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相关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342325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相关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相关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相关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相关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相关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相关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相关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练习二名词解释1、 H-O模型:它是从各国资源禀赋即生产要素供给情况的不同,具体分析了国际分工的原因、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后人大多认为HO模型是现代国际分工理论的开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阶段。2、要素密集度:指生产不同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率,在这一章中主要指单位商品投入中的资本劳动比。3、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指该种产品生产中资本投入比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相对较多的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特点是:投资大,容纳的劳动力较少,资本周转较慢,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消耗所占比重较大。目前,中国的出口中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4、H-0-S定理:在特定条件下,生产

2、要素价格均等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这个命题被称做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因为这一定理是从赫俄模型中引申出来的。5、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6、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7、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学的概念,说是的产品与有生命的物体一样,具有诞生、发展、衰亡的生命周期,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8、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9、

3、同质产品: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10、 技术差异产品;是指新产品出现带来的差异,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同类产品,在不同类型国家进行生产,继而进行进出口贸易,便会产生产业内贸易。11、水平差异产品:是指商品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产生的差异性。12、需求偏好相似:它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它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因厂商首先满足的总是国内市场。二、判断题1、比较利益理论未能解释产生国际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T2、 H-O模型的假设前提与比较利益理论有重大差异。T3、劳动密集型产品就是大量使用劳动力要素来生产的产品。T4、列昂

4、剔夫反论是针对要素禀赋理论的。T5、列昂剔夫认为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不符合H-O理论的。F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相同。F7、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了贸易主要是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进行的现象。F8、规模经济效应能够解释具有禀赋差异的不同国际间的贸易。F9、一国经济上的天赋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T10、发达国家是重要的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地。F三、填空题1、比较利益理论认为,产生比较利益的因素是国际间(劳动生产率差异)及其(劳动成本差异)。2、 H-O理论认为,生产要素存量比例不同的两国,即使(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

5、国发生贸易关系。3、国际间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程度的不同,导致了(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4、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促使一国形成(新的比较优势)。5、技术差距贸易理论认为,新产品总是(工业发达国家)最先问世。6、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可选择性。7、波特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8、波特的竞争优势包含一国的(初始化)比较优势和(后发)比较优势。9、只有当(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真正形成产业竞争力。10、(业务流程外包)和(信息技术外包)正在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四、 简答题1、 减数H-O模型与比较利益理论的假设条件差异。答:(1)李嘉图

6、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H-O模型的假设前提则认为这并不完全,商品靠单一要素是无法生产的,其他要素如资本、土地在生产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2)李嘉图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应用,而H-O模型则暗含着国内、国际贸易都不同区域间的商品交换,本质是相同的。( 3)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各国间在劳动生产率上的差异,而H-O模型在论述国际贸易时却把各国在生产中技术一样、生产函数相同、同种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劳动生产率作为论述的前提。2、 简述H-O模型理论的特点。答:(1)H-O模型是建立在三要素论的基础之上的。( 2) H-O模型是从一个国

7、家最基本的经济资源出发,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通过考察一个国家经济结构中各基本资源的相对比重来说明贸易的产品结构与地理格局,同时又分析了贸易本身对经济结构的影响,这些思路无疑是与经济实际结合得比较密切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客观实际情况。( 3) H-O模型的某些前提条件是不符合实际的。( 4) H-O模型在许多情况下并不符合实际,没有能够完全反映出国际贸易的客观运动规律。( 5) H-O模型并未认真分析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3、 要素密集度逆转说是如何解释列昂剔夫反论的?答:它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在

8、同样一种产品属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或界限。在美国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美国国内可能是用资本密集方式生产出来的。要素密集度逆转的说法在理论上简单说明了,但人们用实证的办法进行检验认为,这种说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是普遍现象,只能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解释列昂剔夫反论。4、 人力资本说是如何解释列昂剔夫反论的?答:西方学者认为人力资本的形成可以对列昂剔夫反论做出解释。美国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分析了美国工人身上蕴含有大量资本的因素。美国的劳动密集并非单纯的一般劳动力密集,而是具有高效率、高技术熟练度的技术工人的密集,工人的高度熟练技术则来自对劳动力的高投资。因此,美国的劳动

9、密集型产品与其他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有着极大的区别。如果把投入到劳动力身上的投资加入到美国资本存量中去,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化可能得到提高,从而可以部分地说明反论,也可以表明通过人力资本的形成而出现的新的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5、 简述技术差距贸易理论。答: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他的看法是: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先问世,新产品在国内销售之后进入国际市场,创新国便获得了初期的利益。这时,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进行模仿生产,但由于与先进工业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才可能做到,在这段时间内,创新国仍保有在该产品上的技术领先地位,其他国家对该产品的消费仍需通过

10、进口得到满足,因而技术差距所引起的国际贸易仍然需要。6、 简述规模经济所产生的贸易利益。答: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可选择性。具有相似禀赋的不同国家,其中若有一国因规模经济而使成本降低,它便会因此产生新的比较优势,而贸易中受益。两国生产、出口什么产品是随意的,没有任何比较利益或禀赋的特点,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原点凸出,说明具有规范经济,于是两国在分工之后,只是随意某一国全部资源均用于生产产品,因而生产点在某国。福利得到提高,其来源在于扩大规模后得到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形成的新的交换利益。7、 简述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答:波特认为产业竞争力为“在国际间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一起

11、相对于他国更高的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或购买者需要的更多产品,并持续获得盈利的能力”。以上4要素构成六边形的六个角,形成一个钻石的形状,即著名的波特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即波特出口竞争力或竞争力理论的核心。正是这四个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模型中的因素是一国创造经济繁荣和竞争环境的主要条件。模型体系中一个方面的因素通常依赖于其他方面因素的状态,任何一个方面因素的弱点都反过来会影响行业的竞争力,模型在某种程度上一个自我增强体系。8、 简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答:(1)服务商品的不可感知性。9、 2)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10、 3)服务贸易的差异性。11、 4)服务的不可储存在。1

12、2、 5)服务产品的营销管理更为复杂。五、 论述题1、 H-O模型理论是如何阐述贸易导致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P36-37答:简单说吧,该理论模型对于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A国为劳动丰裕国家,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A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B国为资本丰裕国家,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B国出口Y产品进口X产品。结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两国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其用要

13、素稀缺的产品。这是h-o理论。2、 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阐述国际分工的变化。P47-49答: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学的概念,说是的产品与有生命的物体一样,具有诞生、发展、衰亡的生命周期,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赫尔什的分析是,A类国家有能力生产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但由于A类国家在资本、管理、外部经济规模、国内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具有优势,因而在研制新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A类国家市场广大可以大规模生产,故此对于处在第二阶段的产品,也拥有相对优势。D类国家有着相对丰富的科研力量和较为雄厚的科研实力,这是这类国家的优势,但同时它们的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外部经济规模也小,

14、因而当产品进入生命周期第二阶段后优势就会下降,进入第三阶段优势将完全丧失,因此这类国家的优势主要集中于某些特定范围内的新产品开发。3、 试论述科学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格局的影响。答:(1)科技革命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正在下降,原有的比较利益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值得分析的是,发展中国家在低劳动成本基础上能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因科技革命使一些产业部门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优势的丧失,也是由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和深化。(2)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第一,资源的相对重要性下降。第二,传统自然资源的地位受到挑战。第三,新兴产业的发展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