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相关安全技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34012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气相关安全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氯气相关安全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氯气相关安全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氯气相关安全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氯气相关安全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氯气相关安全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气相关安全技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氯气安全技术第一章 氯气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近年来,危化品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也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 2005 年统计,氯气泄漏事故占危化品事故总数的 22,其中发生在生产、运输、使用环节的事故分别占 17、31、 29。为有效遏制危化品事故的发生,我市把氯作为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案例引入:氯气大爆炸:浙江省温州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中毒事件1979 年 9 月 7 日下午 1 时 55 分,温州电化厂液氯工段充装作业时,一只半吨重的充满液氯的钢瓶突然爆炸。并导 致 4 只液氯钢瓶殉爆,5 只液氯钢瓶被击穿,13 只钢瓶被击伤和产生严重变形。爆炸共泄漏1

2、0.2 吨液氯 随着震天的巨响,大量液氯气化,形成巨大黄绿色蘑菇状气柱,高达 40 余米。损伤描述强大的气浪将 414 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液氯工段厂房全部摧毁,并造成周围办公楼及厂区周围 280 余间民房不 同程度的损坏。爆炸中心水泥地面上留下了深 1.82 米、直径为 6 米的大坑,爆炸碎片最远的飞出 830 余米。氯气迅速扩散,波及 7.35 平方公里,有 32 个居民区和 6 个生产队受到污染。1208人受到氯气危害, 779 人中毒, 死亡 59 人。8 万人撤离了危险区。事故原因分析:氯化石腊倒灌入液氯钢瓶。充装前没有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模拟试验,最后证

3、实此次事故是由于氯化石蜡倒入钢瓶内,引起的化学性爆炸。最初爆炸的液 氯钢瓶,是 9 月 3 日由温州市药物化工厂送到温州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温州药物化工厂的液化石腊工段是以液体 石腊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腊。该工段由于生产管理混乱。设备简陋,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路上没有安 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腊倒灌入液氯钢瓶。电化厂液氯工段无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操作人员缺乏严格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在液氯充装前没有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致使液氯钢瓶内倒灌入氯 化石腊,在再次充装液氯时,氯化石腊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骤然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近年氯气泄漏

4、事故:氯气安全事故并没有因为 28 年前的氯气爆炸而停止。氯气泄漏事故屡见不鲜。事故惨状,刻骨铭心。以后几乎年年 都有氯气中毒事故发生。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氯气泄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就有十几起。“避免此类事故的重现,安 全生产不容忽视”。 重提旧事,为的是以此为戒。2002 年 8 月 23 日湖南株洲发生严重氯气泄漏事故上千居民生死逃亡。2002 年 10 月 27 日内蒙古乌海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2003 年 8 月 6 日西安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59 人中毒入院治疗。2003 年 9 月 23 日四川双流发生氯气泄漏中毒事件。2003 年 11 月内蒙古乌海市某厂氯气泄漏,造成 5000 余

5、人中毒。在这次事故前不到一年,该厂就曾因不规范的技 术改造,造成输氯管道爆炸,致使约 3000 人受到影响, 40 人中毒, 1 人死亡。2003 年 11 月,武汉某造纸厂氯气泄漏, 48 人中毒。2003 年 11 月 28 日上海嘉定区发生氯气瓶泄漏事故熏倒 59 人。2004 年 1 月 15 日齐齐哈尔液氯泄漏事故 121 人入院。2004 年 3 月,福建建甄市 130 人氯气中毒。2004 年 4 月 15 日重庆市某化工厂氯气泄漏,造成 9 人死亡, 15 万人疏散。2004 年 8 月 6 日包头市液氯泄漏事故 16 人中毒。2004 年 8 月 25 日昆明市西山区某电化厂

6、氯气泄漏,浓重雾气笼罩近 40 分钟, 109 名市民出现中毒症状。2005 年 3 月 29 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液氯罐车爆胎倾覆与对面来车相撞,造成氯气 大面积泄漏,导致 28 人死亡、 356 人入院治疗、 2 万农田受灾、 15000 余头牲畜死亡,直接损失达 2901 万元。2005 年 4 月 12 日凌晨无锡格林艾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液氯泄漏事故。2006 年 07 月 10 日宁夏鑫尔特化学有限公司发生液氯泄漏事故,致使周围 160 多居民被送往医院。其中有 123 人中毒。2007 年 05 月 14 日江苏连云港发生液氯泄漏事故 20 多人中毒。谈

7、氯色变、并不可怕、掌握性质、可以控制。这些事故反映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一、一些企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工人专业技术差,安全技术素质低,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工艺要求和产品性质不甚了解;三、事故的工程紧急抢险及急性中毒应急救援的能力较差。为确保液氯生产、运输、使用安全,必须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第二章 氯的性质及危害一、氯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溶解度: 1:2 可溶于水 100 克水中能溶解 1.462 克。相对密度:(水=1):1.47(空气=1):2.48 比空气大。1 公斤液氯可气化为315 升氯气。沸点:-34.60 C 变为液态,易液化。熔点: -1

