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辽师大版新版综合实践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343029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辽师大版新版综合实践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辽师大版新版综合实践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辽师大版新版综合实践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辽师大版新版综合实践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下册辽师大版新版综合实践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辽师大版新版综合实践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辽师大版新版综合实践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教学方案- 3 -教学进度表- 4 -第一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5 -第二课巧分混合物- 9 -第三课用小棒做游戏- 12 -第四课有趣的编码- 15 -第五课制作小跑车- 17 -第六课创意插纸- 20 -第七课蛋壳的魅力- 23 -第八课蔬菜的价格- 26 -第九课奇妙的指纹- 28 -第十课小鬼当家- 31 -教 学 计 划一、全册教学目标:了解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增强人及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效劳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责任的态度。了解根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开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的品质,融入集体。保持和开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

2、实事的真确态度,初步了解科学的根本方法,开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重要围绕三条线索进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大多数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可能过于放松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试验、合作、讨论、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成果。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因势利导,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开展智力,形成能力。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

3、施:1通过活动、试验,使学生发现问题,感悟、研究事物间的涵、关系、道理。2通过活动、试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中玩,玩中学,提高学生的试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认真研究的意识和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教学进度表 四 年级 综合 学科 时间: 2016年 3月周次教 学 容课时数备课人1神奇的莫比乌斯圈1四年组语文教师2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1四年组语文教师3 巧分混合物1四年组语文教师4 巧分混合物1四年组语文教师5 用小棒做游戏 1四年组语文教师6 用小棒做游戏 1四年组语文教师7 有趣的编码1四年组语文

4、教师8 制作小跑车1四年组语文教师9 制作小跑车 劳动节1四年组语文教师10创意手纸 1四年组语文教师11 创意手纸1四年组语文教师12蛋壳的魅力1四年组语文教师13蛋壳的魅力1四年组语文教师14蔬菜的价格 端午节1四年组语文教师15奇妙的指纹1四年组语文教师16奇妙的指纹 1四年组语文教师17小鬼当家1四年组语文教师18小鬼当家1四年组语文教师第一课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活动背景:莫比乌斯圈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莫比乌斯首先发现的,距今有150多年的历史。“莫比乌斯圈这一主题活动富有吸引力,非常适合孩子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意意识的一项实践活动。本活动旨在

5、让学生亲历活动全过程,在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制作、探索、合作的快乐。 活动目的:总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莫比乌斯圈,体验实践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认知目标:通过活动认识、了解莫比乌斯圈,掌握莫比乌斯圈的制作方法,并能验证它的原理。技能目标:亲历莫比乌斯圈的小游戏,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能与同伴交流活动中的发现,并总结活动方法。情景目标:通过活动,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品质;增强用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观察、体验生活的意识,主动关注生活。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活动目的:激发对莫比乌斯圈的

6、兴趣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活动设计:1、观察莫比乌斯圈和普通纸圈的区别?说说这两个圈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活动主题。2、通过观察、比拟探究后,说出自己的发现。3、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二、尝试与感受活动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莫比乌斯圈,提高观察、比拟动手能力。活动设计: 1、复习莫比乌斯圈的特点。2、指导学生制作莫比乌斯圈。准备制作材料:A4纸一、剪子、胶水等。分组制作,注意平安。3、小组展示。三、变幻莫测的莫比乌斯圈活动目的:通过莫比乌斯圈的不同等分线剪,在猜测、验证中体验莫比乌斯圈的神奇。活动设计:1、准备一纸条,在纸条的中间画一条平分线,然后

7、制作一个莫比乌斯圈。2、大家猜测一下假设是沿中线剪开会变成几个圈?3、实践剪下验证一下。4、再准备一纸条,画两条等分线将纸条三等分,作成一个莫比乌斯圈。5、再猜测一下沿两条等分线剪下会变成几个圈?6、实践验证一下。7、欣赏一个小故事:据说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捕获,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在一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个弯,用手指将两端捏在一起。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从“应当

