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讲义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33812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化工原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化工原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化工原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化工原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讲义(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原理绪 论一、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一 )是化工类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和主干课程,是由理及工的桥梁, 又是各种化工专业课程的基础。 化工原理则属于工程技术科学的范畴。(二 )从学科性质看,本课程是化学工程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操作,它来自化工生产实践,又面向化工生产实践。进行化工技术和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生产及单元操作。(三 )课程具有显著的工程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多因素、多变量的综合性的工业实际问题。因此,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就与理科课程不同,应首先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需从课程学习中得到工程设计的实际训练。二、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一 )化工过程的

2、特征与构成化工过程可以看成是由原料预处理过程、反应过程和反应产物后处理过程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反应过程是在各种反应器中进行的,它是化工过程的中心环节。 反应过程必须在某种适宜条件下进行,例如,反应物料要有适宜的组成、结构和状态,反应要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反应器内的适宜流动状况下进行等。而进入化工过程的初始料通常都会有各种杂质并处于环境状态下,必须通过原料预处理过程使之满足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同样,反应器出口的产物通常都是处于反应温度、压强和一定的相状态下的混合物,必须经过反应产物的后处理过程,从中分离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处于某种环境状态下的目的产品,并使排放到环境中去的废料达到环保的规定要求;后处

3、理过程的另一任务是回收未反应完的反应物、催化剂或其它有用的物料重新加以利用。可见,在原料预处理和反应产物后处理过程中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如加热、冷却、增减压、使物料发生相变化(如汽化、冷凝、结晶、溶解等 )、使均相物料中各组分进行分离、使不同相态的物料彼此分离等。即使在反应器中,为了维持适宜的反应条件,也需组织一系列物理过程,如加入或移走热量、混合、搅拌等。经过长期的化工生产实践发现,各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物理变化过程都可归纳成为数不多的若干个单元操作。可见,除反应器中的反应过程外,流程中包括了流体流动、流体输送、过滤、混合、汽化、冷凝冷却、加热、吸收、精馏等物理过程,这

4、些过程都是在特定的设备中进行的。可以说,任何一个化工生产过程都是由若干种完成特定任务的设备(包括反应器、完成各单元操作的设备和贮料设备)按一定顺序、由各种管道和输料装置连接起来的组合体。(二 )单元操作的研究内容与分类1.单元操作: 根据化工生产的操作原理,可将其归纳为应用较广的数个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蒸发、结晶、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及干燥等,这些基本操作过程称为单元操作。任何一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由若干单元操作及化学反应过程组合而成的。各种单元操作都是依据一定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原理,在某些特定的设备中进行的特定的过程。过程和设备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化工原理研

5、究内容主要是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单元操作过程计算、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合理结构及其工艺尺寸的设计与计算、设备操作性能的分析以及组织工程性实验以取得必要的设计数据,找出强化过程、改进设备的途径。2. 单元操作分类根据操作方式,又可将单元操作分为连续操作和间歇操作两类。( 1)在连续操作中,物料与能量连续地进入设备,并连续地排出设备。过程的各个阶段是在同一时间、在设备的不同空间位置上进行的。例如水吸收塔对HCN 的吸收。( 2)间歇操作的特点是操作的周期性。物料在某一时刻加入设备进行某种过程,过程完成后将物料一次卸出,然后开始新的周期。间歇过程的各个阶段是在同一设备空间而在不同时间进行的。如水壶

6、中烧开水是间歇操作,而工业锅炉中产生水蒸汽则是连续操作。连续操作适于大规模生产,其原料消耗、能量损失和劳动力投入都相对较少,因而操作成本也相应较低,同时也较易实现操作控制与生产自动化。间歇操作的设备较简单,因而设备的投资较低,操作灵活性较大,适于小批量规模生产以及某些原料或产品品种与组成多变的场合。根据设备中各种操作参数随时间的关系,又可将单元操作分为:( 1)不定常操作: 操作中设备中各部分的操作参数随时间而不断变化。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同一时间内进入和离开设备的物料量和能量并不相同,且随时间而变化,因而导致设备内部发生物料和能量的正的或负的积累。( 2)定常操作: 操作中设备内各种操作参数统

7、计水平上不随时间而变。对定常操作的物理过程,进、出设备的物料量或能量应相等,且不随时间而变,设备内部也不发生物料或能量的积累。3.单元操作的特点:( 1 )单元操作进行的绝大多数都是物理过程。这些操作只改变物料的状态或物理性质。比如相态的变化(冷凝)、浓度、组成的变化等,而物料的化学性质不变。( 2 )单元操作是化工、制药、食品生产过程中共有的操作。由于生产中处理的物料种类繁多,而且物理性质千差万别,所以化工过程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所有的化工过程都是由上面提到的若干种单元操作组合而成。如聚氯乙烯生产,由流体流动,传热,吸收,精馏,干燥过程等单元操作加上反应组合而成。合成氨生产是由流体流动,传热,

