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卫生学知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337678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卫生学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院感染卫生学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院感染卫生学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院感染卫生学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院感染卫生学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卫生学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卫生学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医院感染的卫生学知识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使医院本身成为了一个巨大而危险的传染源,从而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和研究证明,只要管理严格、个人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必要对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感染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第一节 传染病基础知识 一、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它是由于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而造成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有

2、传染性;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流行性;疾病发展具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和慢性期等规律性;有免疫性。 二、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传染过程不一定都有临床症状、体征。只有发生临床症状者才称为传染病。医师在门诊或病房看到的是传染病病人,而不是所有的感染者。 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一)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病人作为传染源:病人是重要传染源,因为病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病原体,而且病人的某些症状有利于病原体排出,如SARS、麻疹、百日咳及其他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咳嗽和飞沫,细菌

3、性痢疾、霍乱及一些肠道传染病的腹泻,这些症状使易感者增加受染机会。有些无病原携带的传染病,如天花、水痘等,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病病程经过可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排出量和频繁程度。 2、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病原体携带者按携带病原的不同而相应称为带菌者、带病毒者、带虫者等。 3、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在自然状态下,可从脊椎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病,亦称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在动物之间的传染过程、传播方式及流行过程与人间并不完全相同。如啮齿类动物感染鼠疫后,只表现为淋巴系

4、统受损害和败血症,而无肺鼠疫,故鼠间鼠疫无飞沫传播。又如野鼠型流行性出血热,人间的病死率很高,而黑线姬鼠感染此病毒后则不发病。 受染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易感者与受染动物的接触机会和接触的密切程度,此外也与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和密度等有关。 (二)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在侵入新的机体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过程。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类: 1、通过空气飞沫和尘埃的传播,所有呼吸道传染病例如非典型肺炎、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都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2、通过水传播,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甲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的粪便、呕吐物可以污染水源,健康的人

5、饮用了被这些病原体污染的水便会得病。 3、食物传播,肠道传染病中的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呼吸道传染病中的非典型肺炎、结核、白喉等的病原体通过病人的手或分泌物、排泄物来污染食物引起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共用餐具可以导致甲型肝炎在家庭中传播,共用洗脸巾、脸盆可以导致非典型性肺炎、红眼病、性病在家庭中蔓延和传播。 5、直接接触传播,是在没有任何外界条件参与下的传播,在家庭中最多见于夫妻间相互传播,如梅毒、淋病等性病。 6、虫媒传播,是藉昆虫机械携带或叮咬而传播的,例如蚊子叮咬可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等,虱子可传播斑疹伤寒,苍蝇可传播伤寒、疟疾等传染病。 7、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疗、

6、预防工作中,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传播。医源性传播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指易感者在接受治疗、预防或检查措施时,由于所用器械、针筒、针头、针刺针、采血器、导尿管受医护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的手污染或消毒不严而引起的传播;另一类是药厂或生物制品生产单位所生产的药品或生物制品受污染而引起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某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构成该人群每个个体易感状态。如果该人群中有免疫力的人数多,则人群易感性低,反之则高。 机体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妇女、儿童及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和医护人员为较易被感染的易感人群。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

7、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

8、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交叉感染和环境感染。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症、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X线照片。 (二)尿路感染: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个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

9、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三)伤口感染: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切是细菌培养。 (四)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不仅在健康人中可以传染,在病人中更易传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5种。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经消化道传染。病人排出带有病毒的粪便,未经消毒处理,污染了水源或食物,人们误食了未煮沸的水或未煮熟的食物而被传染,即粪口传染。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中,传染性血液可透过皮肤、粘膜的微小损害而感染,还可通过

10、母婴垂直传播,或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密切性接触而传染。 (五)皮肤及其他部位感染: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 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控制及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一、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

11、免吸烟,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A、B、C、E的食物,比如瘦肉、豆类、鱼虾类、动物肝脏、奶油、蛋黄、菠菜、胡萝卜、柿子、柑橘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根据需要服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药品。 (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 比如在传染病医院,医生办公室为“清洁区”,病房为“污染区”,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的地段是“半污染区”。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一定要穿隔离衣,走出污染区要脱隔离衣,绝对不能穿隔离衣进入医护办公室。又比如听诊器,上1/3接触医护人员的耳朵为“清洁区”,下1/3接触病人为“污染区”,中间的部分为“半污染区”。听诊器的上1/3和下1/3绝不能碰

12、在一起,更不能卷成一团放在口袋里,听诊器用过后应挂在病房门口的挂钩上。在传染病区工作,医护人员走路也要按照一定的路线,绝不能抄近路。只有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才能避免传染病的扩大,同时保护自己。 隔离旨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 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病人与探视者共同遵守。 (三)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病房区和医护办公室的门窗不能对开。 (四)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 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 (五)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污垢的擦拭和清除,也包括对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的防治。 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时,必须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医院内不应使用扫帚与掸子,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宜在污染后立即进行。其顺序应由污染较轻的病房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最后处理病人公共活动场所。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