、科学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

6、择、科学教育评价标准的确立。 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规定: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科学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由此观之,培养受教育者的科学价值观、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相应的科学知识是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即科学教育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尽管具体的课程目标有所差异,在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的规定上,起步较晚的中国与相对发达的美国之间并无根本的差异。但是,在具体教学上,我国的科学教育明显偏离了这一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从科学课程设置

7、上看,从小学到高中,各类科学课程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大纲,科学教育的灵活性被窒息。教师教学时的主动性以及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开放性受到极大限制。因此,教师们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用来传授教材上的知识,而很难涉及科学的本质和活动过程、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二)在教学方法上,受应试教育的限制,不得不采用灌输的方式。不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科学活动的过程,亲历科学研究的乐趣,而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既有的科学事实,最终致使科学课程索然无味,学生兴趣全无。(三)应试教育未能真正转换为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在科学课程教学评价上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导致科学教育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在评价方式上,应试教

8、育在古代以对经典的记忆为主,在今天,则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标准答案的记忆是否牢固。教师、学生不得不依靠大量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6月理论纵横的重复练习,使用题海战术,来强化记忆那些不知何时才能用得上的知识,学生的创新精神,求真精神,解决问题时的科学方法、技能都不能得到良好的训练、培养,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大量出现,因此,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很难顺利实现。三、有待建设的科学教育主体科学教育主体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担任科学教育主要任务,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人或机构。担任科学教育主要任务的是小学教师,因为“,科学兴趣的建立是在小学完成的,年龄大约在511岁之间”,所以,如果

9、小学教师本人“对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没有很好的理解,那么他们就很可能没有把这个学科教得既有趣又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而这正是孩子们继续学习所需要的”。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小学教师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于自己正在教授的科学课程内容的自如程度是决定未来变化的根本因素。”然而,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师在观念、培养、培训、学校地位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科学教师极端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忽视科学经验的积累;重视既有知识的传授,忽视研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事实的记忆和模仿,忽视科学活动的过程体验和创新。在注入式而非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记忆、模仿,缺乏创新精神、丧失科学兴趣势成必然

10、,更谈不上科学素养的提高了。2002年,少数高等院校在教育部的批准下设置了科学教育的本科专业,开始了科学教师的培养工作。由于科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刚刚起步,所以多数科学课程,仍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科学课被视作二流课程。中小学一般不会辞掉已经担任科学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再去招科学教育专业教师。由此造成专业教师没人要,非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科学教育任务的二难困境。另一方面,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更多的中小学为了向高考输送“优秀的考生”,宁愿要物理、化学等专业的毕业生,而不要综合水平较高的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中心主任叶宝生分析认为,“中学的科学课是以前的物理、化学、生物合成的,但是为了应

11、试的需要,大部分学校现在仍单独开设科学课程,因此,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教育部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要以亲历的科学活动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但在现有师资水平下,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可谓困难重重。另外,科学教育并非仅限于学校教育,它也是一项社会工程,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科技馆、博物馆、图书期刊的出版者、各类媒体都担负着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责任,但由于种种原因,非教师主体的责任未能很好地履行。从以上三类问题来看,要想使我国起步较晚的科学教育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繁荣科学事业,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当务之急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倡导“

12、为知识而知识”的求真精神在科学教育价值观上,要改变对科学的过于功利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怀疑与批判则是求真的另一面。正是因为具有求真、怀疑、批判的精神,使得科学于个人具有内在的精神价值,于社会具有改善风气、促进发展的功利价值。过于强调科学教育的功利价值,则有悖于科学本身“为知识而知识”的求真精神。(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亲历教育为实现科学教育目标,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首先必须改革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课程更有利于传达完整的科学观念,有利于全面理解自然科学,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改革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的弊端,使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当地各种科学资源(如场馆、企业、自然

13、环境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其次,要抛弃灌输式教学方法,从对科学事实的死记硬背转移到让学生亲历科学活动的过程上来。科学教育家赫胥黎早就指出,科学教育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利用实物,使你的教学活动真实;在教植物学的时候,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去触摸那些植物和解剖那些花朵;”我国特级教师路培琦也强调,在科学教育中,一定要让学生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他认为:“科学教育是学生人生经历的一部分,科学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背一个个定理,记一个个结论,而是要让学生有一段研究科学的经历。亲身经历了才是自己的理解!”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

14、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在教学评价上也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从科学知识的记忆水平的考核,转移到科学方法、技能、态度及动手能力的考核上。(三)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培训,这不仅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需要,也是转变科学观的需要。与其它领域的知识不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快,科学观念、技术水平不断变化,不及时对科学教师进行培训,教师的科学观念就会落伍,对科学的正确的理解也就无法传递给学生。并且这种培训应当是长期的、有计划的工作“,不是应急的短期行为;它应当介绍前沿研究,并由单个教师进行指导,而不是从上至下地强制”。当然,从根本上说,只有改应试教育为真正的素质教育,科学教师才能挣脱束缚,按照科学活动和科学教育的规律开展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育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