8、吸收,物料的增压,加上反应组合而成。( 3 )虽然各种单元操作在不同化工过程中起着各自的作用,但是同一类单元操作,其基本原理和所用的设备均相同。4.单元操作的研究方法 单元操作有共同的研究方法。化工原理这一工程学科面对的是真实的、复杂的生产问题,即特定的物料,在特定的设备中,进行特定的过程。然而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并不完全在于过程本身,而首先在于化工设备的复杂的几何形状和千变万化物性。对此有两种基本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法。即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立足于对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简化,从而使方程得以建立。即对实际过程进行抽象简化,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过程的物理模型,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最后求

9、解(分析解,数值解,图解,计算机求解)模型中的一些系数由实验验证。? 实验模拟法。即经验方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它避免了对复杂的过程建立方程,直接用实验测取各种变量之间的联系。1如阿司匹林(三) 单元操作与工程观点课程的学习目的就是应用这些具有一般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针对不同场合和不同生产对象, 具体地去解决某个特定的化工实际过程中需要配置的各种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的开发、设计与操作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强烈的工程性,具体表现在:1过程影响因素多对于每一种单元操作,其影响因素通常可划分为物性因素、操作因素和结构因素三类:(1)物性因素 同一类单元设备可用于不同物系,物料的物理性质 (如密度、粘

10、度、表面张力、导热系数等等)和化学性质必对过程发生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物系的物性对于单元设备的选型与设备的操作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2)操作因素 设备的各种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强、流量、流速、物料组成等,在工业实际过程中,它们经常会发生变化并影响过程的结果。(3)结构因素 是指单元设备内部与物料接触的各种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等因素,它们首先对物料在设备内的流动状况发生影响,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传热和传质过程的进行。2过程制约条件多在工业上要实现一个具体的化工生产过程,客观上存在许多制约条件,如原料来源、冷却水的来源与水温、可供应的设备的结构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范围等。同时

11、,单元设备在流程中的位置也制约了设备的进、出口条件。此外,还受安全防火、环保、设备加工、安装以及维修等条件的制约。3效益是评价工程合理性的最终判据进行工业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合理地组织一个工业过程的出发点,也是评价过程是否成功的标志。4理论分析、工业性试验与经验数据并重由于工业过程的复杂性,许多情况下,单纯依靠理论分析有时只能给出定性的判断,往往要结合工业性试验、半工业性试验(也称中间试验 )才能得出定量的结果。在过程设计与操作分析中也广泛使用各种经验数据,它们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熟练地运用这些经验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将

12、是非常有益的。(四)单元操作与 “三传 ”过程动量传递过程。研究流体的流动和流体与固体接触时,其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的基本规律。以流体力学为基础的各单元操作均属这种过程。如流体的输送,沉降,过滤等。热量传递过程。研究传热的基本规律,以及主要受这些规律支配的若干单元操作。如热交换,蒸发等。质量传递过程。研究物体通过相界面的迁移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受这些规律支配的若干单元操作,如精馏,吸收,干燥等。动量传递的概念,可以通过力学上的牛顿第二定律来理解。根据这一定律,有F ma a=v/t F=mv/tFt=mv式中, F 是作用于质量为 m的物体上的外力,而 a是在外力 F作用下引起该物体的加速度。由式

13、中, mv 是质量与瞬间速度的乘积,也就是物体的瞬间动量,而 F 就是物体的瞬间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可理解为外力引起物体本身的动量变化并等于其动量变化率,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可以通过其引起的动量变化率来度量。另一方面,两物体间的力的作用又可看成是物体间发生动量传递的结果。例如,一个具有较高动量的球A 在某瞬间与一具有较低动量的球B发生碰撞。( 1)流体的动量传递在流体流动过程中,一般总存在着不同宏观速度的流体层与静止的壁面、不同速度的流体层之间的作用力以及壁面对流动流体的阻力,它们都是动量传递的结果。这是因为,在流体中总是存在着无数流体分子的随机热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存在流体

14、质点 ( 它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流体集团 )的随机运动,因此总有一部分流体分子和质点是在垂直于宏观流动方向上运动的,它们带着各自的宏观速度和宏观动量互相碰撞,于是发生动量的传递与交换,也就发生了上述力的相互作用,并会引起不同速度流体层的动量变化,即流动情况的变化。因此,通常把流体流动过程看成是一种动量传递过程。( 2)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正是由于流体中存在着分子的随机运动和流体质点的随机运动,使不同温度层或浓度层之间发生了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大部分单元操作都涉及流体系统, 流体的流动情况对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速率以及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都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各类单元操作设备中,合理地组织这三种传递

15、过程,达到适宜的传递速率,是使这些设备高效而经济地完成特定任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改进设备、强化过程的关键所在。(五 )单元操作计算的基本内容1.设计型计算:为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一定的处理能力和操作要求 ) ,计算过程需要的时间、设备的工艺尺寸 (如设备的直径、高度等 )、外加功率和热量等。它是进一步完成设备的机械设计或选型所必须的。2.操作型计算:对于已有的操作设备 ( 即设备的工艺尺寸一定 ),核算其在不同情况 (操作因素、物性因素变化时 )下对操作结果的影响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对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分析操作故障、了解设备性能以及保证设备正常操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都要涉及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过程速率、过程的极限以及物性计算。( 1)物料衡算它是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计算:用来确定进、出单元设备(过程 )的物料量和组成间的相互数量关系,了解过程中物料的分布与损耗情况,是进行单元设备的其它计算的依据。( 2)能量衡算 它是以热力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