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栾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834299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39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栾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双栾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双栾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双栾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双栾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栾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栾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滦区大龙庙至伊逊河口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双滦区建设局二一一年三月目录第一章 概述11.1项目背景11.2编制依据11.3研究过程3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5主要结论4第二章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现状及规划72.1研究区域概况7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82.3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10第三章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123.1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123.2预测思路与方法133.3交通量预测14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224.1建设规模224.2技术标准24第五章 建设方案275.1建设条件275.2建设起始点论证315.3推荐方案概况31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66.1

2、编制依据366.2估算指标376.3资金筹措38第七章 经济评价40第八章 实施方案418.1施工进度计划418.2工程管理与人员培训428.3招投标安排43第九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459.1环境影响分析459.2环保标准459.3环境保护措施469.4水土保持48第十章 节能评价5110.1 节能措施5110.2 节水措施51第十一章 社会评价5311.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5311.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5311.3社会风险分析5411.4社会评价结论54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5512.1风险分析5512.2风险对策55第十三章 问题及建议56附表57总投资估算表(一)57总投资估算表(二)

3、5811第一章 概述1.1项目背景双滦区属于燕山山脉石质山区,北纬4011,东经11742-11752,地势南低北高,区内海拔3401371米。双滦区境内大部分为山地,山峦起伏,沟谷交错,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大庙镇东北的大黑山海拔1375米,南部滦河南谷地海拔仅300米左右;牦牛河谷地纵贯南北,北部山高谷深、谷地狭窄,向南谷地逐渐加宽,在牦牛河汇入滦河处,谷地广阔与滦河谷地连成一片,形成了在当地少有的宽阔的河谷小平原;南部偏桥子乡,除滦河沿岸有河川平地外,其余大部为山地。双滦区现有路网存在以下弊端:功能不分、客货混流;道路狭窄,路面标准低、坡陡弯急;车流量大,对城市污染大;道路布局不合理,城市道

4、路建设严重滞后了经济建设。城市道路建设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双滦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双滦区大龙庙至伊逊河口道路工程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1.2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1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承德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承德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8.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交

5、规划发2010年178号);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1政府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12项目其他有关技术资料。二、工作范围本报告对双滦区大龙庙至伊逊河口道路工程,主要包括长1030.821m的主路和长564m的支路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市场的前景和风险进行论述和分析;对工程建设的用地、建设规模、工程方案等进行分析;对环保节能等进行分析;对工程进度安排及人力资源利用等进行分析;并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对其投资效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可行性研究。1.3研究过程近年来,承德市双滦区政府按照“123

6、45”发展思路,以“三个十”工程和十六个重点专项为工作主线,扎实做好“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新型工业发展后劲增强,旅游商贸产业实现了高端起步。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主框架进一步拉开,滨水新城、省级产业聚集区、三岔口商贸物流园区、大庙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滦阳休闲度假园区“一城四区”的发展架构已初步形成。随着双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城市扩容,因此,加快路网格局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我公司受双滦区交通运输局委托,针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的基础上,随即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研究工作,由于得到业主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7、顺利地完成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双滦区保持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有利于双滦区加快城镇化步伐,利于改善双滦区城市交通状况,有利于“一城四区”的发展架构的加快建设,有利于改善双滦区发展环境和提高人民工作与生活质量。1.5主要结论1.5.1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全线采用级公路标准。2.计算行车速度:主路为60km/h,支路为60km/h。3.设计年限为20年。4.抗震烈度为六度。5.路线平纵面设计(1)平面设计:按控制性道路规划的控制坐标线形进行整体施工图设计,道路设计按东西向为主路,南北向为支路。主路、支路全宽25.5米,其

8、中道路断面组成为:3米人行道+2米自行车道+0.5米路缘带+23.5米行车道+0.5米双黄线+23.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2米自行车道+3米人行道;大桥桥宽为:净19.5米+23米人行道。道路平面线型原则上以顺畅、美观、合理为主,并兼顾两侧的单位和居民利益设计而成,在各主要交叉口进行红绿灯控制,以完善城市道路的多功能性,加快交通流量。(2)纵断面设计:主路60km/h最大纵坡推荐4%限制6%;支路600km/h推荐4%限制6%;限制坡长200500m;最小坡纵应0.5%,困难时可0.3%,遇特殊困难坡纵0.3%采取排水措施。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1.5.2路线

9、走向及建设规模本项目承德市双滦区境内,本次建设道路共2条,分别为一条主路(起点为大龙庙村滦河大桥桥头K2+949.458处,终点为伊逊河K3+980.279处)、一条支路(起点为宫后桥头K0+286处,终点为与主路交点K0+850处),全1594.821米,征地面积89.71亩。1.5.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本项目估算总投资6151.84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5581.3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77.59万元,预备费用292.94万元。主路工程估算投资5444.31万元,支路工程估算投资707.53万元。本项目建设资金由双滦区政府筹措。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2011年5月2012年4

10、月。1.5.4经济评价按照高标准打造承德西区的要求,项目的实施建设,是双滦区高起点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集聚辐射。1.5.5社会影响评价本项目建成后,可以大大缓解目前双滦市区交通拥挤、通行不畅的局面,有利于扩大城市容量,改善交通环境,缓解市区交通拥挤状况,实现车辆分流,提高车辆速度,减少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同时,项目建设可刺激道路两侧的土地增值,将收益应用于城区道路路网改造工程等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有效地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促进双滦区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第二章 经济

11、社会和交通运输现状及规划2.1研究区域概况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9万,其中满、蒙、回、朝鲜等少数民族25个,人口130万。全市辖8县3区,即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 隆化县、滦平县、平泉县、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兴隆县、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南邻京津,北接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东西与朝阳市、秦皇岛、唐山、张家口市相邻,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具有“一市连五省”的独特区位优势。承德市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滦河、潮河、辽河和大凌河四大水系,水资源量占河北省的20%。森林覆盖率达49%。草场面积占河北省的43.7%,是京津重要

12、的水源地和华北最绿的城市,被称为“华北之肺”,也是河北省重要的牧业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储量较大,现已探明矿藏55中,开发利用50种,累计探明矿产储量32亿吨,探明的钒钛、钼、萤石储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4位和第4位,铅、银、铂、钯、磷矿储量居河北省首位,是我国除攀枝花外惟一的大型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200万千瓦以上。承德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十大风景区之一,全国44个重点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国家甲类开放城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中心,以京北黄金旅游线和京东朝阳旅游线为纽带,连接木兰围场、京北第一草原、金山岭、辽

13、河源森林公园、雾灵山、蟠龙湖六大景区的京北黄金旅游带。承德已成为北方重要的旅游区,同时也是北京、承德、秦皇岛“旅游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位于承德市双滦区。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2.2.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010年,双滦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6万元,比2005年增长3000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1:80.3:16.6。全部财政收入8.3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2.8%,比2005年提高7.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9亿元,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96

14、亿元,是“十五”投资总和的5.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5年翻了一番,“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4%、13%。2.2.2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根据双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如下:1、经济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以上,“十二五”末达到16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以上,确保翻一番,力争达到2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9%以上,力争突破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00

15、亿元。2、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比重力争达到1:64:35。打造现代物流区和文化旅游中心,物流业、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20%以上。工业增加值到突破100亿元,占到GDP的60以上,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到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3、生态文明。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到200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7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比例大于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98%;清洁能源占总能耗比例达到20%;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完成市定目标;单位GDP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削减率达到10%。4、社会发展。社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