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 太极中“一”的含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33765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图说 太极中“一”的含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太极图说 太极中“一”的含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太极图说 太极中“一”的含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太极图说 太极中“一”的含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太极图说 太极中“一”的含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极图说 太极中“一”的含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图说 太极中“一”的含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图说 太极中“一”的含意宋周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

2、,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编者 按: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即德),太极又来源于道。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心易发微伏羲太极图原始太极复原图何谓太极?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非动非

3、静,双照动静,故必具乎阴阳。阳亦太极,阴亦太极,阳动阴生,具阴阳而成四象。四象亦即是太极,皆亦非动非静,双照动静,阳动阴生阴阳而成八卦。然则八卦只是四象,四象只是阴阳,阴阳只是太极,太极本无实法,故能立一切法耳。从一生二,从二生四,从四生八,从八生六十四等,是为顺数;若从六十四逆返至八,八逆返至四,四逆返至二,二逆返至一,一亦本无实法,是为逆数。古人认为:顺数则是流转门,逆数则是还灭门。流转从阴阳二画出,还灭从阴阳二画入,故曰乾坤乃易之门。圣人作易,要人在认识太极顺生流转的过程中,悟太极黑中逆返之理,整体把握阴阳,把握太极中所含的三数,运用三数的“中气以为和”之理和科学方法论,求得人的生命健康

4、,运势和谐,乃至超脱生死,归于德一,返归道乡,故曰“易逆数也”。“太极”二字,“太”有“大”、“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 其意就是大至于无极限的意思。包括无限大、无相匹之意,它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宇宙万物结构模型和运转机理, 它包含了天地人万物的共同规律,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智慧宝库, 是切人文科学的灯塔,是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高度浓缩图。 由于太极图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因而又会产生出新的不

5、同的图象。例如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四卦居左, 坤为母,离卦再索而得坤母中爻而为女, 兑三再索而得次女, 三卦皆阴, 只有坤得乾卦爻而生长男为震卦、为阳,故太极图左侧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的白点表示阴中有阳。乾、巽、坎、艮四卦居右, 乾为父, 坎卦再索而得男, 艮卦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卦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侧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的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太极是有

6、, 无极是无;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太极图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面、天地两面、黑白两态的的界限,是划分天地人万物的阴阳界限,是万物具有的阴阳属性的代表象征。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此一就是德一,就是“中气以为和”。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运化阴阳、主宰阴阳、平衡阴阳、分化阴阳界线和标准在内的德一、中和之气,故曰“气含三”。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天有阴阳, 地有

7、阴阳, 人亦有阴阳,加上天德一气,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地之阴阳,吸聚天德一气,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人与动物皆有阴阳, 如男女、雌雄,又各各有它的德之气质量数量的不同,而造就了万物万类的差异性, 所以万物也各有一个太极, 天下万物万类所具有的太极,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有道光德气能量质性的实质内容。按易学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曰“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太极(德一)的运化,是在道的作用力之下的运化,也就是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 动到一定程度, 便出现相对的静止, 静则阴又生阳, 如此一

8、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生互动,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天体宇宙、天地人万物,自然界的切莫不是如此。阴阳寒暑的交替, 四时运转不息,万物的生长化收藏,无不是受太极的自然作用力驱使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而生生不息。就人的阴阳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阴阳交合,繁衍后代,子子孙孙,人类才能得以延伸。太极、德化生万物,养育万物,万物都是循此规律生生不已,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示了太极、德一是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的大纲领, 也就是三才之道的总枢, 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太极图相传为先祖伏羲氏所作。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

9、为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华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太极中“一”的含意太极“一”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按照“一元四素”、“象数理炁”解析“一”,其意又各有不同:一中之象:德一的象喻,可以用太极模型图来表示。无极生太极。无极是“无”、是“”,那么太极就是“有”、就是“一”。天地人万物都有太极,都是太极“一”这个大象所化生,由于禀受太极一中的先天能量多寡厚薄的

