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管理制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32972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源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放射源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放射源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放射源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放射源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源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源管理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射源管理制度为了贯彻执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保障从事放射工作 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做好放射源的安全保管和安全使用工作,特制定本制度1、放射源的购买、使用、保管及回收由专业的放射源保管负责,并由放射源保 管员建立放射源使用档案。2、保管放射源的房间要求防火、防盗、灭火器、防盗门、门窗和相应的屏蔽设 施等。3、放射源的采购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实验要求,在必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放射源到货后,由保管员依据放射源的防护要求做好相应的处理后置入保险箱中保 管,同时建立使用档案。4、放射源的使用必须在保管员的监督和具备放射源操作许可证人员指导下进行, 其过程必须符合相应的操作程序,并检

2、测电离辐射强弱,保证工作人员安全。5、保管员对放射源的使用情况做出登记检查,在放射源使用结束后及时放入保 险箱中保管,保证放射源不丢失、不损坏。6、保管员必须定期对存放的放射源进行检查,记录放射源的防护水平。7、放射源退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手续进行,对失去使用的放射源做好保管 和回收工作。辐射源其他相关制度一、辐射装置维护维修制度当放射源仪表不能正常运行或需保养维护时,公司辐射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以 下规定;1、根据工作需要检修维护辐射源仪表时,生产部门检修维护方案经领导批准方 可实施。2、工作人员必须配带个人防护用品。3、划定工作区域,设立电离辐射警告标示并清退现场无关人员,公司相关管理 人员

3、要到场监督、指导。4、检修维护放射源仪表时首先要关闭仪表出线窗,窗口要对着无人区的墙面或 地面。5、要尽量缩短检修时间,控制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当量。6、放射源仪表拆下后,因检修维护时间较长,要将放射源仪表放在暂存库妥善 保管。7、遇有公司工作人员不能排除故障时,要报公司领导请专业部门人员进行维修8、如出现辐射事故要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并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9、检修维护完毕后,用防护罩将放射源仪表罩住,并焊接牢固金属防护栏。二、辐射安全检查制度1. 辐射源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放射源源操作规程2. 使用放射性在单独存放并设立放射性警告标志,不能与易燃易爆、易腐蚀性 物品放在一起,应防盗、防火、防损。3

4、. 放射源在单独存放并设立放射性警告标志,不能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 放在一起,应防盗、防火、防损。4. 放射源保管、使用应每日认真填写放射性使用记录,项目负责人批(准项,目 负责人不在岗时指定批准人批准签字)使用人方可领用,交回时接收人要用 报警仪确认源状态,存放于铁柜内并加锁,项目负责人签字,由专人负责保 管。5. 现场检测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以免发生辐射事故。6. 检测人员必须佩带个人个人计量仪、性能良好的射线报警剂量计、巡测仪等 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全程监护。7. 操作过程中如出现意外事件,应按照放射源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置,并 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8. 做好射线源使用记录,并

5、进行妥善保管,防止丢失和源泄漏。9. 未经公司领导特别批准,不得移动放射源,决不允许任何人在热火情况将放 射源借给无使用许可单位。三、辐射装置保安管理制度1、放射源的使用场所应有的相应的辐射屏蔽,并设置放射安全禁区黄线,安装 带报警的剂量测量仪器。2、存放和使用放射源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附件不得放置易燃、易爆 腐蚀性物品。3、辐照设备的包装或辐照装置应有必要的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工作信号。4、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并配有中文警告文字。5、使用放射源单位,在购置新源时,应与放射源部门、工序(或原出口国或废 源集中贮存设施)签订废弃物放射源贮存和处置协议。1、用源单位产

6、生的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固体放射性废物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必要 的处理和处置,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外排或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四、现场辐射监测方案1、委托广西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的监测。2、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Y剂量率测 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町/TY61-2001辐 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3、检测内容: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周围环境Y辐射剂量率的监 测。4、监测频次:(1) 放射源运行正常时,每个月进行监测一次,数据存档备案;(2) 使

