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2014416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34194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201441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201441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201441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201441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201441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20144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20144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本学期我们从教师的基本素养、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比学习、重研究;比历练、提素养;比师能、促提高。我们学校以“同课异构”为主要活动形式,为了把活动开展好,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目的: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级部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

2、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二、活动步骤1、选定同一课题。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4、课后评议。课上完后,由教研组授课教师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三、参与形式1、本年级组教师全体参与,其他年级组教师根据自己的课来调整参与。2、学科领导及学校部分骨干教师

3、力争参与全过程。四、活动时间:2014年4月16日-2014年4月17日中心完小“同课异构”活动总结根据中心完小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按方案的安排,我校于4月17日举行了五年级数学、五年级语文课活动。参加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他们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从呈现给我们的课来看,可以说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和风格。其中,李增梅老师执教的真分数和假分数,以亲切的教态,独特的语言魅力进行教学,通过操作、演示、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胡宝森老师执教的my birthday,创设情

4、境,促进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活动过程有三方面收获: 1、“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本次活动对上课的各位教师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对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同伴互助精神。2、“同课异构”赛课活动,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本次赛课活动,同时也是我校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带着问题备课,带着问题上课,带着问题反思,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打开了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

5、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3、“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推动了校本教研工作。参加活动的教师课进提前确定讲课主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理论水平,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通过观课议课,来看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还有什么好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有效实现了校本研修。存在的不足:一、年轻教师独立把握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前期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都凝聚了本年级的老教师的心血,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发现年轻教师在独立把握教材上还要多下功夫。个别环节的设计有待商讨。二、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一些准确的数学语言,这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教研的一部分。三、评价方式要多样及时,注意积累评价语。四、小组学习的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强。小组活动时要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五、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读,逐步提高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今后,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课堂的有效性。数学竞赛活动昂思多镇中心完小2014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