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学第十章习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339203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理学第十章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理学第十章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理学第十章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理学第十章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理学第十章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理学第十章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理学第十章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突触传递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神.经递质5神.经调质节器6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中.枢延搁8突.触前抑制9胆.碱能纤维0肾上腺素能纤维11胆.碱受体腺髓质系统15特.异投射系统张反射19腱.反射20肌.紧张样效应肾上腺素受体交感神经肾上非特异投射系统牵涉痛骨骼肌的牵脊休克去大脑僵直条件反射的强化第二信号系统学习与记忆问答题1试样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比较兴奋性突触传递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异同。阐述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理。阐述述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组成、特点和作用。简述内脏痛的特征及牵涉痛的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阐述牵张反射的概念、

2、类形及意义。试根据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分析去大脑僵直的形成原理。试述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和特点。阐述自主神经纤维的分类、作用的受体及效应。阐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和意义。11试样述正常脑电波的分类及各波的意义。1去简样述睡眠的时相及睡眠时身体生理功能的变化。选择题1关样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具有许多突起具有转运代谢物质的作用具有支持的作用没有轴突没有细胞分裂能力去神样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阈电位成正比与髓鞘化的程度成反比与纤维直径成正比与刺激强度成正比确温度降低,传导速度加快3脊样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神经冲动的影响因肌肉瘫痪

3、使供血减少所致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肌肉失去了运动功能所致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呈双向传递不易疲劳突触延搁不能总和呈衰减性神经冲动抵达末稍时,对神经递质释放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离子是:+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神经冲动引起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进入突触前膜内递质使突触后膜对、,特别是通透性增高突触后膜发生约的局部去极化.突触后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时,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突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高?C+a口+,尤其是+和+,尤其是一突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加?+、一、+,尤其是+

4、、+、一,尤其是+、+,尤其是+、一,尤其是一+、+、+,尤其是+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突突触后膜超极化中突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突由于突触前膜所引起的超极化0突突触后抑制的叙述,错误的是:突是突触后膜的超极抑制突经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而实现突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产生突由于突触前膜部分去极化所致1传突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均属于: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周围性抑制交互抑制前馈抑制空间总和的结构基础是:辐散式联系环路式联系聚合式联系链锁式联系单线式联系3在突反射活动中,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刺激的强弱感受器的敏感性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5、中枢突触的多少效应器的敏感性关于突触传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呈单向传递通过突触时传递速度较慢可以总和兴奋节律保持不变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突是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突一般是在神经末梢突触小泡中合成突曲张体是非突触传递释放递质的部位受突体阻断剂可阻断递质的传递作用突递质释放后很快被降解或回收而失去作用6下突列各项中,不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交突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突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末梢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胆碱能型受体存在于胆硷能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神经-肌肉接头的后膜上胆受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虹

6、膜辐射状肌上胆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上胆受交感节前纤维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上8可胆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a受体p受体型受体型受体型和型受体下列各项中,属于样作用的是:心跳加强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瞳孔扩大汗腺分泌骨骼肌收缩0大胆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多巴胺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1导胆致心肌收缩加强的肾上腺能受体是:a受体p受体受体受体受体2以胆下属于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核团是:联络核网状核感觉接替核髓板内核群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3来胆自躯体感觉的传入纤维在丘脑更换神经的主要核团是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后腹核丘脑前核外侧腹核内侧膝状体接受下列哪种感觉纤维投射?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视

7、觉传导束听觉传导束脊髓丘脑前束以下属于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细胞群是联络核和髓板内核群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内核群6对内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通内过特异性投射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内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通内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激动大脑皮层产生特定感觉内通过特异性投射系统激动大脑皮层产生特定感觉内是一个多突触接替的系统,不易受药物的影响7不内属于内脏痛特点的是:对切割、烧灼等剌激不敏感必定有牵涉痛对牵拉、缺血等剌激敏感对剌激的分辨力差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28牵.涉痛是指:内脏疾病引起相邻脏器的疼痛手术牵拉脏器引起的疼痛神经疼痛向体表

8、投射按压体表引起部分内脏疼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一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29一内急腹症患者,右上腹剧痛,并感右肩胛部皮肤痛疼,该患者的病变部位最大可能是在胃窦部十二指肠肝胆右肾胰头部关于脊髓休克的下列论述,错误的是:脊髓突然被横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即暂时丧失脊休克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脊髓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反射恢复后,第二次横断脊髓,不再导致休克31维脊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伸肌反射肌紧张反射对侧伸肌反射翻正反射腱反射下列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动咼位中枢的调控牵张

