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管理科学理论对当代高校管理的启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329985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管理科学理论对当代高校管理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管理科学理论对当代高校管理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管理科学理论对当代高校管理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管理科学理论对当代高校管理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管理科学理论对当代高校管理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管理科学理论对当代高校管理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管理科学理论对当代高校管理的启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管理科学理论对当代高校管理的启示 论文摘要: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学生是当代高校三位一体的人本化结构体系,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三大步骤中的主要一环。在高等教育社会化、国际化的时代正确定识中国高校管理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当代管理科学理论,开拓创新,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事业的可连续发展,含有十分主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管理理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一、中国高校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高校管理队伍是一座联接着高校教学、科研丁作的立交桥,担负着高校各个工作步骤程序化、科学化、人本化运作的重担。中国高校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进步举世公认,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不过,作为桥梁和纽带的高校管理

2、队伍建设相比于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队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协调发展,管理的滞后成了制约高校实现可连续发展的”瓶颈”。其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表现在以下方面:1管工作缺乏创新意识。管理工作沿用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方法和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模式。在高校整体工作架构中,各级管理人员饰演着”传声筒”的被动脚色,缺乏参加式管理和研究型管理的主体意识。2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强调老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和减弱管理队伍的培养,管理工作处于高校的隶属地位。尤其是院系一级的管理队伍建设,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难如人愿,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和绩效评定和激励机制,地位的隶属性造成了管理者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参

3、加意识的缺失。3省理队伍专业知识偏低。南于高校决议层观念陈旧,对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管理人员地位和作用得不到肯定,隶属心理严重地挫伤了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进取心,长此以往,造成了管理岗位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老化,创新意识不强的现实状况。凡此种种弊端,严重影响着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制约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多年来,很多高校院系中层管理队伍中,提拔了一批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到管理岗位上,这些专业人才即使具有专业知识,但既没有管理经验也没有管能力,更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提拔到管理岗位后,自恃学历高,霸气十足,专断偏激,仅凭一技之就想操控一切,严重挫伤了下属的主动性,使工作陷入被动。二、管理

4、学思想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启示1以人为本。将人才开发作为高校管理的永恒专题。高校是一个地域、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社会文明、文化发展、科学进步的摇篮,高校更是梦想和现实的桥梁,有学者甚至将高校形象地比方为”人文精神荟萃,科学精神勃发”的”精神殿堂”,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场”。在这个神圣的殿堂中,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含有相同主要的地位,甚至能够说,没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就极难汇聚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正视中国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克服传统守旧的经验式管理弊端,借鉴西方优秀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结合中国高校管理的实际,创新高校管理理论,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丰十会

5、化、同际化发展含有十分主要的意义。2友好发展,促进师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协调发展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关键。伴随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在各高校中引发_广足够的重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相关激励方法纷纷台,很多高校在财力十分担心的情况下,为她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津贴、福利待遇。高校所以汇聚了一大批较为优异的各类专业人才,怎样发挥人才专长,推进高校教学科研的深入发展,笔者认为,营造宽松、友好、舒畅的生活环境,发明求实、创新、进取的_丁作氛罔,构建自由、独立、协作、均衡发展的人文环境,无疑是高校管理工作中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的主旨。3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管理队伍是

6、高校发展进步的保障。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学生是当代高校三位一体的人本化结构体系,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三大步骤中极其主要的一环。面对中国高等教育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必需理性地认识高校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拓创新,强化管理队伍建设,树立当代科学管理意识,主动出击,应对挑战,实现高校教育事业的可连续发展。首先,任人唯贤,重视中层管理队伍的选拔。当代管理学认为,管理就是决议,决议正确是否,关系到教学科研工作的成败。管理者必需具有当代管理知识,相比之下,专业知识倒在其次。其次,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严把管理干部用人关。当代管理学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一所高校是否含有活力,取决于该校管

7、理者能否对不停改变的客观实际立即、正确地做出反应。所以,一定要遵照管理干部”四化”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和任用知道高等教育规律,熟悉高校工作特点,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管理经验、组织能力、科学决议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管理队伍。最终,重心下移,强化中层管理队伍,创立一流管理。传统的高校管理是一个“倒金字塔”结构,校级管理部门人才集中,实力雄厚,而作为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院系管理队伍人才缺乏,尤其是在院系结构调整和学生扩招以后,很多高校的二级学院在办学规模、学生数量、师资队伍等很多方面全部成倍扩大和增加,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各个步骤的工作量十分繁重,管理职能部门不健全,管理人员紧缺,工作

8、疲于奔命,穷于应付,校级管理部门机构重合,人满为患,造成人力的浪费,制约了一线教学单位管理职能的提升和效能发挥。高校决议层的领导应该充足认识这种结构性的缺点,以此建设一支人际关系友好、知识能力互补、工作热情饱满、群体效能较高的管理队伍。4完善管理机制。营造人文环境,培养团体精神,增强凝聚力。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长久性工作,管理人员要在流动中求稳定、求发展。高校管理工作的特点要求管理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高校管理是一个从“人化”到“人格化”的教育过程,管理人员身处其中,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激发管理者工作主动性的主要原因,上级领导的人文化关心是培养管理者团体精神的主要条件,团结协作、创新求实的

9、人文环境、公平竞争、友好友善的工作环境、便利的生活环境是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要使管理人员意识到,只要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一样能够和教学岗位的老师一样,职务、职称得到晋升,待遇得到提升,管理人员就有了归属感,工作的热情、激情、发明力等潜能就能够得到充足发挥。总而言之,对管理人员政治上充足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热情关心,增强管理岗位的吸引力,激励优异人才脱颖而出,把含有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管理经验、管理激情的人员吸引到管理队伍中来,增强管理队伍的战斗力和生命力。综上,面对现在高校管理的现实问题,结合管理理论科学知识,创立符合学校、社会、国家需要的管理队伍,是目前也是以后高校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