8、二字读起,确实没错。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8、总结。四、莫比乌斯圈上的回文诗活动目的:通过莫比乌斯圈和回文诗的组合小游戏以及回文诗穿绳的拓展游戏,进一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获得真实的活动体验。活动设计:1、了解什么是回文诗。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我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

9、后半句互为回文。“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2、汇报同学们找到的回文诗。3、回文诗与莫比乌斯圈的组合游戏。4、将组合的莫比乌斯圈穿到一根绳子上,试试你能读出几首。5、分组竞赛。教学反思:第二课 巧分混合物活动背景思维是人脑的活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有一定的规律。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建立了关于混合和混合物的概念。因此,本课的教学设想是力图引领学生通过活泼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已有的知识,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巧妙别离

10、混合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已经学会用感官观察物质的根底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研究别离混合物,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活动目的总目标了解混合物和别离混合物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活泼的思维寻找最合理的别离混合物的方法,学会用知识解决问题。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如何别离混合物。通过别离混合物的实践,激发学生探索身边事物的兴趣。技能目标学会用活泼的思维和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已有知识的运用,体验并总结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意目标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主

11、题活动目的通过图片展示,确立活动主题上,引发学生探索兴趣。活动设计1直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展示固体和固体、固体和液体、液体和液体的混合物。让学生观察这些混合物的特点。2初探混合物通过观察了解什么是混合物?混合物是至少由几种物质构成对于这几种混合物你有什么巧妙的别离方法吗?全班交流别离方法。二、把面粉和豆子分开活动目的不同数量的豆子和面粉混合在一起,在别离的时候出现了选择什么方法的问题.本活动让学生在别离混合物的同时,体会运用合理方法的重要性.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根据豆子的数量选择适合的工具和方法别离豆子和面粉.2.学生探究活动(1)观察这是固体和固体的别离特点.(2)探究都有什么样的方法(

12、3)根据面粉和豆子的特点选择巧分的方法来别离混合物3.注意要先观察再动脑思考,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4.说说成功别离后的体会.三、别离油和泥土的混合物活动目的在完成了上节课活动的根底上,将方法和积极的思考融入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认识这种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特点为。2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合理的方法来别离和泥土的混合物。3尝试各种别离方法,要尽可能的多别离出一些油。4交流获得助人为乐的良好情感体验。教学反思:第三课 用小棒做游戏活动背景本主题活动意在使学生通过动手摆拼平面图形和搭建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会小棒滑稽戏、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13、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目的总目标通过小棒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目标通过巧移小棒变换图形及搭建模型的游戏活动,探究出一些图形变换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和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技能目标1在变换图形、摆拼立体模型的研究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通过运用观察、比照、猜测、验证的方法进展探究,寻找规律,获得思维方法。情意目标1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乐于探寻规律、善于团结合作的精神。2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不怕失败、勇于尝试、乐于探索的意识品质。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活动目的1引

14、发兴趣,激发情感2体验观察和体验联系生活经历提出问题的方法。3获得实践体验和猜测的感性体验。活动设计1活动导入,激发学生兴趣。2用教材上的学生活动图导入主题,引发兴趣,明确小棒游戏的根本涵。3教师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学生体会用小棒做游戏的涵。4师生互动交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式。二、尝试与感受活动目的学生自己或小组一起探究小棒游戏的主题活动,学会观察、比照、猜测、验证、优化等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实践体验。活动设计1复习用小棒做游戏的根本的涵。2出示小鱼图形,讨论怎样让小鱼改变方向?能改变哪几个方向?3观察、比照、猜测、尝试、优化,得出结论。4尝试比照、优化的方法解决教材插图中的问题。5交流总结图形变换用了哪些方法,是怎样找到答案的。6尝试用尝到的方法移动小棒把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7尝试用六根小棒和橡皮泥搭建立体图形。三、用小棒创作立体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