9、反射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牵张反射在抗重力肌表现最为明显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即永远消失有关脑干网状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对肌紧张既有抑制作用也有加强作用网状结构的抑制作用有赖于高级中枢的存在可通过改变Y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来调节肌紧张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网状结构易化系统占优势,可导致去大脑僵直切断去大脑动物脊髓背根,去大脑僵直现象仍存在34在脊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去大脑僵直,其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活动增强易化区活动增强组织受到破坏组织受到刺激出现抑制解除35下脊列哪项是人类新小脑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肌张力降低偏瘫静止性震颤意向性震颤位置性眼震颤有关震颤麻痹的

10、叙述,正确的是:病变主要位于纹状体主要症状是肌张力降低常伴有随意运动过多由于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治疗震颤麻痹的最佳药物是利血平7舞.蹈病主要是因为下列哪条通路受累引起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易化通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抑制通路.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抑制通路纹状体内胆碱能和Y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病变小脑前叶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维持躯体姿势发动随意运动调节肌紧张完成精细动作9下维列对皮质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维中央前回是主要运动区维交叉支配,头面部多数为双侧维肌肉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越大维倒置排列,头面部是正立的维人工刺激所引起的肌肉

11、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0锥维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动作发动随意运动维持躯体姿势调维持身体平衡1下调列哪条通路不属于锥体外系?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皮质脊髓束调前庭脊髓束2有调关交感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调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支调配几乎所有内脏器官调安静时紧张性活动较弱调刺激节前纤维时反应比较局限调在应急反应中活动明显加强3下调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瞳孔扩大糖原分解增加逼尿肌收缩骨骼肌血管收缩消化道括约肌收缩4副调交感神经对代谢的影响是:促进甲状旁腺素分泌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糖原分解促进胰岛素分泌调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5下调列不属于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的是

12、:心跳加快,瞳孔开大腹腔内脏血管收缩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胃肠平滑肌收缩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形成条件反射必须经过强化,强化是指:增强非条件刺激的强度增强非条件刺激的刺激频率增强条件刺激的强度增强无关刺激的刺激强度E.关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D47谈.论梅子时引起唾液分泌是:A.感神经兴奋所致口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口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D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DE.条件反射口4 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A后天形成,数量无限具有极大的易变性口C具有高度的适应性DD可脱离非条件反射独立完成DE.学习和记忆就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口4D新皮质处于紧张活动时脑电活动主要表现为:口A棘

13、波DB叮复合波DOpD波DUa波口口印波口5 异向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DA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DD促进细胞增殖和成熟DC促进食欲和消化DD促进记忆和幼儿神经系统成熟DE促进脑电图的同步化DD参考答案D名词解释D1 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指突触前神经元的信息,通过传递,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过程。D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由于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提高了突触后膜对Na、+、Cl,特别是N的通透性。由于ND内流,使突触后膜膜电位绝对值减小,产生局部去极化,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3.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于突触前神经元末梢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提高突触后膜对K+Cl,尤其是

14、CD的通透性,由于CD由膜外进入膜内,使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出现突触后膜的超极化,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D5. 神经调质:在神经系统中,有一类化学物质,虽由神经元产生,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但它们并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因此把这类化学物质称为神经调质。D6. 经的营养性作用D7. 中枢延搁:因为兴奋通过突触传递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后电位等

15、一系列过程,均需消耗一定的时间。兴奋通过中枢部分比较缓慢,故称中枢延搁。D8. 突触前抑制:通过轴突轴突突触的活动,引起兴奋前突触前膜发生局部去极化,使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导致突触后膜EPS幅度降低,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引起兴奋而产生抑制。属去极化抑制D9胆碱能纤维:释放乙酰胆碱(AC)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胆碱能纤维。包括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神经纤维、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神经纤维、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D1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肾上腺素能纤维。主要包括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胆碱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能与结合并发挥生理效应的受体,称胆碱受体。胆碱受体可分为毒蕈碱受体(受体)和烟碱受体(受体)两种。样效应:与型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效应称样效应,既有兴奋效应又有抑制效应。13肾.上腺素受体:存在于效应器细胞膜上,能与肾上腺素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