10、不同,所以万物所呈现的外象千差万别。譬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海、树木森林、各类动植飞潜等,皆是大道通过“德一”所化生出来的千姿百态、有形有象的个象。天下所有之象,大至星群,小至小草、蚂蚁,芸芸众生,都具有太极“一”模式的自然属性,并在“德一”这个大太极的主宰下生生息息,周流循环,永无止歇。一中之数:一之数:泛指数之最小单元,序数的第一位,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同时它又是数之最大数;因为“一”是生万数之母,万数是“一”数之子。世间万千事物,无一不是从一数而起而发展演化,由百而千、由千而万,这是大道自然由生一,由一生二(阴阳)、由二生三(中气以为和),由三生四(四象四素),由四生五(五行、五德

11、、五味、五色、五音等),由五再顺序相继衍生出无量无尽的万象、万物、万事中所含之数,这个“一”数决定着、规范着万事万物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它发生、发展与终结的变化过程。万物都是循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五、六、七、八、九,乃至十、百、千、万而演绎不息,永无休止;同时万物又都遵循着九九归一的逆返规律,由万返千、百、十、五、四、三、二、一,终而归于道之中,返本还源,逆归道本。“一”数的概念广大无边,大千世界,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它既是道所生的德“一”概念的总称,又是宇宙万物万事的总枢和主宰,养育着、运化着、驾驭着天地人万物一切生成、运转与坏灭。一中之理:一之理博大精深,但又至

12、简至易;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说文曰:“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老子德道经曰:“抱一而天下式。”天下万物皆含天理,此理就是道生德一,由德一而顺生养万物,由万而逆返归一,由一再复返到大道本源的态之中。天有天之理,地有地之理,天下万物万事都各有其理。万物万类虽各有理,都有自己的特殊个性,但却都是由“德一”之理所派生,无不包含在德“一”之理中,都是由这个大“一”主宰、调控、制约着。“德一”之理是就天地万物之先而言的。当道生出德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才产生了偌大的大千世界,构成了繁纷复杂的万物万象。道生一者,就是指先无极而后太极。一生二者,

13、是指太极生出阴阳两仪。二生三者,是指阴阳两仪所生出的三,由三才生成万物,至此,天地人三才既立,万物的象数理炁全备,才形成了道生德养、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自然万物之理。一中之炁:始于大道自然的元始混沌状态。道本源的状态由静而动之后,而派生出“一”炁。一炁是一种道光德能物质,其中内含着一元四素的“象数理气”四种成分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是生成万物、养育万物的一种无形物质。但它在没有演化分离之前,天地人万物尚未生成之前,它是一种浑淳朴一的状态,是一个阴阳互抱的、能量极其巨大的光炁团。当这个光炁团分离以后,才生成了浩翰宇宙太空所有的一切万象万类;当宇宙万物生成以后,又是靠太极这个大“一”的运转而

14、传输着“德一”所化生的中和之炁,才使宇宙万物得以养育,生生不息。大千世界里,无论是天穹星海的生成发展,还是星系持恒而有序的运转,都是得于大道本源的元始一炁,才能绵绵不绝。天地万物得了这个一炁,才具备了德性物质,才生出“象数理气”这这四大要素。从以上可知,“一”之理大矣哉!有了这个大“一”,则至理自此而始,此理之始谓之一;得之於此,则至正之炁自此而生,此炁亦为一;得之于此,至微之数自此而起,此数之元谓之一;得之于此,万物之象自此而生,此象中皆含有一。所以“一”是大道之本体,至理之实际。天地之宗为一,万物之祖根也是一,天地万物,莫非此一。一理具,而无所不具;天地阴阳的变化,万物生息的规律,莫非此一。一数立而无所不立,故“一”为道所生之子,道“”为德“一”之母,其理已明。得一之后,天地人万物万象自此而显。细细体察此“一”之理,方可知“得一”就是得自然大道之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