7、用放射源的设备进行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3) 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4) 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5、监测点的位置:(1) 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的位置为:铅罐表面、距离源罐表面1 米处;(2) 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3) 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的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 1米处、过去安 装或存放场所。五、辐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只有健康检查,符合辐射工作人员 健康标准,方可参加相应的辐射工作。2、辐射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8、。3、辐射工作人员脱离辐射工作岗位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4、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 者医疗救治,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5、每次辐射工作人员体检后,应如实告知辐射工作人员体检结果,并将体检结 果存档。6、辐射工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建立终身保存。(1) 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照射害接触史;(2) 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3) 职业性辐射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监护档案。7、辐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8、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辐射性疾病的诊断、签定、医疗救治和 医学随访观察的费

9、用由公司承担。9、职业性辐射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 有关标准执行。10、辐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11、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辐射工作人员可享受保健休假 2-4周,从事放 射性工作满 20年以上工作者,每年利用休假时间享受 2-4 周的疗养待遇。六、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购置相应的监测仪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如 发现异常情况或怀疑有异常情况,及时对工作场所和环境进行监测,并对相关人员 的个人剂量监测:1.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及内容(1) 监测对象:Y辐射。(2) 监测项目:Y空气吸收剂量率。(3) 监测点位:放射

10、源为中心,周围 50m 范围内。(4) 监测频次:12 次/年,或应急。2. 个人剂量的监督与监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放射工作人员应在主管部门授权的医疗机构进行常规医学监督和异常照 射的医学诊断及治疗。常规医学监督,包括就业前体检与就业后定期医学检查。定期复查原则上(fg)忧蝌錦法忑阑V rmr. 1.L宀 U.T F广西田东锦鑫化工有限公司每个人3个月1次,特殊情况可以将周期缩短或延长,但必须经上级部门批准后, 安排检查。七、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计划规定(一)外部培训 每年参加主管或专业部门的专业培训两次。1、上半年培训一次,受培人员 12次。2、下半年

11、培训一次,受培人员 1 人。(二)内部培训由受到外部专业培训的人员组织对内部专业维修人员、放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小组成员进行放射性同位素安全和防护的培训以及料位计的专业维修培训。防护培训安全每年 1-2次,专业维修培训,每季度一次。(三)培训内容:1、同位素辐射防护培训内容:(1)辐射危害和防护基本知识(2)放射源和辐射技术应用及事故处理(3)急救盒消防基本知识与技能(4)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学习与演练注意事项(5)有关辐射监测仪表的操作技能2、专业技术培训内容(1)公司放射性同位素防护责任制(2)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3)铯 137料位计的维修与事故处理八、闲置(废弃)放射源

12、和其他放射性废物处置管理制度1、放射源的购买、使用、保管及回收由专业的放射源保管员负责,并由放射源 保管员建立放射源的使用档案。2、保管放射源的房间要求防火、防盗,灭火器、防盗门窗和相应的屏蔽设施等。3、放射源的采购已经国家相关规定和实验要求,在必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放 射源到货后,由保管人员依据放射源的防护要求做好相应处理后置入保险箱中保管 同时建立使用档案。4、放射源的使用必须在保管员的监督和具备放射源操作许可证人员的指导下进 行,其过程必须符合相应的操作程序,并检测电离辐射强弱,保证工作的安全。5、保管员对放射源的使用情况做出登记检查,在放射源使用结束后及时放入保(fg)忧蝌錦法忑阑V rmr. 1.L宀 U.T F广西田东锦鑫化工有限公司险箱中保管,保证放射源不丢失、不损坏。6、保管员比定期对存放的放射源进行检查,记录放射源的防护水平。7、放射源的废物及退役按照国家手续进行,对失去使用价值的放射源做好保管 和回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