8、010 C 变为固态。毒性:有毒。GB5044-85,列为2级(高度危害)物质2003 年八部委 2 号令规定为剧毒物品国家允许工作场所最高浓度为 1 毫克/ 立方米液氯的饱和蒸气压力见表:温度C液氯饱和蒸气压力温度C液氯饱和蒸气压力汞柱 (毫米)绝对压力(MPa)汞柱 (毫米)绝对压力(MPa)-40595.0/0/0.364-35745.0/5/0.420-34.5760.00.10010/0.496-30/0.12115/0.569-25/0.14920/0.657-20/0.18130/0.860-15/0.21740/1.114-10/0.26050/1.414-5/0.308二)化

9、学性质1、氯气与金属反应( 1 )在一定条件(点燃或灼热)下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氯化物 2Fe+3 Cl2=2 FeCl3( 2)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在有水存在时,能生成盐酸,而促使其腐蚀: 2Fe33 C12-2FeC13铁+氯气一三氯化铁(3)完全干燥的氯气或液氯在常温下几乎不与金属作用,但也有例外,如钛(Ti)与湿氯不起反应,而与干燥氯生 成氯化物, 甚至发生燃烧。:Ti 十 Cl2-TiCl2 、 TiCl3, TiCl4 液氯与聚氯乙烯接触,因急剧氧化使其迅速老化而破裂。 所以在液氯系统和干氯系统的管道和设备不能用金属钛或聚氯乙烯材料制造。2、一定条件(点燃或光照)下氯气能与氢气

10、反应:H2+ Cl2=2HCl 氯气与氢气的混合物在常温下缓慢的化合,但在强光照射时反应加快,甚至会发生爆炸反应。氯气与氢气混合的爆炸 极限: 5 87.5 (V/V)。生产上采用控制液化效率来控制氯内含氢。3、氯气与水反应氯微溶于水,生成小量的盐酸和次氯酸。Cl2+ H2O = HCl + HclO 此反应为歧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加酸能抑制氯气的水解,加碱则促进水解。 次氯酸的不稳定性:次氯酸在光和热的影响下容易分解,析出初生态氧 O 和生成盐酸。游离 O 是强氧化剂, 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强。具有漂白作用光照2HClO=2HCl+2 O 次氯酸还会离解: HClO-HClO_ 由于次氯酸、次氯

11、酸根离子和初生态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再加上盐酸的腐蚀作用,因此,湿氯气腐蚀性极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C一个大气压下100温度C一个大气压下100克水中溶解氯气克数克水中溶解氯气克数01.4600400.459051.0800500.3925100.9972600.3292150.8495700.2793200.7293800.2227250.6413900.1270300.57231000.00004、氯气与碱反应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l2+ 2NaOH = NaClO + NaCl+H2 O次氯酸钠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C12。(碱水温度应控制在45C,否则分解,不能实现对氯的吸

12、收。)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2CaOH22 Cl2CaClO2 CaCl2 2 H2 O5、氯气与氨起反应:与氨即使在低温下,亦起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8NH3 十 3 Cl2-6 NH4 Cl 十 N2当氯过量时,则生成易爆物质三氯化氮,)4NH3 + 3 C12-3 NH4 C1+ 收据控制 13当三氯化氮分解时,发生强烈爆炸:2NC13-N2+ 3个 C126、其它性质在高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 不燃,但可助燃(强氧化剂)。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与许多物质反应引起燃烧和爆炸。二、氯气的危害:GB5044-85,列为2级(高度危害)

13、物质2003 年八部委 2 号令规定为剧毒物品 国家允许工作场所最高浓度为 1 毫克/ 立方米 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侵入和皮肤粘膜侵入 皮肤粘膜侵入:眼损害: 氯可引起急性结膜炎, 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眼灼伤。皮肤损害: 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引起皮肤暴露部位急性皮炎或灼伤(化学性冻伤) 呼吸道侵入:损害上呼吸道;空气中氯浓度较高时也侵入深部呼吸道。空气中的浓度吸入伤害程度极高浓度“电击样”死亡0.09%(1200 个毫克/m 3)5- 10分钟致死0.00425%(55 个毫克/m 3)30- 60分钟致死0.00175%(22 个毫克/m 3)30- 60分钟重伤低浓度长期吸入可引起慢性支

14、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等,职业性座疮、牙齿酸蚀。第三章液氯生产安全、液氯生产安全技术一)、生产安全标准(不全)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zL-b 工丄 H、匚 R 口人 4-4- lx -+/.-rm 4-M rrttlGB5306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138工业用液氯GBZ65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7144气瓶颜色标记GB2890过滤式防毒面具GB6944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133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0478液化汽体铁道罐车技术条件GB13439液氯瓶阀GB14193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6163瓶装压缩气体分类GB17265液化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23011化工企业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GB23012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GB23013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GB50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JT18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 年国务院第 344 号令)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 1994 年 6 月 20 日原劳动部颁发)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 号)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原化工部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