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343061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教学设计表明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那么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顿自学环节,激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立自读自悟的时机。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

2、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沛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局部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根底,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发明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发明架起了一座桥。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

3、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答辩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那么是答辩会的主席,既要激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含,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帮忙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

4、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观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到达变感情朗读为有发明性的朗诵。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沛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

5、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教学实录与评析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师:谁愿意先背一首?生:“泉眼无声惜细流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生:?小池。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生:“春种一粒粟师:你背的是哪一首?生沉思师:谁来提示他?生:他背的是?古风。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师:刚刚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6、?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师:李白呢?生:李白被称为“诗仙。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师:应该说病逝。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生:杜甫一生不得意。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

7、生的笔下,瀑布好似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师:翻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别,教风朴实。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是说瀑布从三千尺则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师:不错,对刚刚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则高,它是夸张。师:那你想怎么说?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则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生:“好似!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生:“好像。生:“可能是。生:“如同。生:“就像是。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

9、,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师:谁再试试?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似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格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赏水平。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格调。想象这景象

10、,自己带领感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师:刚刚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师:谁帮他解决?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拟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生:用“疑更好。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誉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动员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学生会意

11、点头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则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生:齐喊想!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则?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

12、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方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办法都可以试一试。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师:谁能帮助?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师:转向前学生可以这么说吗?生:可以。师:

13、请你继续。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师:描述得非常生动。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师:称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生:抢着答包含!师:刚刚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加深了理解。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生:我用读的方式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观赏。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学生自由练读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