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333265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题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大题6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50分钟,满分2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晰,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措施和规定答题,不按规定答题所导致的后果由本人自负。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含1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阅读下面语段,完毕14题。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成光。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但凡

2、达到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尚有将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仍旧遗憾; 。我自然懂得,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虽然这样,我仍然执拗地喜欢出发。打破生活的安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警。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21cj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有了志向,人在路

3、途中才干走得长远。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目的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的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1请用正楷将第段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分)【答案】风雨跋涉不虚此行【解析】本题考察中文书写的能力,规定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中文,注意中文的间架构造,不容许浮现错别字。在此题中,要注意“跋涉”这两个字,容易写错。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1)绮丽( ) (2)和煦( ) (3)粗犷( ) (4)执拗( )【答案】q x un ni【解析】本题考察字音拼读

4、的能力,规定学生平时注重积累,特别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步注意某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的形声字的认知。在本题中“绮丽”中“绮”字读音为“q”,学生容易误读为“y”;“粗犷”中“犷”字读音为“gung”,学生容易误读为“ng”;“执拗”的读音为“ni”,“拗”字为多音字,读音分别为“”;“”;“i”,应让学生组词加以辨别。3.第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答案】段“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段“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解析】本题考察病句的辨析能力,规定学生识记常用的语病类型,并能结合具体的句子加以修改。“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

5、生”这句话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这句话的语病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请在第段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似。(2分) 【答案】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仍旧遗憾。【解析】本题考察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这句话与前文是相应的关系,前文中中浮现了“大山、大海”因此仿写的句子中,应当相应“大漠、森林”,句式和例句相似即可。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均有一种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分)(1)凌厉 宵汉 连亘可见一斑

6、 闲情逸致(2)打量陶冶 理睬 芳草如茵 丰功伟迹(1) 改为 (2) 改为 【答案】(1)“宵”改为“霄”;()“迹”改为“绩”【解析】本题考察词语辨析能力,规定学生在平时注重积累,并注意收集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在()句中“宵汉”的“宵”应改为“霄”;(2)句中“丰功伟迹”的“迹”应改为“绩”。.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A.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欧阳文忠集柳河东集太史公书就分別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B淸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她写的聊斋志异是国内出名的文言短篇故事集,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端午日选自沈从文故事选边城,沈从文的创

7、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故事,故事富有风俗美和人情美。.19世纪的俄国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巨著,如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以及她们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和羊脂球等。【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文学常识一般考察典型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A、C三项对的,项中羊脂球不是契诃夫的作品,是莫泊桑的作品,故选D。7按规定默写。(第(7)小题分,其他每题1分,共10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3)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 ,松间沙路净无泥

8、,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5)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揽胜,借此抒怀言志。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 ”体现了日暮怀归之情;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诗句“ ”抒发了因国家多难而产生的忧国情怀;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 ”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8)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中的风霜雨露,花鸟鱼虫在诗人的笔下均有了灵性。请写出古诗词中具有“露”字的持续两句: , 。【答案】()君子好逑(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怀旧空吟闻笛赋(4)山下兰芽短浸溪(5)出淤泥而不染(6)入则无法家拂士(7

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8)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规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不仅能精确背诵,还规定能对的书写,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6)属于直接型默写,要注意其中“逑、吟、赋、染”这几种字容易写错;(78)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规定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提示语,然后根据上句或下句对的写出所规定填写的句子。要注意(7)“何处是”容易误写为“何处事”;(8)句只要写出具有“露”的诗句即可。 二、阅读理解。(含22题,共4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诗歌赏析。

10、(第8题,3分)品读下面的宋代词,按规定回答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8.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概叹,你对此如何理解?(3分) 【答案】词人毕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她的抱负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她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不由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内容及情感的理解,此词通过写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

11、体现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抱负,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抱负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抱负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不由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二)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毕13题。(12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12、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波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她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

13、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她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立即、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释】殊:特别。寝陋:丑陋。易:轻视。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畅:酣畅。匕著:调羹和筷子。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主人日再食(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答案】()提供伙食;(2)同“披”,穿;(3)予以,赠送;()都,全【解析】本题考察文言实词的理解,规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文言实词的措施。特别要注意通假字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